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3篇
  免费   687篇
  国内免费   1283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259篇
地质学   3647篇
海洋学   62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15篇
自然地理   14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4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202.
琼东南盆地西部环崖南凹陷的油气勘探亟需寻找接替领域.针对勘探研究中存在的3个地质问题,利用丰富的钻井和地震资料对红河断裂活动特征及其对环崖南凹陷构造-沉积-成藏的影响开展深入分析.认为红河断裂的走滑活动通过F1断层向琼东南盆地西部传递剪切应力,其演化与环崖南凹陷的构造-沉积作用具有良好的时空耦合关系,并控制了环崖南凹陷...  相似文献   
203.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SSC型)的成因争论聚焦在成矿作用主要集中在沉积成岩期并可能叠加有后期成矿作用,还是形成于成岩后盆地闭合过程和造山作用有关.产于扬子板块西缘的东川式铜矿是中国SSC型矿床的典型代表,这些矿床赋存在晚古元古界东川群岩石中,主要呈层状矿体产出,但也存在少量脉状矿体.文章选择东川铜矿田内因民、汤丹和滥泥坪...  相似文献   
204.
川东建南地区须家河组砂岩致密化程度高,非均质性强,有利储层的发育分布成为勘探的难点.本文基于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实测物性等分析化验资料,在查明须家河组砂岩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和孔隙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揭示砂岩的致密化成因和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建南地区须家河组砂岩中塑性岩屑含量较高,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为主,含有少量岩屑石英...  相似文献   
205.
利用崇左国家基本气象站2019—2022年的雨滴谱观测数据,研究桂西南不同季节雨滴谱特征。结果表明:(1)降水微物理参数的平均值具有季节性差异,夏季雨强(R)最强,春季、秋季和冬季则依次递减。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m)、雨水含量(W)、雷达反射率(Z)的季节演变趋势与R一致。广义截距参数(Nw)则以秋季为最高,冬季略低于秋季,夏季最低,春季次低。(2)小雨滴是雨滴数浓度的主要来源。不同季节之间的各类雨滴对雨强的贡献存在差异,春季、夏季降雨以中、大雨滴贡献为主,秋季、冬季则以中、小雨滴贡献为主。  相似文献   
206.
惠民凹陷南坡北北西向走滑断裂带的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惠民南坡前中生代断裂的平面分布和三维地震剖面特征的分析,识别出了一组在平面上相互平行,在剖面上具有负花状构造的北北西向走滑断裂带。通过对负花状构造的形态及其卷入地层特征的分析,认为该组断裂带经历过两期不同性质的走滑运动,在中生代经历了较强的左行张性走滑,在新生代经历了较弱的右行压性走滑。其演化过程与鲁西地块上北北西向走滑断层的演化过程一致,均属于郯庐断裂区域性走滑作用所形成的帚状构造体系的一部分,郯庐断裂在中生代的左行走滑和新生代的右行走滑是控制其发展演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7.
208.
陈雷 《西部资源》2019,(3):10-11
云南勐腊地区位于兰坪—思茅陆块,兰坪—思茅中生代坳陷南部,为我国西南地区多金属重要成矿带。通过对其区域地质、物化探特征进行研究,总结出该地区矿床主要地质特征及成因。该地区铜矿体主要赋存于侏罗系中统小红桥组泥岩、粉砂岩和长石石英细砂岩里,偏侏罗系中统小红桥组一测的近东西向断裂破碎带中。  相似文献   
209.
近些年来,夏季黄海浒苔大规模暴发,并在青岛近岸海域大面积聚集,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基于在夏季和冬季所获得的多学科调查资料,重点研究了青岛近海的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生态影响,阐明了该海域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参数之间的耦合响应。研究显示,夏季黄海冷水团的边界可扩展至青岛近岸海域,并在局部涌升至上层水体,形成沿岸上升流;该上升流可对上层营养盐产生一定的补充,进而促进浮游植物的繁殖,并于底层海域对应形成溶解氧(DO)和pH的低值。夏季青岛近海的上升流可能还有利于随南风漂移至此的浒苔的生长,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浒苔的局地旺发;同时,夏季该海域特定的锋面系统对浒苔聚集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冬季黄海暖流在苏北浅滩外侧向山东半岛南部海域延伸,扩展至青岛近海的暖水舌与近岸低温水之间的锋面特征明显,而且在向岸暖水与近岸冷水间还对应形成了明显的营养盐和叶绿素(Chl-a)锋面。该项研究从多学科交叉的视角,增进了对青岛近海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之间耦合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10.
南大西洋两岸盆地海相烃源岩特征与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大西洋两岸盆地漂移期层系油气资源十分丰富,通过对两岸重点盆地漂移期主力烃源岩发育层位、生烃潜力、识别特征和分布范围对比分析,明确两岸发育早、晚两套主力海相烃源岩。其中,晚期的赛诺曼-土仑阶海相烃源岩分布范围较广。整体上,两岸北段和赤道段盆地漂移期主力烃源岩地化指标优于中段和南段盆地,西非一侧海域盆地烃源岩地化指标优于南美一侧盆地。在对重点钻井的矿物元素化验分析、沉积相和古地理分析基础之上,总结了局限海湾的古地理背景和沉积相带类型控制优质海相烃源岩发育程度和分布范围的规律,并进一步指出南大西洋两岸北段和赤道段盆地漂移期成熟生烃灶平面分布范围内的深水沉积砂体是主要有利勘探方向,以找油为主,中段含盐盆地内紧邻盐微盆的漂移期深水沉积砂体勘探潜力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