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8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246篇
海洋学   41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3种塘鳢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褐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Bleeker)、尖头塘鳢(Eleotris oxycephalaTemminck et Schlegel)和线纹尖塘鳢(Oxyeleotris lineolatus)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含肉率以褐塘鳢为最高(51.26%),其次是尖头塘鳢(47.08%)和线纹尖塘鳢(42.53%)。3种圹鳢的蛋白质、灰分和水分含量基本一致,但粗脂肪的含量差异较大,最高为尖头塘鳢(0.33%),其次是褐塘鳢(0.23%)和线纹尖塘鳢(0.13%)。必需氨基酸含量大小依次是褐塘鳢(8.92%)>尖头塘鳢(8.83%)>线纹尖塘鳢(8.53%)。呈味氨基酸含量大小顺序是尖头塘鳢(7.72%)>褐塘鳢(7.65%)>线纹尖塘鳢(7.45%)。可见,三种塘鳢肉味鲜美、脂肪含量低、营养丰富,经济性状较好,值得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82.
黔北牛蹄塘组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袁宏  肖加飞  何熙琦  白平 《贵州地质》2007,24(1):55-59,63
贵州北部早寒武世的黑色岩系-牛蹄塘组。主要为黑色页岩,含浮游生物,其中产钼、钒等矿床。其具有独特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K、Ti元素在黑色页岩中的含量高于底部硅质岩,而P元素的含量却相反,硅质岩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上覆的黑色页岩;岩孔和菜园两地的共同特点是V、Ba、U的含量明显偏高,富集系数在3以上,显著的差别是Ta元素,其在岩孔是亏损的,而在菜园却明显富集;西部岩孔的稀土总量高于东部菜园,稀土配分曲线形态近于水平或略向左倾,具弱的负Eu异常或不显异常。硅质岩较页岩的负Ce异常程度高。地层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特征元素和比值,所反映的是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形成于缺氧的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83.
论浙江东部早白垩世中期断陷事件和断陷岩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白垩世中期中国东南部发生过一次断陷事件,并形成一事件地层单元——断陷岩套。叙述了断陷岩套的形成机理、特征和类型,并利用事件地层单元同时性原理,论证了建组剖面"塘上组"的层位与永康群下部馆头组相同,而非高居永康群之上的"新构造亚层";也论证了嵊县三界一带的所谓"大爽组二段"应为馆头组。这两个断陷岩套中所含生物群证实:事件地层学原理所得的关于其层位与时代的结论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84.
张伦尉  杭家华  梁琼  周宇 《矿物学报》2007,27(3):456-460
贵州陡山沱组顶部和牛蹄塘组底部的黑层,是贵州最主要的沉积型黑色岩系,赋存有钒、银、钼、镍、钴、铂、铀和稀土元素等矿产资源。本文分别从岩相古地理环境、岩性组合特征和黑层发育程度等方面概述了省内陡山沱组和牛蹄塘组中黑层的地质特征,通过与代表性黑色页岩中的矿床对比,分析了两套地层中黑层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5.
云斑尖塘鳢人工育苗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 (Bleeker))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利用燃油热水炉加温进行亲鱼越冬,采取人工辅助控温、保温的方法,配合其生态条件的调控和投喂优质饲料,培育亲鱼成熟并能自然产卵,使用人工饵料、代用饵料、生物饵料等混合饵料互相搭配组合,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鱼苗全长达3cm左右。亲鱼具多次产卵习性,观察到一年当中最多产卵4次。利用外源激素催产率达到95.0%,自然产卵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高于人工催产。  相似文献   
86.
朱冠天 《海洋工程》2005,23(1):83-87
钱塘江海宁明清鱼鳞老海塘是保护浙北和苏沪南缘地区广大平原的大型防洪(潮)工程。修建于明清的古鱼鳞石塘具有雄伟的古朴特色,石塘采用条石纵横交错迭砌,条石间以铁榫相连,高达6m,绵延数十里,在社会经济中的历史地位显著,人称与长城、运河相媲美的三大古代土木工程。保护该古老水利工程使之继续发挥防潮防洪作用,其意义重大。由于建筑年久、工程老化、结构防潮标准偏低,亟需加固。经多方案比较,选择了顺直河段采用抛筑短丁坝、弯曲河段采用打长板桩以及与塘顶土埝后移相结合的总体方案。工程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87.
