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略论全新世海面变化的波动性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统计分析、模型模拟、虚拟试验和多种海面变化代用资料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全新世中国东部海面和全球平均海面千年尺度波动期和两千年来中国东部海面百年尺度波动期的划分方案,分析了这些波动与同期全球和中国温度波动之间的对应关系.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探讨了全新世千年-百年尺度海面波动对沿海地区海陆环境演变和人地关系的影响,提出了三角洲和沿海平原全新世海陆交互作用研究应注意从趋势模式向波动模式推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82.
IPCC AR5中社会经济新情景 (SSPs) 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IPCC成立专门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情景工作组,在影响、适应和脆弱性3个研究领域进行评估方法的整合,发展了新的情景框架,特别是为了更好地反映社会经济发展与气候情景的关联,IPCC在典型浓度路径(RCPs)的基础上于2010年发布了新的社会经济情景——共享社会经济路径  相似文献   
83.
内蒙古大青山呼和浩特段北侧发育3条走向北东东、指向北西的逆冲断层,并与被其分割的3个逆冲席体及一个原地系构成大青山逆冲推覆体系.逆冲断层上盘底部发育较深层次的糜棱岩,下盘顶部多发育低温的千糜岩.本研究在构造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宏-微观岩石矿物学分析,采用40Ar-39Ar定年对该逆冲体系的活动时间进行约束.逆冲断层带内3个千糜岩绢云母40Ar-39Ar年龄范围为120~119Ma,另一样品给出了120Ma的概率统计峰值年龄.千糜岩为低温同变形变质产物,细粒绢云母为同变形新生矿物,其40Ar-39Ar年龄可代表变形年龄.侵位在断层内弱变形的花岗闪长岩为同构造晚期侵位,角闪石40Ar-39Ar年龄限定其冷却时间下限为121Ma,概率统计峰值年龄为119Ma.逆冲断层上盘底部发育较高温的糜棱岩,而低温千糜岩的形成时间应属于变形后期.因此,120Ma至119Ma期间,大青山逆冲推覆体系的逆冲作用应已是处于变形晚期.  相似文献   
84.
千年大喷发是长白山天池火山最近的一次大规模爆炸式喷发活动。本文在天池火口及周边的地质调查中发现,千年大喷发存在碱流质和粗面质两套堆积物,且具有岩浆混合现象。进一步岩相学与地球化学研究,证实千年大喷发应存在先后两个喷发阶段,即碱流质喷发阶段(SiO_2,~75%)和粗面质喷发阶段(SiO_2,~65%)。同时,通过微量元素和斑晶特征等分析认为两阶段的岩浆来自于两个独立的岩浆房,岩浆房平衡温度分别为743℃和862℃,相应深度约为5km和7~9km。另外,根据条带状岩浆的混合特征,认为喷发过程中碱流质与粗面质岩浆混合发生在上升通道中,排除岩浆房内混合的可能性。最后根据喷发过程和岩浆特征,综合提出了千年大喷发的岩浆过程模型。本文对千年大喷发的喷发过程和岩浆过程取得的新认识,增进了对天池火山活动习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85.
通过对巴丹吉林查格勒布鲁剖面时代上属MIS3晚期的地层层位(CGS3a层段)中14种微量元素的分析发现:除Co、Ba含量呈相反变化外,P、V、Cr、Mn、Ni、Zn、Pb、Y、Zr、Nb、Cu和As含量在风成沙丘砂中基本上表现为谷值,而在不同层位沙丘砂上覆的湖相中则相对为峰,构成与沉积旋回相应的元素变化旋回。元素在沙丘砂中呈现的谷值,主要揭示了干冷气候条件下东亚冬季风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在湖相中的相对富集,则与东亚夏季风盛行时暖湿气候背景下该地所处的特殊洼地地貌位置有关。元素旋回实际上代表的是东亚冬夏季风的气候变化旋回。分析结果显示:MIS3晚期剖面所在地至少经历了5次冬夏季风交替变化的气候旋回,反映了该时期我国沙漠地区的千年尺度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86.
