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质学   39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21.
社垌钨钼矿是广西大瑶山东段新发现的一个大型石英脉型矿床。文章通过对矿区构造特征的初步研究,认为区内钨钼矿主要受NW向断裂和裂隙控制,平头背背斜核部呈扇形分布的Ⅱ号和Ⅲ号主成矿带中的含矿石英脉,主要受背斜核部的扇形劈理(节理)控制,该类劈理(节理)形成于背斜褶皱过程,并在成矿期发生了张性改造。社垌矿区钨钼矿体可能向西侧伏,侧伏角在75°±,深部找矿可以向西进行。  相似文献   
22.
流体在成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大瑶山凸起西南缘平硐—旺石铅锌成矿带的地质背景极有利于流体的活动和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形成。据成矿环境、含矿建造、矿体和矿石特征、围岩蚀变、成矿温度等方面对比 ,该区在成因上具有MVT铅锌矿床的特点。诸多矿石组构如条带状、角砾状、皮壳状等的特征均表明该区矿床的形成与成矿流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3.
古罗碱性辉长岩体包括古罗、黄羌冲两个侵入体,主要由辉长岩、石英辉长岩(或石英闪长岩)组成。岩石以富碱、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轻稀土元素(LREE)和高场强元素(HFSE),无Nb、Ta异常,是典型的板内钾玄岩。对古罗辉长岩体进行了高精度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石英辉长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65.63±0.95 Ma。研究认为古罗碱性辉长岩体形成于中侏罗世,属典型的板内钾玄岩,形成于大陆地壳伸展拉张减薄的构造背景,为燕山期早期华南后造山阶段的地质记录。  相似文献   
24.
廖大海 《广西地质》2010,(10):55-56
“广西大瑶山成矿带西段金矿暨湾岛矿区找矿研讨会”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继广西贺州市昭平县湾岛寻找金矿取得重大成果之后,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将继续向矿区的边部和深部进军,在大瑶山成矿带发起向探明50吨黄金资源量的新冲刺!  相似文献   
25.
大瑶山位于广西中部偏东的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又称金秀大瑶山,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有1000米以上的山峰数百座,1500米以上的山峰16座。著名山峰有圣堂山、五指山、莲花山、罗汉山、天堂岭、金秀老山等等。最高山峰圣堂山海拔1979米,是广西第五高峰。  相似文献   
26.
碳酸盐岩型铅锌矿是大瑶山地区主要的铅锌矿床类型,它是产在局限碳酸盐岩台地,受地层、岩性、沉积相、构造控制的热水沉积改造型层控矿床,具有“层、相、位”共同控矿的规律。文章通过分析该类矿床的地质特征,总结其控矿因素、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以期对进一步找矿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7.
桂东大瑶山成矿带是指与侵入于大瑶山地区寒武纪浅变质岩系中的岩浆岩有关、呈近EW向展布的金-多金属成矿带。成矿带内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强烈,多呈岩株、岩脉和岩筒状产出,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笔者报道了成矿带内的大王顶岩体、大岸岩体、古龙岩体、大村岩体、社山复式岩体和思委岩体的LA-ICP-MS定年结果,并结合前人对大瑶山成矿带内花岗岩类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大瑶山成矿带花岗岩类的年代学格架。结果显示,大瑶山成矿带花岗岩类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期(444.8±2.5) Ma和燕山晚期晚白垩世(96.6±1.1) Ma,燕山早期侏罗纪次之(164.2±2.8) Ma,且花岗岩类岩体侵位年龄与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8.
大瑶山地区斑岩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通过收集和整理前人资料,结合广西区专项地质调查项目的成果,对大瑶山地区区域成矿背景和成矿花岗岩体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大瑶山地区存在斑岩型金矿,并指出了在该区寻找同类型矿床的方向。  相似文献   
29.
华夏块体与扬子块体拼合带在广西境内的界线一直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对桂北和桂东两个地区的新元古代—寒武纪浅变质沉积岩开展系统的地球化学、碎屑锆石年代学和Hf同位素学研究,以期为此提供岩石学证据.研究显示桂东大瑶山藤县地区存在南华系—震旦系沉积岩,沉积时代晚于741~622 Ma.这些南华系—震旦系沉积岩的碎屑锆石年龄谱以明显的~1.0Ga年龄峰和~2.5Ga弱峰为特征,相似于桂东广泛分布的寒武系沉积岩以及西华夏南岭-云开地体基底变质岩的锆石年龄谱.桂北龙胜地区新元古代沉积岩具有不同的碎屑锆石年龄谱,以一个~0.80 Ga主峰和两个(~2.0 Ga、~2.5 Ga)弱峰为特征,具有扬子南缘新元古代沉积岩的典型年龄谱.桂北新元古代沉积岩具有低的K2 O/Na2 O、Al2 O3/(Na2 O+CaO)和CIA指数,指示源区风化程度和成分成熟度较低,而桂东地区南华系—震旦系和寒武系沉积岩与之相反,说明源区的风化程度以及成分成熟度较高.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都表明桂北地区新元古代沉积岩的源区中有更多的镁铁质组分,相似于江南造山带其他地区新元古代沉积岩;而桂东地区南华系—震旦系和寒武系沉积岩的源区有较多长英质组分,相似于华夏南岭—云开地区新元古代沉积岩.结合桂东震旦系沉积岩具有与南岭-云开地体基底岩石相似的碎屑锆石Hf同位素组成,可以确定桂东大瑶山地区属于西华夏地块,而桂北龙胜地区属于扬子地块南缘江南造山带.因此,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西段的界线最有可能从桂北龙胜地区与桂东大瑶山地区之间通过.  相似文献   
30.
利用激光剥蚀(MC)-ICP-MS方法对桂东大瑶山南缘的社垌钨钼矿床中的花岗岩类进行研究, 精确限定社山黑云母花岗闪长岩(SD256)中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38.7±3.0 Ma(MSWD=0.22), 侵位于平头背石英砂岩的花岗闪长(斑)岩脉(SD190)形成于438.1±2.6 Ma(MSWD=0.28);花岗岩中新生岩浆锆石的Hf同位素特征较为一致, 176Hf/177Hf比值分布于0.282 406~0.282 518, 对应的εHf(438 Ma)值变化于-3.7~0, 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集中在1 226~1 417 Ma之间.这表明大瑶山地区社山花岗闪长岩类的形成时间在438 Ma左右(加里东期), 成岩成矿作用可能与中元古代新生地壳物质(1.2~1.4 Ga)的部分熔融密切相关.结合区域内已有可靠年龄进行分析, 认为华南加里东期成岩成矿作用应该不是呈简单的北东向分布, 而是呈面状展布, 且该期构造-岩浆-成矿运动可能是引起华南地区在印支期、燕山早期发生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和金属成矿作用的关键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