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47篇
测绘学   274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124篇
地质学   408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06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南京地铁稳定性优势面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南京地铁为例,运用优势面理论分析方法,对控制城市浅埋隧道稳定性的优势断裂进行了分析。并对土体中具有规模效应的构筑物的稳定性分析发展了一套工程地质层组划分和优势层判定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南京地铁场区优势断裂和优势层的分析。确定南京-湖熟断裂和定淮门-彭楼断裂为控制场址区工程地基稳定性的场区优势断裂,并控制着鼓楼岗和小红山地铁隧道的稳定性;地铁隧道在土层中最佳持力层为O3的硬粘土层Ⅲ1,其次为Q3的软粘土层Ⅲ2。敏感层为Q3的软粘土层Ⅱ2和饱和松砂层Ⅱ4,在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经济的可行性情况下,地铁隧道的底部标高以-5--15m为宜。  相似文献   
172.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地面控制测量技术规定的制定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地铁测量规范未公布之前 ,本文主要介绍了深圳地铁地面控制测量等级划分和技术规定的制定原则 ,为地铁测量提出了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73.
坐标转换模型在盾构姿态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在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用归一化大角度坐标转换模型计算盾构机姿态,并从其原理、方法以及精度上进行了分析。应用结果表明:利用坐标转换法计算盾构机姿态,与常规解方程法相比较更能有效利用参考点的所有信息,计算过程简明,且便于程序实现。  相似文献   
174.
为了研究富水砂层中新意法施工的变形控制,本文以青岛地铁3号线保河区间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模型试验,通过对孔隙水、土压力、核心土变形与地表变形的监测,开展新意法在富水砂层中隧道开挖中的变形机理研究。试验中进行了对新意法施工过程的模拟,以循环进尺4 cm进行开挖。结果表明,在全支护条件下的第1~2循环,新意法对围岩及地表变形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但由于巨大的水压力,加固薄弱处可能出现管涌现象;在极限破坏状态试验中,水压的加大及钢拱架、喷层的缺失导致在第6循环开挖时,隧道于小导管注浆加固尾端发生了小规模土体塌落;当水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砂层发生瞬时坍塌。表明新意法适用于富水砂层隧道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注重加固效果和旋喷桩间的搭接,且在拱脚部位也应具有一定厚度的加固体;富水条件下砂土性质非常不稳定,砂土从变形较小到大变形几乎是瞬间发生的。  相似文献   
175.
赵亚波  王智 《测绘通报》2020,(8):160-163
错台是地铁隧道的主要病害之一,通常是由于盾构机施工控制不好或是隧道荷载发生变化导致,错台的发生也会引起隧道收敛变形及渗水等其他病害。传统手段主要采用人工巡检等方式进行错台情况的检测,由于受夜间窗口期短的影响,该方法效率低,成果难以精确量化。研究采用基于轨道的隧道移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对隧道错台进行检测,通过快速获取隧道三维点云生成正射影像,并基于正射影像进行管片的划分及里程的匹配,进而根据每一环的三维点云信息计算管片错台情况。以青岛地铁2号线为例,本文介绍了移动扫描技术在地铁隧道管片错台检测的应用情况,为该技术在其他隧道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6.
地铁车站结构作为现代城市交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抗震问题已成为城市工程抗震和防灾减灾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以深圳地铁3号线四期低碳城单拱大跨车站为研究对象,采用近场波动有限元方法,建立三维土-结构相互作用整体有限元分析模型。选取3条人工波和3条天然波作为输入地震动,分析水平单向地震动、水平与竖向双向地震动作用下单拱大跨地铁车站结构三维地震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双向地震动作用下单拱大跨无柱结构及矩形框架有柱结构的水平位移及层间位移均略小于单向地震动作用下,但矩形框架有柱结构在竖向地震动作用下的中柱轴压比明显增加,说明单拱大跨车站结构可有效降低双向地震动作用下中柱轴压比变大的风险;双向地震动作用下的结构峰值弯矩大于单向地震动作用下,说明进行结构设计时应适当考虑竖向地震动作用的影响;单拱大跨无柱结构拱顶弯矩明显小于矩形框架有柱结构顶板跨中弯矩,改善了常规矩形框架结构顶板受力性能,但由于单拱大跨无柱结构缺少中柱竖向支撑作用,其底板及侧墙底部弯矩明显大于矩形框架有柱结构,尤其在双向地震动作用下更明显,因此单拱大跨无柱结构需加强底板及侧墙的厚度与配筋,以抵抗较大的弯矩响应。  相似文献   
177.
以广州市为例,基于POI数据,运用SAR模型识别城市地铁开通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服务业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特征,本地服务业集聚会受到周边地区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开通地铁对广州市服务业空间集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可提高城区的服务业集聚水平,但这种集聚效应因行业不同而有所差异;地铁开通对批发与零售业、住宿与餐饮...  相似文献   
178.
徐洲洋  肖东升 《测绘通报》2019,(1):75-78,143
传统的地铁盾构管片姿态测量的方法存在作业时间长,与施工流水线交叉作业劳动量大,且无法实时测量等不足。本文提出了利用近景摄影测量的方法对盾构管片姿态进行测量,通过在盾构管片环上铺设人工标志点,使用数码相机进行拍摄,利用光束法平常对摄影图片进行数据解算,得到解算标志点坐标后,再根据空间三点定圆心原理确定盾构环圆心点的坐标。试验结果表明,对比传统测量方法,新方法误差不超过3 cm,能够完全满足盾构管片姿态的测量精度要求,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9.
隧道轴线的偏差和断面测量是地铁隧道竣工测量的重要指标。本文详细介绍了运用空间几何的方法从海量三维激光点云数据中快速、准确地提取地铁盾构隧道断面和中心点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将提取的断面点云数据与设计断面曲线进行了二维对比分析,并在北京某地铁盾构隧道中进行了验证:从三维激光点云中提取的中心点坐标与全站仪测量得到的结果相差在±3mm以内,点位精度能够达到3.43mm。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达到较高的测量精度,在地铁盾构隧道竣工测量中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0.
当前我国地铁规划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地铁站点客流影响因素的精细建模与分析对站点的规划、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地铁刷卡数据、高分辨率影像及网络爬虫获取的POIs数据、互联网房产数据和建筑物轮廓高度数据等多源空间数据,采用向后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广州市中心城区地铁站点多时间维度上客流的影响因素进行精细建模与分析。研究发现:1)整体上,地铁1号线早进晚出客流较其他线路大;站点早出晚进客流集聚效应显著,主要集中在以体育西路为中心的天河中心圈和以公园前为中心的老城区中心圈。2)在所构建的8种客流回归模型中,CBD虚拟变量、商业用地、三类居住用地、进出站口数量和站点吸引范围内平均小区容积率5种因素对站点客流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CBD虚拟变量影响最大,而房价、水体对客流具有显著负向影响。3)工作日和休息日客流影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二类居住用地、教育科研用地和医疗卫生用地只在工作日客流中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用地多样性只在休息日客流中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4)二类居住用地与工作日早进晚出客流关系密切;站点吸引范围内平均建筑层数只在工作日早出晚进客流回归模型中保留并起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