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6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324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1017篇
海洋学   500篇
综合类   160篇
自然地理   19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利用断裂活动过程中留下的各种地质标记研究断裂发育史是比较困难的 ,已有的研究方法主要可归纳出七种 ,都存在局限性。岩层离距图法是以地震剖面为基础 ,将穿过断裂的各剖面上的标志层投影到沿断裂走向的铅垂面上 ,得到多组标志层的垂向断距数据 ,然后用下部各标志层的断距减去最上部标志层的断距 ,并作多轮次计算 ,直到最后的断距差近似为零或仅剩一个非零标志层。每一轮次计算代表一个活动期次 ,如果出现负值 ,则表示有构造反转。对松辽盆地敖古拉断裂作了实例计算 ,结果为该断裂发育经历了三个正断活动期和一个逆断活动期 ,与盆地区域性活动有些差别。岩层离距图法比起其他已有方法 ,可靠程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2.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不同层次构造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柴达木盆地地震、非地震资料进行综合解释研究发现,新生代盆地深、浅层构造存在较大差异,盆地沉积在不同时期受到不同构造格局的控制。古近系受近东西向构造控制,新近系受北西向构造控制,显示了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为不同时期受不同方向构造控制的大型叠合盆地。盆地地层深、浅层构造变形特征不同,深层表现为陡倾的逆冲断裂构造,以断块构造为主要特征;中浅层表现为滑脱褶皱与滑脱断裂构造;地表在背斜核部发育斜列展布的正断层构造。盆地经历了多旋回沉积和多方式的后期改造,不同的构造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储油气构造模式,认识这一点对于盆地深层的油气勘探,特别是寻找隐蔽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
白云岩成岩收缩晶间孔、洞、缝与构造网状缝相互沟通可以组成良好的油气储层,但是这种复杂裂缝—孔隙型储层分布随机性强、发育程度和差异性大,储层预测难度大。本文以中国西部酒泉盆地青西油田下白垩统下沟组湖相白云岩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例,提出地球物理综合预测碳酸盐岩裂缝的方法。本文描述了综合地球物理方法预测碳酸盐岩裂缝储层的实施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4.
论述了华蓥山隧道的岩溶发育特征,根据岩溶发育强度的划分依据和划分标准,结合岩溶发育的历史,采用类比判别法、主因素判别法和综合判别法对岩溶发育强度作了垂直分带,据此预测的溶洞规模与实际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95.
系统阐述了公婆泉盆地的区域地质特征、目的层层序地层学及砂体特征、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综合分析了铀成矿的有利与不利条件,认为该盆地难以形成规模大、品位高的工业铀矿化,但局部地段仍具有形成小型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96.
通过样方法及植被调查法,从纵向和横向两个不同方向对工程破坏后的沙地植被进行比较研究。在纵向上,由于植被恢复时间的不同,其恢复的程度也不同。植被恢复状况可明显的分3个阶段:定居前期(1~6a)主要以多年生羽叶三芒草和小半灌木绢蒿为主;中期(7~11a)主要以多年生小半灌木青杆沙蒿为主;后期(12~16a)主要生长着多年生麻黄及草本沙苔,地表出现大面积的生物结皮。在横向上,将恢复后期的植被与原始植被进行比较。通过对植被发育不同阶段过程中物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及生活型的变化等方面的调查,发现在不同阶段,各物种的重要值发生了不同的变化,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到后期均增大。  相似文献   
97.
98.
王倩  郇聘  刘保忠 《海洋与湖沼》2019,50(5):1091-1097
足是软体动物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目前对其发育机制尚不了解。软体动物的足由神经和肌肉两部分构成,研究足部神经和肌肉系统在发育早期的的动态变化,对于了解足的形态建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电镜研究了笠贝(Lottiagoshimai)足的早期发育过程。克隆了lgo-soxb和lgo-mox基因,整装原位杂交表明这两个基因分别表达在早期笠贝幼虫的神经外胚层和中胚层,可作为足发育过程的分子标记。不同发育阶段幼虫的原位杂交结果表明,神经外胚层和中胚层细胞在足发育的起始阶段尚未重叠,而在后续发育阶段,二者相向运动并重叠在一起。结果提示组成贝类足部的神经和肌肉细胞起源于早期胚胎不同的部位,在发育过程中逐渐互相接近并重叠,至担轮幼虫晚期共同作用形成足原基。本研究展示了足原基的早期形成过程,为深入研究软体动物足的发育机制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99.
Hedgehog信号通路参与动物神经系统发育、分节等诸多发育过程,研究该信号通路对理解动物的发育与演化机制有重要意义。对软体动物而言,目前Hedgehog信号通路的研究较少。本文克隆了腹足纲软体动物笠贝的hedgehog基因,利用整装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规律;并与重要发育基因brachyury及soxb的表达模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笠贝hedgehog基因与神经外胚层及中/内胚层相关,可能调控了幼虫神经、肌肉及消化道的分化。通过比较原肠胚及担轮幼虫不同阶段的基因表达模式,研究了hedgehog基因相关的组织和细胞随个体发育进程的动态变化。这些结果为理解软体动物形态发生和重要器官的分化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建立青鳉(Oryziaslatipes)foxl2基因突变体材料,为阐释foxl2基因功能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和研究基础。【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青鳉foxl2基因,建立突变体材料。观察foxl2基因突变体的第二性征、性腺等形态特征;组织学分析性腺结构与性腺中细胞类型;用定量PCR检测性腺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CRISPR/Cas9技术成功敲除青鳉foxl2基因,建立foxl2基因缺失4个碱基的青鳉突变体。从第二性征与性腺表型上,foxl2-/-突变体均表现为生理雄性;组织切片分析发现,foxl2-/-突变体的性腺结构与野生型卵巢和野生型精巢均有显著差异,存在退化的核仁外周卵母细胞与精子,提示foxl2-/-的性腺在组织结构上类似精巢;定量PCR结果显示,foxl2-/-突变体中雄性性腺发育关键基因sox9b、gsdf、amh等的表达量升高,雌性性腺发育关键基因cyp19a1a等的表达量下降。【结论】通过CRISPR/Cas9技术成功建立青鳉foxl2基因缺失的突变体,foxl2-/-突变体有遗传雌性、生理雄性的表型特征,foxl2对维持青鳉性腺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