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91篇
  免费   1109篇
  国内免费   959篇
测绘学   2496篇
大气科学   1059篇
地球物理   1245篇
地质学   4877篇
海洋学   806篇
天文学   155篇
综合类   680篇
自然地理   124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340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331篇
  2018年   253篇
  2017年   232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364篇
  2014年   705篇
  2013年   580篇
  2012年   729篇
  2011年   695篇
  2010年   511篇
  2009年   570篇
  2008年   612篇
  2007年   558篇
  2006年   605篇
  2005年   521篇
  2004年   420篇
  2003年   466篇
  2002年   405篇
  2001年   409篇
  2000年   368篇
  1999年   260篇
  1998年   229篇
  1997年   218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192篇
  1994年   178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46篇
  1991年   142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1958年   2篇
  1948年   3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渤海区域地质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库是GIS的基础。以渤海区域地质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为例,阐述了基于GIS的海洋地学管理信息系统中数据库的组织方法,及所包括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数据分类、分层方案,命名及编码规则,以及二者之间的联接。  相似文献   
72.
73.
74.
赤潮叉角藻18SrDNA和ITS区序列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PCR及克隆测序的方法,对1998年引发渤海赤潮的叉角藻18SrRNAadldey DNAITS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s)进行了序列测定与分析。并通过因特网从国际分子生物学数据库中获取甲藻另外15个种的18rDNA序列,以Tetrahymena corlissi作为类群,分别采用Neighbor-Joining和Fitch方法构建甲藻较为一致和可靠的进化树图,探讨具有高度多样性和在分类上争议较多的甲藻各类群之间的形态与分子进化关系。结果表明,Prorocentrum(有2个简单的壳板)出现得较早,而大多数多甲藻目(覆盖着多个壳板)、裸甲藻目(大多数不具壳板)和膝沟藻目的成员较晚出现。另外,对叉角藻ITS区的分析表明,ITS区为高变区,是良好的分子标记,可用于叉角藻快速鉴定的专一性核酸分子探针的研制。  相似文献   
75.
利用BSR已完成美国东南边缘大约50000km2的地区编图,并已证实可能与大量天然气水合物有关。1992年6月,同时获得该地区的单道地震和宽角海底地震资料,主要集中在布莱克洋脊和卡罗来纳海隆,能清楚地观察到来自BSR的宽角反射偏移距(达6km)。为了了解区域性的变化和生成卡罗纳海隆高背景速度的二维平均速度模型,用宽角和垂直入射资料进行走时反演,然后做全波形反演业确定BSR的地震成因。最合适的模型显示了两处的BSR之下具相似的低速(1.4km/s),暗示圈闭了低饱和度(10%)的游离气,反演结果也显示有一薄层高速楱状体,最大速度为2.3km/s,刚好位于布莱克洋脊的BSR上方;计算了沉积物反射率,观察到卡罗来纳海隆具有较高的反射率,BSR之下的反射率增加几乎与两个站位的含气带对应。根据速度模型估算了水合物的浓度。另一方面,占沉积物总体积3%的水合物之平均浓度暗示布莱克洋脊地区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少一半。卡罗来纳海隆水合物平均 浓度最大为20%,卡罗来纳海隆7%。这两处水合物浓度高,无法仅用原地生物活动来解释,可能与次生的聚集机制不关,因稳定域迁移引起水合物循环,可能影响两地的水合物凝聚。另外,流体向上排出的增加,也可以使 布莱克洋脊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76.
用一种新方法研究了三对角方程组及对称三对角方程组计算解的最佳向后扰动分析。由于这两类方程组的系数矩阵具有特殊结构 ,因而本文结果不能从已有结果直接导出。所用方法亦可用于研究 KKT及 SQD等结构线性系统的最佳向后扰动分析。  相似文献   
77.
唐原广 《海洋科学》1991,15(2):68-71
本文对深水资料浮标中温度传感器的电路原理作了介绍。传感器中的感温元件,采用两端单片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整个测温电路仅用一片高精度4×1/2位A/D转换器7135;为了能方便地检验和标定温度值,在电路上还设计了温度显示部分,并设计了闭显的功能,以达到省电的目的。  相似文献   
78.
本文介绍了液相平衡式小起动转矩转环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及设计方案的选择,并简单介绍了研制过程中试验和试用情况。  相似文献   
79.
海水育苗室的优化设计与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沿海数以百计的各类海水育苗室为我国海带、对虾、扇贝等大宗水产品的养殖生产提供了充足的优质苗种,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水产养殖业大规模的迅速发展。但是,近些年来,在海水育苗室的设计和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同时,原有育苗室单打一式的生产,妨碍了育苗室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本文分别以对虾和海带育苗室作为深池类和浅池类的代表,论述了优化设计组合的一些主要经验和设计方法;提出了育苗室建设的主要原则与技术要求;探讨了原有育苗室的改造与综合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80.
以细角滨对虾Litopenaeus stylirostris为实验对象,按时间顺序观察了胚胎各期的形态特征。通过解剖从无节幼体到仔虾第1天各期幼体的附肢,对其发育形态及其刚毛着生方式进行了描述和统计。比较研究了细角滨对虾和凡纳滨对虾L.vannamei无节幼体期形态差异以及色素的变化、溞状幼体期眼上棘形态的差异以及大颚齿数目。结果表明,无节幼体期细角滨对虾的色素明显多于凡纳滨对虾;两者溞状幼体期眼上棘的形态存在明显差异;两者在无节幼体至仔虾第1天各期大颚活动齿的数目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