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26篇
地质学   323篇
海洋学   5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中更新世撞击事件年龄的高分辨率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ODP 1146B孔位于南海北部陆坡,从孔深115.58~116.09 mcd之间厚51cm层段中采取沉积物样品46个,进行了微玻陨石分析。应用古地磁、氧同位素和生物等地层年代资料,计算了位于孔深115.90 mcd处微玻陨石层的年龄,其中依据磁性地层学事件的年代控制点计算得出的撞击年龄为792.6ka,微玻陨石年龄早于B/M界线12.6ka,晚于氧同位素20.2期约7ka,早于19.1期约5ka,表明中更新世撞击事件与全球冰期和间冰期发生及B/M界线磁场倒转并无明显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02.
当前对地球的起源和发展存在着相当多的假说。大量对地球起源的不同观点是研究地球的不同学科长期独立发展的结果。个别学科,特别是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天文学运用自己的知识和可能性,独立地解决这个问题。正是通过这种途径诞生了新的全球学说,其创始人是地球物理学家。对该学说有利的是以下事实:大陆外形的吻合、世界洋中脊体系、古地磁资料、上地幔中存在着较低黏度层、陆壳和洋壳的地球物理差别。可见,所有这些事实或者是地球物理的,或者是地理的。  相似文献   
503.
504.
很久以来就知道 ,地史最后阶段最具戏剧性的事件之一就是大约在6Ma前的中新世末期地中海的被隔离和完全干涸。据西西里岛墨西拿城附近该时期著名的沉积剖面 ,这个事件被称之为墨西拿盐量转变。在这之前 ,地中海最初是从印度洋分离出来的 ,然后与大西洋隔开。地中海本来由两个海峡与大西洋相连 :现代西班牙北部的贝特斯海峡和现代直布罗陀以南的摩洛哥海峡。前者在托尔顿期(上中新统)末封闭(将近7.2Ma前) ,而后者很快在贝特斯之后闭合。直布罗陀海峡当时还不存在。地中海变成了干涸的盐沼地 ,在其底部堆积了2km厚的盐层。然后…  相似文献   
505.
本文以黄海地区所获的实际资料,经综合研究总结出若干第四系划分标志。这些标志是:海侵层、气候期、地层不整合面、放射性测年、古地磁等五种标志,它既反映地质体自然条件变化规律,也能体现地质事件本质特征,可将第四系划分得详细,并为区域第四纪地层的对比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06.
环境磁学是近十几个来在古地磁学,地质学与环境科学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主要研究沉积物关磁性矿物特征,矿物磁学参数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地层对比,沉积物源变化,地磁场变化及与气候的关系,磁性太物的形成与转变等。  相似文献   
507.
在利用地磁模拟方法的基础上,计算出麦哲伦海山群中的两个海山的古地磁数据。根据计算数据分析,对这些海山的年龄进行推测,据估算,这些海山的年龄相当于是白垩世,同时,还计算受力的太平洋板块运动的北分量为3.5cm/a所获结果与较早对海山年龄的估算及太平洋向北运动的速度非常吻合,这足以说明,复地磁模拟方法解决类似任务的有效程度。  相似文献   
508.
The Tunggurian Age was nominated in 1984, and the Second National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 of China formally suggested establishing the corresponding chronostratigraphic unit, the Tunggurian Stage, based on the Tunggurian Age in 1999. The name of this stage comes from a lithostratigraphic unit, the Tunggur Formation, and the stratotype section is located at the Tunggur tableland, 15 km southeast of Saihan Gobi Township, Sonid Left Banner, Inner Mongolia. The Tunggurian Age is correlated to the Astaracian of the European land mammal ages, and they share the same definition of the lower boundary at the base of the paleomagnetic Chron C5Bn.1r with an age of 15.0 Ma. In the Tairum Nor section on the southeastern edge of the Tunggur tableland, this boundary is situated within the successive deposits of reddish-brown massive mudstone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Tunggur Formation, with a distance of 7.6 m from the base of the grayish-white sandstones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ection. The Tunggurian is approximately correlated to the upper part of the marine Langhian and the marine Serravallian in the International Stratigraphical Chart. The Tunggurian Stage includes two Neogene mammal faunal units, i.e. NMU 6 (MN 6) and NMU 7 (MN 7/8). The Tairnm Nor fauna from the Talrnm Nor section corresponds to NMU 6, and the Tunggur fauna (senso stricto) from the localities on the northwestern edge of the Tunggur tableland, such as Platybelodon Quarry, Wolf Camp and Moergen, corresponds to NMU 7. Among the Middle Miocene mammalian faunas in China, the Laogou fauna from the Linxia Basin, Gansu, the Quantougou fauna from the Lanzhou Basin, Gansu, the Halamagai fauna from the northern Junggar Basin, Xinjiang, and the Dingjiaergou fauna from Tongxin, Ningxia correspond to NMU 6.  相似文献   
509.
《地理教学》2007,(9):47-48
俄罗斯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6月1日,俄罗斯人口总数为1.42亿,今年前5个月里净减少近18万人。 统计数据表明,低出生率和高死亡率仍是俄罗斯人口呈负增长的主要原因。今年前5个月,俄罗斯出生人口约为63万,死亡人数约为89万。  相似文献   
510.
对山西交城早三叠世刘家沟组红色砂岩的岩石磁学和系统热退磁研究表明, 一方面高矫顽力的赤铁矿为高温特征剩磁载体. 另一方面, 绝大多数样品的系统热退磁表现为室温至100/200℃之间的粘滞剩磁和250~500℃之间的中温分量及500~680℃之间的高温分量. 中温分量在99%置信范围内有负褶皱检验结果, 且其地理坐标下的平均方向所对应的古地磁极位置在95%置信范围内与华北地块中晚侏罗世古地磁参考极一致, 表明其很可能为燕山期获得的重磁化分量. 高温分量具有双极性和c级分类倒转检验结果, 且在99%置信范围内通过了褶皱检验, 表明其最可能代表岩石形成时的特征剩磁. 高温分量所对应的古地磁极位置与前人在鄂尔多斯盆地早三叠世古地磁极之间的差异, 可能意味着山西交城地区在早三叠世之后相对于鄂尔多斯盆地发生了一定的局部旋转运动. 这一局部旋转运动很可能与作为山西与鄂尔多斯两个构造单元分界的离石大断裂和位于采样地区东南侧, 中新生代仍在活动的交城大断裂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