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4篇
  免费   581篇
  国内免费   1017篇
测绘学   409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006篇
地质学   2349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86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4篇
  1955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采用理论计算和实测相结合的方法估计了江苏数字地震台网的地震监测能力。虽然用两种方法得到的监测区略有差异,但几何形状相近,其公共区域部分更趋合理地反映了目前江苏数字地震台网的监测范围。比较了速度型和位移型地震记录的差异,并讨论了其监测范围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72.
参考框架的一致性及其对形变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形变监测中坐标框架的不一致性对形变分析的影响;讨论了借助于全球站在统一的WGS84或ITRF坐标框架下的已知坐标将不同历元的观测结果归算到全球框架下作位称场分析时可能存在的实际参考框架的不一致性问题。并按目前的精度水平定量估计了这种不一致的大小以及对位移场的影响。最后对区域形变分析时坐标框架的处理问题提出了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973.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SNREI地球模型内位错所产生的球型位移场问题.作为特例,讨论了位错位于地表时的解和计算技巧.对于1066A地球模型进行了具体计算.给出了深度分别为5,10,32,100,300和637km的4种类型位错的位错Love数的结果.  相似文献   
974.
1303年洪洞8级地震震源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运用霍山断裂滑动速率和1303年洪洞8级地震错距的资料,将霍山断裂面取作位错面,使用粘弹介质中位错模型的有限单元公式 ̄[1],计算震前断层蠕滑动和震时断层错动对应的临汾盆地应力和应变能密度年速率分布,由此得出:(1)1303年洪洞地震前,在临汾盆地以霍山断裂中段和南段应力和应变能密度年速率正值最高,为积累过程,而震时(含震后),年速率负值最高,为释放过程;(2)1303年洪洞地震加速了1695年临汾地震应力和应变能积累;(3)用有限单元分析方法中的劈节点技术离散位错面,可以符合位错概念  相似文献   
975.
玉树断裂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李闽峰  邢成起 《地震地质》1995,17(3):218-224
通过实地考察和室内工作,对玉树断裂的活动性进行了分段研究。该断裂划分为3段:(1)西北段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以水平左旋活动为主,水平滑动速率达7.3mm/a,沿断裂带展布大量的古地震事件遗迹;(2)中段第四纪以来的主体活动时段在晚更新世以前,以正断层活动为主;(3)东南段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以水平左旋活动为主,水平滑动速率约5mm/a,沿断裂带分布有大量的古地震事件遗迹,历史上记载的最大地震为1896年的邓柯7.0级地震  相似文献   
976.
雁列式断层变形过程中物理场演化的实验研究(一)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马胜利  邓志辉 《地震地质》1995,17(4):327-335
在双轴压缩条件下对挤压型和拉张型雁列式断层变形破坏过程中声发射、断层位移及应变场的时空演化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两类雁列式断层具有类似的变形破坏过程,即前期以雁列区的破裂贯通为主,后期以沿断层的滑动为主。但挤压型雁列区内可积累较高的应变能,有较强的应变释放和声发射活动,雁列区对滑动始终起着阻碍作用;而拉张型雁列区内难以产生快速的应变释放和较强的声发射活动,雁列区对后期的滑动也无明显的阻碍作用。两类雁列区贯通所引起的失稳均有明显的前兆,而在随后滑动过程中失稳前兆的出现,取决于断层不同部位或段落之间是否有应变传递  相似文献   
977.
雁列式断层变形过程中物理场演化的实验研究(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马胜利  刘力强 《地震地质》1995,17(4):336-343
在双轴压缩条件下对由挤压型和拉张型雁列式断层组合而成的复杂雁列断层系变形过程中声发射、断层位移及应变的时空演化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复杂雁列式断层系的变形过程及相应的物理场演化并非是两种雁列式断层的简单叠加,而是包含着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量较强的声发射事件成核部位主要集中在应力水平较低的张性雁列区附近的主于断层上,而不是应力水平较高的压性雁列区,但这种事件发生的时间则明显受控于压性雁列区的变形过程  相似文献   
978.
基于Biot的饱和孔隙弹性介质的运动方程和利用复变函数方法,本文研究了无限饱水孔隙弹性空间中由常速运动源所产生的位移场。考虑了两种类型源:a.沿无限空间水平轴运动的斜向集中力源;b.运动双力偶源。关于力源的运动速度,考虑了4种情形:a.力源的运动速度U小于饱水孔隙弹性介质的三种体波速度一亚音速情形;b.速度U小于介质的第一纵波过度和横波速度,但大于第二纵波速度─—弱跨音速情形;c.速度U小于第一纵波速度,但大于横波速度和第二级波速度─—强跨音速情形;d.速度U大于介质的所有三种体波速度─—超音速情形。结果表明,在跨音达和超音速情形里,解呈现出与力源相联系的平面冲击波特征,位移出现了相应的跳跃。  相似文献   
979.
作者以Mohr圆表示了平面坐标系中点位协因数的各分量。本法不仅能给出任意方向上的自协因数,也可容易表示出两正交方向间的互协因数。Mohr圆不仅全面地反映了一点的误差状态,并可解决位移检验等实际问题。文中还指出,三维空间点坐标的协因数阵存在3个与坐标系无关的不变量。  相似文献   
980.
徐良耀 《黄金地质》1995,1(2):30-35
着重研究了乌花敖包金矿矿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矿石类型,矿物组合、金矿物,围岩蚀为有矿化阶段等特征,提出了该矿床为中温热液蚀变构造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