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45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1.
邓忠  韦兴标  何德顺 《探矿工程》2020,47(11):61-69
为解决广西忻城县城关镇弄长村一带万余人饮水问题及该岩溶石山区干旱农田引水灌溉问题,在广西忻城县隆光地下河福六浪洼地3号天窗下游钻取了投料孔和帷幕灌浆孔,先在投料孔投放碎石骨料,后在帷幕灌浆孔内灌入水泥砂浆或水泥浆液对先期投放的碎石骨料进行固结,修筑地下堵体防渗帷幕对流经福六浪洼地的隆光地下河管道实施堵截,成功地截住了隆光地下河水向下游排泄量,减少了洼地积水通过天窗、落水洞向下游的渗漏量,增加了天窗向洼地的溢洪量,建成了库容约250万m3的溶洼水库,基本解决了城关镇弄长村一带万余人生活饮水难的问题,提高了该溶洼水库周边、岩溶大石山区干旱农田灌溉水平和改善了当地村民的饮水条件。  相似文献   
12.
南洞流域东部重点区石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为了探讨南洞流域东部重点区石漠化现状及其治理对策,通过遥感数据分析结果并结合地面实地调查验证,对云南南洞流域东部重点区石漠化分布特征、成因、危害及其区域林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洞流域东部重点区石漠化面积占岩溶区面积的17.2%,集中分布于大庄盆地西北部,以轻度石漠化为主,轻度、中度、重度石漠化的面积比例约为7∶3∶1,石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岩溶区林地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以三级、四级为主,占区域总面积的53.77%,整体水平较低,且明显低于区内的非岩溶地区林地。粗放型畜牧和农耕方式是导致区内石漠化形成和加剧的最重要因素。提出休垦弃焚、恢复次生植被、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农林畜牧产业结构,实施林草建设工程、草食畜牧业工程、水利水保设施工程,建立保障制度和监督机制,开展全面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对策,以确保区域生态恢复、农林畜牧经济健康发展及南洞地下河流域生态安全和水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重庆地区岩溶地下河水溶解无机碳及其稳定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蒲俊兵 《中国岩溶》2013,32(2):123-132
稳定碳同位素是指示岩溶动力系统碳来源及转化的重要指标。为揭示重庆地区岩溶地下水中溶解无机碳基本特征和碳来源,本文对该地区63条岩溶地下河水样进行了水化学和碳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地下河水溶解无机碳主要表现形式为HCO3-,雨季由于稀释作用其浓度低于旱季。重庆岩溶地下河水δ13C-DIC(V-PDB)旱季变化范围为-15.34 ‰~-5.89 ‰,雨季变化范围为-17.40 ‰~-4.23 ‰。根据δ13C同位素质量平衡方法,计算得到重庆地下河旱季碳酸盐岩溶蚀对DIC贡献为45.1 % ~79.7 %,雨季平均为34.6 %~82.1 % 。计算结果表明,在人类活动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岩溶水体DIC通量中碳酸盐岩溶解来源的DIC和其参与岩溶地下水δ13C值的形成并不一定是岩溶作用理论方程中所计算的50 %,而是有一定的变化范围。因此在计算岩溶作用碳汇时,建议通过δ13C值扣除碳酸盐岩溶蚀形成DIC的通量后再来推算岩溶作用形成的碳汇量。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0年5月至2010年10月每月对青木关地下河河水的监测数据,利用15N同位素技术并结合水化学指标,分析地下河的水化学特征以及硝态氮来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河出口丁家龙洞硝态氮浓度(5.077mg/L)比入口天池硝态氮浓度(0.842mg/L)高6倍多。入口天池处地下河河水硝态氮浓度比较低,δ15N浓度变化范围为-7.0475‰~+7.059‰,变化幅度不大,说明该点的氮污染较低,地下水受外界影响较小,污水和粪便不是主要的δ15N来源。出口丁家龙洞处的δ15N浓度变化范围在-21.453‰~+37.825‰,总体浓度高且变化幅度大,受上游养猪场粪便直接排入及降水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桥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人类有勇往前行的期望,又常苦于渡水之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人的生存空间因桥延伸至远方,人类对于桥,由衷地喜爱和崇敬。鲁班有百般建筑武艺,却在造了赵州桥之后,才奠定其在中国建筑界的祖师爷地位。很多地方,郑重地将桥列为本地的特色风景,日出日落、春花秋枫都成为桥的灿烂陪衬,赏桥、画桥、咏桥,自古  相似文献   
16.
