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44篇
测绘学   270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26篇
地质学   385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结合重庆地铁6号线金山寺车站群洞开挖施工背景,对车站结构、地质条件和施工方法等工况分析后,提出了该工况下变形监测基本思想。确定了监测项目、监测点位布设方案、监测方法及监测数据分析方法,初步制定了监测信息反馈流程。依此思想进行变形监测并及时、有效地反馈监测信息,可保证群洞开挖安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2.
为了确保地铁隧道主体结构和周边环境安全,必须对地铁隧道结构进行沉降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分析与反馈,并对以后的沉降情况作出预测,对防止事故发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灰色系统理论和支持向量机(SVM)的基本原理,采用滚动预测的方式建立灰色支持向量机沉降预测模型,以提高沉降预测精度。通过工程实例的预测结果对比表明,组合模型与灰色和SVM两个单独预测模型相比能够更准确的反映实际的沉降过程,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
以上海4条地铁线路道床长期沉降监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地铁隧道的纵向沉降特征;结合该地区地质环境调查资料,深入分析地铁隧道沉降与下卧层地层结构、浅部地下水位变化以及区域地面沉降三个地质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地铁隧道下卧地层结构差异是地铁隧道沉降差异性的重要地质环境因素,深基坑降排水引起降水目的含水层地下水位下降,使得降水目的层以及相邻软黏性土层发生较大的压缩变形,导致以降水目的层上覆软黏性土层为承载体的地铁隧道也随之发生沉降,区域地面沉降也是地铁隧道沉降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4.
日前,杭州市滨江区奥体地铁上盖综合体地块完成所有做地前期工作,顺利纳人市经营性用地储备库。该地块南接江南大道,西邻西兴大桥。东北侧紧靠奥体中心主体育场,地下为规划地铁6号线与7号线换乘枢纽奥体站。该宗地面积约251亩,建筑体量近60万方,将融合商场、写字楼、住宅等多项功能。目前,地价评估工作正在进行,出让方案获批后即可挂牌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25.
为研究深基坑施工对邻近管线影响程度,判断其安全度,并提出保护措施,以厦门地铁1号线某车站深基坑为依托,考虑土体小应变、地层不均匀分布及土-管线刚度差异等特性,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以管线沉降的实测值与计算值进行对比,验证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不同材质、直径的管线在基坑开挖过程的变形及内力,对不安全的管线提出不同保护方案,通过数值模拟选择最优保护方案。研究表明:管线的变形和轴力变化受基坑施工三维时空效应的影响显著,最大变形部位与地形最大变形区域一致;以管线允许转角、最大拉力的安全控制标准值为依据,判断DN1000的混凝土给水管处于不安全状态,最后采用的保护方案为:全长管线四周进行2 m×2 m的注浆加固,同时在主要沉降段的管线两侧打入各两排预制管桩。  相似文献   
26.
2016年广州市对现有的3套CORS系统进行了优化整合,为了检验新CORS系统自身的稳定性,本文结合2016年广州市新布设的覆盖广州中心8区地铁四等控制网,简要介绍了基于地铁控制网的广州新CORS基准站静态检测的流程,包括构网策略、数据整理、基线解算、网平差、静态检测分析等,并得到可靠性的分析成果。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对后续CORS系统稳定性分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
任磊  朱颖  崔天麟 《地球科学》2021,46(6):2278-2286
郑州地铁某盾构区间超近距离侧穿铁路桥梁桩基,受地面空间及隧道与桥桩间净距限制,无法采用隔离桩等常规保护措施.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出“盾构通过范围内土体注浆加固”、“桥梁承台加固”以及“注浆+承台加固”三种措施,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盾构侧穿施工期间,不同保护方案下桥桩的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盾构通过范围内土体注浆加固+承台加固”措施,可使桥面最大沉降值减少约45%,且可减少桥面横桥向不均匀沉降及桥桩水平位移,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盾构隧道施工对铁路桥梁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8.
邵晨晨 《探矿工程》2021,48(6):102-108
上海某国际金融大厦深大基坑项目北侧紧邻运营轨道交通8号线区间隧道,最近处仅7.87 m,南侧与现有世博共同管沟净距2.0~3.0 m,基坑变形控制要求高,周边环境敏感。同时,本项目位于黄浦江畔,场地浅层为典型的淤泥质软土地层,下部为富含承压水粉(砂)土层,且微承压水层与第一、第二承压水层互为连通,止水帷幕无法隔断承压水层,地质条件复杂。设计采用分坑施工、被动区加固、预应力伺服钢支撑系统、抽灌一体化降水方案、超深地下连续墙、跟踪注浆、型钢垫层等技术方案。实测结果表明,区间隧道的最大变形6.52 mm,共同管沟的最大变形15.3 mm,其最大变形均满足变形控制要求,确保了运营区间隧道和共同管沟的安全。  相似文献   
29.
针对北京市地铁丰益桥南站和丰益桥南站—终点区间施工降水回灌场地周边复杂环境,基于抽水试验、场地回灌试验、周边回灌试验等,从回灌池的深度、回灌井的深度、单井回灌水量、回灌井布置等方面设计了回灌系统.分别采用解析法和数值法检验了回灌系统方案的合理性,最终确定了以84眼小口径井和1眼大口井进行补充的回灌方案能满足施工降水排水需求.经实际运行显示,系统回灌总量7261×104 m3,实现了地铁降水排水100%资源性回灌.  相似文献   
30.
重庆市轻轨一号线工程是地下工程,工程地质条件对工程设计和施工有重大影响.本文简述了工程地质背景,划分了工程围岩类别,剖析了各车站工程地质特征,给出了车站围岩物理力学指标。研究表明,本工程具有选择较小埋深和大跨结构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