韩然  叶长盛 《热带地理》2020,40(3):562-574
以珠江三角洲基塘发源地——佛山市为例,采用市场价格法、影子工程法等方法,对2000、2009和2017年其基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进行估算,分析其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7年佛山市西、北部的芦苞镇、荷城街道等少数镇(街道)基塘面积有所增加,东、南部北滘、乐从镇等地基塘面积减少明显,期内基塘净减少19 244.47 hm2,主要转出地类为建设用地。2)2000、2009和2017年佛山市基塘ESV先降后增,3个年份中调节类功能占总价值比例均高于86%,为核心功能;各单项功能中旅游休闲价值增加最多,调节气候价值下降明显。3)佛山市基塘ESV空间变化呈西、北增而东、南降的特征,除塘鱼生产和旅游休闲功能外,其余单项功能的价值变化均呈现西南和北部增加明显的特征。4)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变化量是影响佛山市基塘ESV时空变化的首要因素,其次是GDP、人口密度变化量等。建议采取控制开发规模、恢复绿色植被、加强生态监测和基塘整治、发挥基塘景观优势等措施来提高基塘ESV。  相似文献   
88.
邓辉  卜凡 《地理学报》2020,75(11):2332-2345
“塘泺”是北宋时期分布在冀中平原中部的巨大湖泊群,由大小数十个湖泊组成,东西绵延260 km,今天的白洋淀、文安洼、东淀、团泊洼、北大港,均属于“塘泺”的残余。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综合集成历史文献记载、大比例尺地形图、ETM遥感数据、DEM数据、土壤调查数据、古地图数据,系统复原了北宋“塘泺”的空间分布范围与内部水系结构。研究表明,北宋“塘泺”的自然地理基础是分布在冀中凹陷带上以白洋淀、文安洼、团泊洼为代表的三大洼地,以及分布在这些洼地内的天然湖泊和河流。北宋朝廷出于军事防御目的,利用这些洼地和湖泊,开挖渠道,修筑堤坝,开辟水口,导引水源,调控水位,把位于今大清河以南的各条河流几乎全部导入了各区湖泊,把原有湖泊的水面尽量扩大,并将其串联成为相互连通的湖泊水面,从而形成了历史上冀中平原上最大的湖泊系统。  相似文献   
89.
以野外露头调查、老井复查和岩心样品测试等为基础,通过现场解吸实验和等温吸附模拟的含气性分析,认为黔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岩性主要为深水陆棚黑色碳质页岩和浅水陆棚粉砂质页岩,其中富有机质页岩段为牛蹄塘组底部的碳质页岩。页岩沉积厚度大(大于39m)、分布稳定。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干酪根,有机碳含量较高(富有机质页岩段平均大于5%),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处于高—过成熟阶段;页岩储层中微裂缝、微孔隙发育,具较好的孔隙度(平均5.14%)和渗透率(0.011 4×10-3μm2),含气量大(平均1.3 m3/t),具有良好的气资源潜力。预测金沙—息烽以及仁怀两个地区为页岩气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90.
以初始体重(1.08±0.04)g的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幼鱼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不同饵料(虾肉、鱼肉、杂色蛤肉和水蚯蚓)对云斑尖塘鳢幼鱼的摄食生长、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每个缸内随机放养20尾幼鱼。结果表明:水蚯蚓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饵料组(P0.05),鱼肉组显著低于其他饵料组(P0.05)。水蚯蚓组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饵料组,而鱼肉组最低,虾肉组和杂色蛤肉组差异不显著(P0.05),水蚯蚓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饵料组(P0.05),但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饵料组(P0.05);胃蛋白酶活力为水蚯蚓组虾肉组和杂色蛤肉组鱼肉组(P0.05),各组的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差异不大(P0.05)。研究表明,水蚯蚓是云斑尖塘鳢幼鱼的最佳饵料,而实际生产中最常使用的鱼肉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