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6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464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1201篇
海洋学   146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富里叶分析法,对宁夏海原5.7级地震和四川道孚6.9级地震的震区垂直形变场的区域性倾斜信息进行分离和提取。上述地震在孕震期和震后,其区域性倾斜的倾向一致;而发震期的区域性倾斜不同于孕震期和震后,其倾向有一定偏转。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叙述了风城富白榴石岩石的微量元素、化学成分、岩石方面的特征。并与国内外含白榴石岩石、特别是与澳大利亚西部钾镁煌斑岩进行了对比。笔者利用八个氧化物变量投图,揭示了含白榴石系列岩石随着SiO_2含量的变化,与其它氧化物变化的特征。经对比,凤城富白榴石岩石的Rb、Y、Zr与乌干达,新南威尔士含白榴石岩石相近,与澳大利亚西部钾镁煌斑岩对比,其差异性表现在本区岩石Cr、Ni、Co含量低,其它不相容元素或低或介于其间。在图解中看出本区岩石MgO、TiO_2低、MgO/K_2O值低、CaO高。投有发现钾镁煌斑岩应有的三种特征性矿物;钾钙板锆石、柱红石、钠透闪石。本区岩石基性程度偏低,其共性表现在二区岩石均富白榴石、均出现碎屑结构、均可受强蚀变、多次爆发。因此,本区白榴石岩可做为寻找钾镁煌斑岩的线索。  相似文献   
993.
陕西韩家湾某勘探区煤层埋藏较浅(50~200m),其三维地震勘探遇到了在陕北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与技术难点:如煤层冲刷严重,煤层厚度变化大,小煤窑分布多而乱,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厚薄不一的松散干沙对高频地震波的强烈吸收作用,分辨超浅层小间距煤层的能力有限等.为此在该区的野外数据采集中采用了小道距、小CDP网格、高速层激发等措施,同时应用精细静校正、振幅一致性补偿等处理技术及三维地震勘探解释与属性解释相结合的方法.解释成果与巷探、采掘资料对比表明,三维地震勘探解释冲刷薄煤带边界最大误差为15m,最小误差为7m;地面钻探工程验证了地震资料解释的采空区.  相似文献   
994.
Forrestania绿岩带(FGB)位于西澳大利亚Yilgarn克拉通东南部,是澳大利亚重要的Ni-Cu-Au成矿带,属于澳大利亚一级Ni、Cu成矿远景区和三级Au成矿远景区。FGB地区的Ni—cu矿床主要与带内的超镁铁质岩墙有关,属于富硫化物接触交代型成矿,主要以巨厚层状产出在基底长英质碎屑沉积岩和上覆的科马提岩之间。FGB地区金矿的形成主要与北北西向和北北东向构造内的石英脉有关,属于石英脉型金矿,是含镍硫化物富集(Ni)、多期后成矿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热液交代(Au)等多种地质活动长期复杂混合的产物。其形成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早期Ni的沉积阶段、早期区域构造运动阶段、持续构造活动阶段、Ni矿体解体和Au元素富集阶段、Au矿脉的形成阶段。根据上述理论指导,笔者分析成矿特征后,选出Au成矿远景区,进行物化探综合勘查,圈定出异常区域,并在异常区内发现了较好的矿化线索。通过实践证明了理论推断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995.
覃勇新  陈彪 《广西地质》2013,(8):36-37,41
文章针对广西贵港地区富硒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富硒成因进行分析探讨,发现该区土壤不仅具有富Se特征,同时还富集其他多种微量元素;该地区的富硒土壤主要与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碳酸岩岩层合Se高,以及与原始海洋环境形成的海洋生物有机质和酸性环境下的铁铝氧化物有关。  相似文献   
996.
