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1篇
  免费   639篇
  国内免费   970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415篇
地球物理   348篇
地质学   2251篇
海洋学   40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32篇
自然地理   23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3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62.
大别山北缘中生界的沉积学研究表明,三尖铺组向上变细的巨旋回记录了从河川径流到碎屑流、超浓缩洪流到远端河道以及越岸沉积,显示源区在早侏罗世(205~180Ma)之前快速抬升之后经历了相对平静阶段.凤凰台组向上变粗的扇砾岩巨层序记录了碎屑流-超浓缩洪流沉积,反映了在侏罗纪末(135Ma)到早白垩世源区剧烈的持续上升和剥蚀,导致向盆地远端砾岩的进积作用.早白垩世晚期,黑石渡组巨旋回下部的碎屑流沉积是近源堆积,上部发育湖相浊积岩,反映源区的构造演变为转换拉张.晚白垩世,盆地边缘与源区一道抬升,遭受剥蚀.  相似文献   
63.
彭琛  李原 《青海地质》2002,11(1):31-37
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通过对出露于中祁连北缘中段的一套中深变质岩系研究,将在具有麻粒岩相-高角闪岩相,中、深构造变形,时代为古元古代的变质岩组合划归为托赖岩群。它是中祁连山地块由中地壳下部-下地壳上部物质组成的残留体,在其长期的构造就位过程中经历了不同构造层次变质变形改造,具有不同的地质面貌。  相似文献   
64.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远程地下水动力学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道 《内陆地震》2002,16(3):213-223
对新疆北天山地区地下流体的动态观测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在 2 0 0 1年 11月 14日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的震时和震后 ,多井水位、水温、流量出现大量异常变化 ,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地震波的同震振动效应和震后阶跃变化。其中乌鲁木齐 10号井的地震波效应双振幅最大 ,为 185 mm,持续时间达 2个小时 ;0 4井水位阶跃上升幅度较大 ,为 0 .12 5 m,且具有不可逆特征。另外 ,对比了新疆及邻区 7级以上地震北天山地下水的震后效应 ,讨论了地下水远程效应与井震距离的关系以及阶跃异常的幅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65.
苏乃秦 《内陆地震》2002,16(3):224-234
对新疆北天山l931年以来6级以上、l970年以来5级以上地震前的地震活动空间图像进行了分析,发现震前多有不同程度的地震空区或条带出现,其孕育时间一般为8-14年;震源深度呈现由浅而深、通常超过25km的变化,孕育时间一般为3—4年。同时对上述地震活动空间图像前兆特征的机理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对所选资料的精度等问题进研了讨论。  相似文献   
66.
黑龙江省北三江地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各类层序界面的识别,以沉积特征、副层序和体系域与结构转换面等层序分析,进行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将湘西北慈利—大庸地区台缘斜坡相区上震旦统—下寒武统划分为11个Ⅲ级层序,其中上震旦统7个、下寒武统4个,主要是Ⅱ型层序。在区域层序地层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初步讨论了露头层序地层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8.
湘西北地区露头区早奥陶世生物礁发育,主要造礁生物有蓝绿藻(包括Cyanobacteria和Girvanella)、Pulchrilamina、Calathium、Batostoma、Archaeoscyphia。主要礁岩类型有障积岩和粘结岩,主要生物礁类型有障积礁和粘结礁。根据生物礁生长发育特征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奠基阶段、生长阶段和灭亡阶段。部分生物礁生长阶段形成的岩石类型上下不同,成礁方式也不同,据此可将生长阶段分为两期。根据生物礁上覆岩石类型的不同可推测其死亡方式是属淹死型还是属渴死型;根据围岩和礁岩的接触关系的不同,可形成追赶型和并进型两种生物礁埋藏模式。相对海平面的变化控制着生物礁的生长、发育、死亡和埋藏,海平面的上升和下降可形成生物礁不同的发育、死亡和埋藏模式组合。  相似文献   
69.
北淮阳构造带的电性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北淮阳构造带位于大别造山带与华北陆块会聚的地带,紧邻郯庐断裂带和大别山带,处于中国东部大地构造的重要部位,该区的地质研究势必涉及若干大地构造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许多学者(刘文灿等,1999;王道轩,1987;张廷秀,1987;等)对北淮阳构造带进行了研究;由于当时客观条件限制,研究工作偏重于地面地质调查。本次研究工作以近年完成的高精度电法剖面为主线,结合其它资料,解剖了北淮阳构造带的地质结构,取得的新成果和认识  相似文献   
70.
甘肃北祁连山寒山金矿床控矿条件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标志及控矿因素等诸方面分析,指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奥陶统岛弧钙碱性安山—英安质火山碎屑岩,矿体受多级断裂裂隙系统的控制,且主要定位于韧—脆性剪切带内的强片理化带中,成矿作用发生于碰撞造山作用挤压—伸展转变期,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等造山期中酸性岩体侵位期间及其以后,深部岩浆房或中酸性侵入体主要为矿床形成提供了热驱动力,矿床成因类型属与火山岩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与综合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