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7篇
  免费   594篇
  国内免费   940篇
测绘学   531篇
大气科学   566篇
地球物理   408篇
地质学   1122篇
海洋学   1814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501篇
自然地理   1113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366篇
  2013年   283篇
  2012年   313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314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本文报道了从鲻鱼消化道分离的好气性异养细菌数量为(1.5×108±0.4×108~6.4×108±2.0×108)个/g,共分离220株细菌。其种群组成为弧菌、气单胞菌、不动细菌、假单胞菌、微球菌、黄杆菌、葡萄糖细菌、纤维单胞菌、节细菌和棒状杆菌。测定其生化特性,表明该类菌对有机质的分解能力比较强,这些特性有利于鱼类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并进一步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92.
本文对黄海测区空气微生物作了一次测定 ,结果表明空气中海洋性细菌、真菌的检出率分别为 52 .4 %和 4 7.6 %。陆源性细菌、真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0 .0 %和 6 0 .0 %。陆源性微生物出现机率大于海洋性的。空气微生物以细菌为主。测区平均的海洋性空气细菌、真菌、总菌量及真菌 /总菌 %分别为 592 .6 ,32 9.1 ,92 1 .7CFU·m-3 及 35.4。平均的陆源性空气细菌、真菌、总菌量及真菌 /总菌 %分别为 6 89.1、377.9、1 0 6 7.0CFU·m-3 及 35.7。文章分析了空气微生物的时空分布状态。指出测区空气微生物状态反映了海 -气、海 -陆、人和自然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3.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进行景观生态分类基础上,分析了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和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的原因,即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河流上游拦蓄导致入海径流量减小、全球气候变化和频繁发生的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等。提出了保护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宏观对策。  相似文献   
94.
广西地区文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以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研究广西的山口、北海、犀牛角、东兴的文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筛选的60个引物中,23个呈阳性反应,其中10个引物可产生105条稳定、清晰的带。山口、北海、犀牛角、东兴的文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995,0.2039,0.1773,0.1936;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86.32%,90.63%,81.05%,88.00%,4个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在0.050~0.070之间,相邻种群的遗传差距较小。除犀牛角种群以外,其它3个种群的遗传变异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95.
黄渤海沿岸水域游泳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根据1980~1985年间沿辽东湾至长江口20m水深以浅双船底拖网取样资料,分析黄渤海沿岸水域游泳动物群落多样性和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5项环境因子(WT、AT、CA、RF、S)与7项群落多样性指标(S、NED、BED、IWB、Dn、Hb'、Db)时序动态过程,均呈现为单周期型变动规律.相应地,AI和MI在冬季(12~4月)变动幅度最大,群落内物种更替频繁;夏季(7月)MI趋近于零,显示其稳态特征.个体相遇率PIE、Hisher指数α和个体数多样度Hn'为多峰型,生物量均匀度Jb为单、多峰复合型,3、7,11月间处于较低值期,5月和9月取得较大值;个体数均匀度Jn逐月变化无明显周期存在.群落多样性指数IWB和Hb'与环境温度的逐月变化规律在p<0.001水平上呈正相关.在空间范围内,5~11月间的暖季间环境要素如AT、CA、RF和S对PIE、α、Hn'和Dn成弱相关,而BED与多样性指数成负相关;12~4月间的冷季组内多样性指数与生物因素较为密切,综合群落多样性参数与环境因素时、空格局复相关分析,认为制约本区游泳动物群落演替过程的主要因素为物种数、生物量生态密度和环境水温.  相似文献   
96.
海水养殖鱼类细菌性疾病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概述性地介绍了发生在海水养殖中的常见细菌性疾病包括弧菌现、链球菌症、卡诺氏菌症、细菌性肾病、巴斯德氏杀菌症、爱德华氏症、滑走细菌症和杀鲑气单胞菌症等的主要症状、流行情况及病原菌特征,通过遗传育种筛选有抗病力的养殖品种是人们正在努力的方向,目前的研究重点主要在鱼类抗病能力方差分析研究及抗病育种的方法研究,免疫接种是提高养殖鱼类对某一特定性病原菌的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已有三十多种菌苗上市,通过使用免疫刺激剂提高鱼类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已显示一定的应用前景,虽然抗菌素由于存在抗药菌株和鱼体残留,但它仍是目前对细菌性疾病疾病的常规疗法,而海洋藻类提取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已被人们所认识,它将会成为一种有潜力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7.