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CO2通量组分统计不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hinaFLUX千烟洲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2003—2005年连续3a涡度相关C02通量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单塔日变化法(Daily-differencing approach)”分析了CO2通量观测数据的随机误差,研究比较了不同生态过程模型、不同参数优化方法对模型关键参数及CO2通量组分(Reco,NEE,GEE)的影响,并利用不确定性分析方法——自助法(Bootstrapping)统地分析了生态过程参数和CO2通量组分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1)CO2通量观测随机误差更多服从双边指数分布(Laplace分布),而不是高斯正态分布;(2)不同参数优化方法获取的生态过程参数存在明显差异,最大似然参数优化方法获取的参数结果不确定性低于普通最小二乘参数优化方法;(3)最大似然参数优化方法与普通最小二乘参数优化方法模拟的如。,NEE,GEE结果分别相差12.18%(176.47g C.m^-2.a^-1),34.33%(79.175g C.m^-2.a^-1),5.4%(91.955g C.m^-2.a^-1);而TW_model与T_model模拟Reco,NEE,GEE结果分别相差1.31%(17.825g C.m^-2.a^-1),2.1%(5.745g C.m^-2.a^-1),0.26%(4.28g C.m^-2.a^-1).这说明参数优化方法的选择对C02通量的影响高于模型的选择,因此选择适当的误差分布假设(参数优化方法)对CO2通量的确定和评价很重要;(4)最大似然法参数优化方法获取结果的相对不确定性低于普通最小二乘法参数优化方法.且CO2通量组分估计结果的不确定性随时间尺度变化,时间尺度越大,CO2通量的相对不确定性越小.Reco,NEE,GEE年尺度上的相对不确定性分别为4%~8%.7%~22%.2%~4%.  相似文献   
87.
全新世千年尺度气候振荡的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分析了近10 a来世界上发表的10个高分辨率全新世气候变化代用资料序列。比较北大西洋冷事件及亚非季风区弱季风事件年代学,发现两者有很大的一致性。全新世北大西洋共发生9次冷事件,也是弱季风事件。但有的资料表明北大西洋发生冷事件时,中国东北夏季风降水增加。  相似文献   
88.
采用ICP AES和ICP MS系统分析了千里山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和巴尔哲钠闪石花岗岩的全岩、主要造岩矿物和稀土副矿物的稀土元素组成 .结果表明 ,主要造岩矿物和稀土副矿物均具有与全岩一致的M型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和强烈的Eu亏损特征 .造岩矿物和稀土副矿物的这一“整体”行为 ,表明了形成这些矿物的花岗质熔体是一种具有M型稀土四分组效应的熔体 .高程度演化的花岗质岩浆结晶晚期流体 /熔体相互作用可能是花岗质岩浆稀土四分组效应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 .  相似文献   
89.
通过建立Mike21FM模型,对千里岩西部人工鱼礁建设区域及周围海域的水动力情况的数值模拟进行研究,分别选取工程前后的涨急时刻和落急时刻的潮流流速进行求差,得出2个时刻的潮流流速变化等值线与分布范围。并选取720 h进行欧拉余流计算,对工程前后的余流流速进行求差,由此得出余流在工程建设后的变化情况。由此研究工程建设对周围海域水动力情况的影响,进而对鱼礁区选址的合理性,营养盐的流失或富集区域及水质的研究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工程建设产生的阻流效果在工程内部区域可达0.4 m·s-1;涨急时刻潮流流速增大的区域位于工程区域南北两侧,0.05 m·s~(-1)面积约4.52 km2;涨急时刻潮流流速减少的区域分布于工程区域东西两侧,流速减少超过0.05 m·s-1的面积约4.28 km~2;工程区域内部余流流速减少均值在0.01 m·s-1左右,工程区域外周边海域余流流速整体增大,最大增值超过0.1 m·s-1的区域出现于工程东部,面积0.41 km~2。  相似文献   
90.
长白山天池火山的喷发历史和喷出物层序一直以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对于千年大喷发以来空降堆积物,尤其是灰白色空降浮岩层之上的粗面质杂色空降浮岩的地层划分仍具有较大争议。文中通过对野外地层的详细观察,对2层空降浮岩层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两者之间没有沉积间隔,认为2期空降浮岩均应划分为千年大喷发的喷发物。下部赤峰期灰白色空降浮岩成分较为均一,呈棱角状,正粒序,分选较好;上部圆池期喷发为脉动式喷发,岩性为富土黄色浮岩和富黑色浮岩颗粒互层,浮岩呈棱角状,粒序不明显,分选较好。2期浮岩粒度呈正态分布,在中值和分选系数图中均投点于空降堆积区内。浮岩内斑晶以长石和辉石为主,但圆池期黑色浮岩内斑晶含量略高。赤峰期空降浮岩为灰白色碱流质,气孔较大,连续贯通,气孔壁薄。圆池期土黄色空降浮岩为粗面质,气孔连通,气孔壁略厚;黑色浮岩颗粒成分虽然也投点为粗面质,但Si O2含量明显较低,气孔度低,气孔壁厚。圆池期喷发强度较赤峰期喷发强度弱。多种岩浆成分说明长白山天池火山下具有复杂的岩浆系统,多种岩浆可能以分层的形式存在,赤峰期仅喷出了上部的碱流岩,圆池期的脉动式喷发喷出了不同层位的岩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