李秋香 《地球》2012,(7):77-80
剧情回顾:一支来自成都的地质勘探队在四川省黑竹沟境内开展地质勘查工作,途中因突如其来的山洪失散。勘探队里的医生沈柔同其他队员失散后,遇见了同因山洪与同伴失散的驴友周卫。二人结伴一同上路前往依乌村,希望能在那里同失散的同伴汇合。二人同行途中,遇到猛兽袭击后的梅花鹿尸体,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水文水化学自动记录仪, 对缺土的板寨原始森林区岩溶地下河系统径流排泄点进行了3个水文年(2007-01—2010-06)的自动监测, 运用水均衡计算、岩溶水流量衰减分析和H、O稳定同位素等方法, 对该地下河系统径流排泄点的水—碳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原始森林的蒸散发异常强烈, 入渗系数低, 地下河产流少; (2)在缺乏土壤盖层的条件下, 即使是原始森林, 其水文(Q)、水化学(HCO3-浓度)调控能力仍然有限, 因而岩溶作用强度和碳汇能力较低.这些特征反映出土壤在水资源和碳循环调控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北京石花洞是中国北方已探明洞穴中次生碳酸盐沉积规模最大、种类最丰富的洞穴;石花洞的景观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在我国北方岩溶洞穴中占有重要地位。2013年7月,为了获取石花洞发育规模、空间结构等基本数据,采用国际通用洞穴测量方法,运用激光测距仪、罗盘和倾角仪,辅以Onstation洞穴绘图软件和ArcMap10软件对石花洞洞穴开展了全面的调查和测绘。结果显示:(1) 石花洞洞穴系统整体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长度为5 639 m,洞底投影面积为37 096 m2,洞底高差为172 m,洞内最高点海拔约为265 m,最低点海拔约为93 m。洞穴系统的发育演化主要受地层产状与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层控制;(2) 石花洞洞穴系统分为五层,自上而下,各层洞道平均海拔依次为249 m, 211 m, 154 m, 111 m和95 m;(3) 最底第五层季节性地下河洞道长1 638 m,自西北向东南方向贯穿整个洞穴系统,依干湿季水文条件的差别,地下水以季节性涨落为主要特征,有多段有水通道;地下河道下游末端为叉状河道,崩塌明显,洞壁上无明显流纹发育;(4) 综合石花洞地下河走向和流向、洞穴发育控制因素和区域地层产状特征、石花洞与周边洞穴的空间位置关系,推测孔水洞是石花洞洪水期的排泄口。   相似文献   
19.
溶井微污染水供水就地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井是西南岩溶区主要的分散式供水方式。本文在对典型地区溶井水污染特征分析基础上,通过对现有分散供水水处理工艺原理的分析,提出了溶井供水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并结合中试试验,对溶井快渗池的设计思路、设计参数、水处理工艺以及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试验表明,溶井在采取水处理措施后,出水浊度均低于5度,微量有机物去除率大于35%,氨氮可削减60%以上,细菌总数最大可截留95%;溶井快渗池工艺在溶井水处理过程中不需要添加任何药剂,避免了混凝剂和消毒剂对水质产生的副作用和卫生问题,出水水质主要指标基本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20.
张成忠  杜真科 《贵州地质》2017,34(3):191-198
平塘塘边—罗甸董架天坑群位于处于规模宏大的小井地下河系统的临近排泄基准面的马鞍寨至小井一带集中分布,具有较大的旅游及科研潜力。地段内厚度巨大的可溶碳酸盐地层及复杂的地质构造为天坑群的发育提供了基础,地壳的不断间歇式提升和暗河系统不断的向上游溯源侵蚀使小井地下河暗河的埋深逐渐加大,由此使地下水不断汇聚、较大的水力坡度、地下水动态的巨幅变化,使岩溶发育具有向深性、迭加性和多阶段性特征,新构造运动是本区天坑形成较为重要的因素,依据岩溶发育的多期性特征,总结出天坑的形成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