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60篇
  免费   2055篇
  国内免费   1894篇
测绘学   1048篇
大气科学   1092篇
地球物理   913篇
地质学   6198篇
海洋学   889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925篇
自然地理   1124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326篇
  2022年   388篇
  2021年   412篇
  2020年   355篇
  2019年   430篇
  2018年   289篇
  2017年   294篇
  2016年   309篇
  2015年   399篇
  2014年   591篇
  2013年   516篇
  2012年   608篇
  2011年   631篇
  2010年   553篇
  2009年   520篇
  2008年   541篇
  2007年   482篇
  2006年   456篇
  2005年   397篇
  2004年   351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267篇
  2001年   344篇
  2000年   275篇
  1999年   250篇
  1998年   245篇
  1997年   230篇
  1996年   204篇
  1995年   218篇
  1994年   189篇
  1993年   165篇
  1992年   150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洋一号”勘查技术体系的设计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宁 《海洋学研究》2005,23(4):61-65
介绍了"大洋一号"远洋科学考察船在近1年的改装施工后所建立的现代化船舶勘查技术体系.由于引进了世界先进的调查设备,自主研发和改造了深海浅地层岩芯钻等大型调查设备,自主设计并完成了网络信息集成系统,同时对实验室、住舱等工作、生活环境进行了改造,"大洋一号"远洋科学考察船已集成了具有高精度水下定位、全覆盖地形地貌、可视化海底取样、地球物理(重、磁、震、浅地层)、深拖(声学、光学)、成矿环境(水文、化学)和生物等专业设备的联合探测分析系统,实现了各系统的科学同步作业和信息融合,大大提高了我国海洋科学考察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使我国的深海探测技术和方法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42.
庙岛群岛中的大黑山岛出露碱性火山岩,对研究壳-幔过程及黄、渤海演化具重要意义。文中作者对大黑山岛火山岩的常、微量元素、K-Ar年龄及Nd-Sr-Pb同位素体系进行测试确定。结果表明,岩石属钠质碱性玄武岩系列,岩浆岩喷发可分为8Ma前和8Ma后两个阶段;岩石常量元素含量除K2O、Na2O外差异小;随着火山岩的演化,岩浆源区深度变大;大黑山火山岩Nd-Sr-Pb同位素比值与夏威夷洋岛玄武岩相似,其岩浆的地幔端元组分为PREMA DM,又以PREMA为主,并有MORB物质混入。  相似文献   
43.
44.
以微量元素、稀土元素、Sr和Nd同位素变异特征为依据,确定鲁苏榴辉岩为多成因、多来源和多阶段,指出主要是在印支期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碰撞造山作用过程中,挤入的上地幔碎片以及不同原岩类型的壳内高压变质岩碎块。燕山晚期的区域构造热事件使得某些榴辉岩的同位素体系再平衡。  相似文献   
45.
46.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24(2):12-13
2007年,海域管理工作要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强养殖用海和围填海管理为重点,加快配套法律制度和技术支撑两大体  相似文献   
47.
珠江口伶仃洋锋的类别及其对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在珠江口伶仃洋的观测资料,对比国外有关河口锋的定义,归纳了伶仃洋内几种锋的现象,计有潮侵锋、岬角锋及湖水退急时的浅滩锋等。解释了锋生的原因与潮汐进退,特别与随潮入侵的咸水关系。文中也探讨了这些锋对沉积环境的影响,认为它是陆架水入侵河口地区的一种不容忽视的沉积动力过程。  相似文献   
48.
49.
地层学的发展推动油气地质理论研究的进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地层学经历了彻底的变革,逐渐由“相模式”、“沉积体系”、“地震地层学”发展到目前的“层序地层学”,形成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事件地层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文章围绕层序地层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方法及理论体系,与含油气系统相关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0.
根据大亚湾核电站运转前和运转后对大鹏澳海区春、夏、秋、冬4季的现场调查,通过测定pH和碱度计算了大鹏澳海区二氧化碳体系各组分浓度,并比较了核电站运转前和运转后的差别.对核电站运转前和运转后∑CO2, HCO3-,CO23-和CO2与水温、盐度以及与DO和Chl a的相互关系作了讨论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