孙钰  胡小夏  赵懂  沈体壮 《北京测绘》2014,(1):52-55,65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居民饮水安全受到的威胁日趋增多,因而以水源作为核心标准,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监测与评估对确保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GIS技术具有的空间特性,以城市饮用水的水源地为对象,结合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标识指数评价法建立水质评价模型,建立基于WebGIS的水质监测与评价系统,为水源地信息管理工作和保障城市饮用水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与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997.
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对富克山地区成矿元素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认为研究区寻找Au、Pb、Cu、Sb矿床或矿化体的潜力较大.通过元素异常特征,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及已知矿点信息,认为该区的成矿类型主要有两类,即与花岗岩内石英脉有关的金矿和与兴华渡口群变质岩、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Cu、Pb、Sb多金属矿,进而划分出富克山、富克山河西、大林河金成矿远景区和霍洛台河、霍洛台赤库河、霍洛台山铜铅(锑)等多金属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998.
论四川盆地海相三叠系含钾性及找钾方向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据现有资料,阐述了四川盆地三叠系含钾性及找钾的现实意义。同时论述了在四川盆地找寻大型固相可溶性钾矿之难度,提出了开辟富钾卤水或含钾卤水──液态钾矿资源的找矿工作是突破四川找钾工作的一个重要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9.
Organic matter in cobalt-rich crust(CRC) from the Marcus–Wake Seamoun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Sample CM1D03, has been analyzed to understand the source, geochemistry and mineralization of organic matter, and the mineralization environment. Biomarkers, including n-alkanes, isoprenoids, terpanes and sterols, have been detected in various layers of the CRC sample,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GC)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The content of organic carbon(OC) and its stable isotope(δ13C), and the combined features of the biomarkers show that the mineralized organic matter in CM1D03 CRC was mainly derived from microorganisms and lower plankton(e.g., bacteria and algae, respectively) from marine surface water, with some terrestrial higher plant components. The ratio of chloroform bitumen "A": OC was high in the CRC, between 10.51 and 20.66, showing significant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lkanes. Four mineralization categories of organic matter were recognized based on GC chromatograms of n-alkane molecules:(1) primitive type(bacteria and alga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moderately mature of n-alkanes preserving the origi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ganic matter from microorganisms and lower plankton;(2) microbial degradation typ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low contents of n-alkanes and rising baseline in the chromatogram, with the "bulge" being the products of organic matter by biodegradation;(3) organic matter migration typ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low carbon number of n-alkanes with n C18 as the main peak carbon, without odd even predominance, and low concentrations of isoprenoids and hydrocarbons with high carbon number; and(4) organic matter hydrothermal typ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low concentration of small molecular weight n-alkanes, pristane, and phytane, accompanied by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n-alkanes with carbon number greater than n C18. This study shows that biomarkers can recor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mineralization and their variation.  相似文献   
1000.
以金藻(Isochrysis sp.)、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Parke)、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p.)、东营小球藻(Chlorella sp.)、小球藻(Chlorella capsulata Guillard)等五株富油微藻为实验材料,通过对比研究强弱光驯化后其叶绿素荧光和快速光曲线(RLC)的变化,比较了金藻与绿藻的光适应性。结果发现:弱光驯化后,五株微藻有效量子产量(ΦPSII)随着光照强度(PAR)的上升均呈下降趋势,但是其下降速率在不同藻株之间存在差异,其中以球等鞭金藻下降速率最小,小球藻下降速率最大;两株金藻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rETRm)及半饱和光强(IK)均高于三株绿藻,但是初始斜率(α)小于绿藻;强光驯化后,五株富油微藻的ΦPSII及α均明显下降,但两株金藻下降幅度均小于三株绿藻,而金藻的rETRm及IK始终高于绿藻。同样,不同藻株的快速光曲线下降斜率(β)也都呈下降趋势,但金藻β的下降幅度大于绿藻。上述结果表明:绿藻在弱光下有较强的光吸收能力,但其光利用能力及热耗散能力相对较差,在强光下易发生光抑制;强光驯化后,金藻比绿藻有更好的强光可塑性,属于耐光性强的潜力产油微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