用不同含量的93-B型海洋植物营养素对几种常用的金藻类饵料种进行培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海洋植物营养素用于培养金藻类效果良好,最适使用含量为30mp·L~-1域40mg·L~-1。此时效果与通常被推荐的培养液所培养的对照组相当或更好.含量过高,则造成某些营养盐过量而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此营养素使用简便。  相似文献   
98.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及其异构体的好氧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种苯二甲酸二甲酯异构体(邻、间和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主要应用于化学工业,作为增塑剂和生产聚酯的原料。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惟一碳源,从红树林底泥中驯化、富集、培养、分离得到的微生物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phthalate,DMP)及其异构体对苯二甲酸二甲酯(Terephthalate,DMT)和间苯二甲酸二甲酯(Isophthalate,DMI)具有较强的降解作用。此菌株16SrDNA分子生物学的鉴定为Rhodococcusruber1k。实验得出该菌能够在苯二甲酸二甲酯作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培养基中生长。浓度为50mg·L-1的DMP、DMI和DMT分别在6、10、11d内可以完全被降解;DMP能够在好氧条件下被该菌快速降解,生成邻苯二甲酸一甲酯(monomethylphthalate,MMP)和邻苯二甲酸(phthalicacid,PA)2种主要中间产物,最终可以完全矿化成CO2和H2O;该菌对DMI和DMT的降解速度则比DMP慢。两者的降解中间产物间苯二甲酸一甲酯(MMI)和对苯二甲酸一甲酯(MMT)却不能被Rhodococcusruber1k继续降解而在培养基中积累。结果表明苯二甲酸二甲基酯的3种异构体能够被红树林底泥中的土著微生物降解。降解速度及降解途径与底物的化学结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9.
采用病原分离与鉴定、人工感染试验等方法,在对养殖牙鲆病例进行发病情况、病理变化特征检验的基础上,进行病原学检验。结果表明,此病例属于由弧菌属(VibrioPacini1854)细菌引起的败血感染症。经对12株纯培养菌(HQ010712-1—HQ010712-12)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表观分类学指征的检验,选择代表菌株(HQ010712-1株)进行16S rRNA基因的测定与系统发育学分析等,判定为弧菌属的一个新种。将HQ010712-1株送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进行了复核鉴定与分类定名,依据分离地定名为秦皇岛弧菌(Vibrioqinhuangdaorasp.nov.);参考菌株为HQ010712-1。  相似文献   
100.
白令海夏季浮游细菌和原生动物生物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7月21日至8月1日在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考察了白令海中部的浮游细菌和原生动物,分析了其丰度、分布、生物量及其生态作用,结果显示,浮游细菌表层生物量为1.5~20.2μg/dm3,平均为浮游植物生物量的30%,100m以上水柱柱总生物量(720~3123mg/m2)平均为浮游植物柱总生物量的67%,因而是白令海夏季与浮游植物处同等量级的优势类群;原生动物表层生物量为1.2~27.4μg/dm3,100m以上水柱柱总生物量为189~1698mg/m2,平均为浮游植物柱总生物量的21%,其中粒径小于5,5~20μm和大于20μm的原生动物分别占其柱总生物量的13%,47%和40%;作为主要类群的异养腰鞭毛虫占原生动物柱总生物量的39%.浮游细菌和原生动物生物量的总体分布趋势从西部向东北和东部递减、从表层向深层衰减,20~25m水层温跃层和表层海流的存在对这一分布特性可能有较大的影响.原生动物受潜在的大、中型浮游动物捕食压力的制约,维持了一个相对较低的生物量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微食物环(microbial food loop)在该海域夏季生态系统营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