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5篇
  免费   532篇
  国内免费   651篇
测绘学   106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242篇
地质学   2536篇
海洋学   224篇
天文学   171篇
综合类   147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5篇
  1958年   3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5篇
  1946年   3篇
  1945年   3篇
  194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徐进  李余华 《云南地质》1993,12(1):31-33
(一)前言在元江岔河,三叠系覆盖层之下出露一套中-深变质岩系,面积约50km~2。以往的地质资料将其对比为昆阳群黑山头组,八十年代后期,省地质科研所和西南有色三一三队认为应将其对比为大红山群。近年来,笔者等对岔河变质岩系剖面进行系统的伽玛能谱测量,运用数学地质方法,对其放射性元素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与标准的大红山群和黑山头组进行对比,结果是岔河变质岩系与黑山头组确有较大差异,应该相当于大红山群。  相似文献   
922.
923.
924.
孙克祥  袁富 《云南地质》1993,12(1):21-30
近年来在绿汁江断裂以东元江县岔河一带发现一块面积较大的中-深变质岩系。其岩性主要是变粒岩、混合岩、石英岩、片岩、大理岩和变钠质火山岩,变质程度已达高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原岩应是海相钠质火山岩。它可以和下元古界大红山群对比,相当于大红山群底巴都组二段到曼岗河组一段。在底巴都组混合岩中测得(Rb—Sr全岩等时线)同位素年龄为1777Ma。区内已找到中型铜矿床并伴有金、铀矿产。  相似文献   
925.
926.
胶东地区太古宙变质岩的pTt轨迹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厉子龙 《山东地质》1993,9(1):31-42
  相似文献   
927.
928.
~(210)Pb的衰变半周期较短(25年),因而在近年来广泛用于现代沉积物的年龄测定。但是迄今对~(210)Pb的迁移性尚有不同认识。本文试图综合评述显示~(210)Pb在低温环境中迁移性的各种证据,并阐述控制~(210)Pb迁移性的各种条件,以便作为评估用~(210)Pb测定年龄方法精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929.
《地球物理学报》1981,24(3):349-358
本文通过对直流电法测井应用数值解方法和应用几何因子方法所得结果的比较,说明对直流电法测井应用几何因子近似,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930.
本文通过西藏当雄—崩错一带1951—1952年间8级地震(包括前震和余震)形成的地震形变带的初步考察,对地震形变带通过不同岩性时所产生的形变类型的主要特征、力学性质等进行较详细描述,对形成该期地震的应力场特点及控震、发震构造进行初步探讨。 西藏地区地处地中海-南亚地震带东段,是一个地震频度高、强度大的地震区。该区在1950年以前,历史地震记录不完整,准确性差实地考察资料也不多见。1950年以后才开始有较系统和详细的地震记录资料 1980和1981年,笔者对当雄—崩错一带1951—1952年间,西藏发生最强地震之一(8级)所产生的地震形变带进行了初步考察,虽然从地震发生至考察时,已隔近30年之久,但地震形变仍保存十分完好。通过对它的研究,对于探讨该期地震控震和发震构造的特点,地震破裂的性质与过程,分析地质构造及其应力场的演变,都是十分有意义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