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54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Forest fire is one of the major causes of forest loss and therefore one of the main constraints for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worldwide. Identifying the driving factors and understanding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factor are essential for the management of forest fire occurrenc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dentify variables that are spatial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and incidence of the forest fire in the State of Durango, Mexico. For this purpose, data from forest fire records for a five-year period were analyzed. The spatial correlations between forest fire occurrence and intensity of land use, susceptibility of vegetation,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slope were tested by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WR) method, under an Ordinary Least Square estimator.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forest fire in the study area i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tensity of land use, and land use change is one of the main explanatory variables. In addition, vegetation type and precipitation are also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The fitting model indicates obvious link between the variables. Forest fire was found to be the consequence of a particular combin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when these factors coexist with human activities, there is high probability of forest fire occurrence. Mandatory regulation of human activities is a key strategy for forest fire prevention.  相似文献   
112.
墨西哥Tomatlan地区属于东环太平洋构造带和成矿带的一部分,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通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该区圈出了铜多金属矿主要成矿元素和成矿指示元素综合异常12处,Fe族元素综合异常12处。优选部分综合异常开展查证,发现多个异常均由矿(化)体引起,对重要矿化蚀变地段进行了探槽揭露和少量浅钻验证,新发现Cu、Au、Ag多金属矿点6处,磁铁矿点2处。研究表明,水系沉积物异常可快速准确地揭示墨西哥Tomatlan地区Cu、Au、Fe矿(化)信息,水系沉积物测量在墨西哥甚至拉丁美洲地区热带海洋性湿润中低山地球化学景观区铜矿预查中,可快速准确地圈定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13.
背景噪声中包含有丰富的地球内部结构信息,可以用来监测地震波速度变化.基于墨西哥中部G.UNM和MX.TLIG两个地震台站2016年4月1日至2018年4月1日的连续波形资料,本文首先对其进行不同频带下的背景噪声互相关处理,然后采用小波变换对获取到的互相关函数进行滤波来解决台站间距过长所引起的互相关函数不稳定问题,最后分别通过Stretching方法和MWCS方法测量得到的走时偏移来提取地震波速度变化.结果表明:利用小波变换能有效提高互相关信噪比和结果精度;采用Stretching方法发现震源区浅部5~10 km的地震波速在地震中上升约0.07%,而在2~5 km的地震波速则有约0.05%的下降趋势;MWCS方法计算结果稳定性稍差,但变化趋势与Stretching结果相同.造成该地震波速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2017年地震所引起的脆性岩层结构破裂.  相似文献   
114.
墨西哥东南盆地M区块W构造是区块的重点构造,W构造白垩系碳酸盐岩储层构造裂缝的发育程度决定了整个区块的勘探潜力。对周边已钻相似构造岩心和成像测井裂缝发育特征的统计表明,中白垩统地层有效裂缝最为发育,裂缝的走向主要为NW—SE向和NE—SW向。研究分析认为,裂缝的发育规律主要受到区域应力和岩性差异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盐底辟之上挤压背斜"裂缝发育模式。最终应用地层切片和曲率属性技术,预测了W构造白垩系裂缝的平面展布:裂缝集中发育在中白垩统,裂缝走向为NW—SE向,与周边钻井统计结果一致,证实了预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5.
墨西哥各区含水层的监测结果表明,地下水砷浓度和氟浓度都高于饮用水标准,调查表明,污染物是原生的;而少数区域的监测结果表明,污染主要是由于对水特殊处理后,将一些有毒元素释放到地下水中所致。在墨西哥北部Comarca Lagunera,就砷对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且在这些区域还发现了高氟水。这些地方砷的来源问题仍有争议。天然的和人为排放的砷污染了采矿活动频繁区域的地下水。墨西哥中部Zimapan裂隙石灰岩含水层被富砷矿物污染。尾矿和富含烟气的沉积物的冶炼污染了浅层小颗粒含水层(granular aquifer)。在SanAntonio-El Triunfo采矿区、加利福尼亚南部Baja和San Luis Potosi州的Santa Maria de la Paz也报道砷污染的情况。水文地球化学和统计学手段调查表明,即便不采矿,毒砂氧化也可能污染水体,如墨西哥高原的Independencia含水层就是这样的实例。在Los Azufres、Los Humeros和Acoculco地热区也有高浓度的砷检出,在Aguascalientes、Los Azufres、Los Humeros和Acoculco州调查了氟斑牙的发病率。水中的氟化物导致酸性的火山岩分解。墨西哥大部分居民都饮用地下水。目前对墨西哥地质概况的调查表明,在所有的水富集区,必须把测定地下水砷和氟化物浓度的工作提到日程上来,进行学科间的研究,评价污染物的来源。  相似文献   
116.
<正>哥斯达黎加的瓜纳卡斯特保护区于1999年成为世界海洋遗产,该遗址还包括了一个15000公顷的"圣埃琳娜"私有领地。该遗址所在的自然栖息地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这里拥有一处世界绝佳的热带干旱森林带,该森林带南到中美洲,北到墨西哥北部,是许多濒危或者稀有物种的栖息地和  相似文献   
117.
Niki Paradiso 《地图》2011,(5):96-105
尤卡坦半岛大概是墨西哥最火热的旅游地,而度假胜地坎昆(Cancun)就在这儿。面向湛蓝的加勒比海,坎昆狭长的“7”字型区域里遍布了世界上最豪华的酒店。尤卡坦半岛又是古玛雅文明的摇篮,是中美洲大陆上玛雅遗址最密集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8.
猫猫 《海洋世界》2011,(7):52-54
番茄是生长在南美洲秘鲁国家森林里的一种野生植物,原名"狼桃".当地传说狼桃有毒,吃了狼桃就会浑身起疙瘩长瘤子,所以人们一直对它敬而远之.以南美秘鲁为中心的安第斯高原是番茄的故乡,在那里生长着8-9种野生番茄,它们的形状很近似现在的迷你番茄,结有许多小果实,属于樱桃番茄.据说,这种野生番茄是被人或鸟携带到墨西哥的.  相似文献   
119.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