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0篇
  免费   1171篇
  国内免费   1505篇
测绘学   270篇
大气科学   472篇
地球物理   992篇
地质学   3793篇
海洋学   550篇
天文学   95篇
综合类   327篇
自然地理   227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214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76篇
  1996年   188篇
  1995年   167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54年   2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阿尔泰造山带构造演化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剖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阿尔泰山地区的构造格局、构造变质、岩浆岩时代、动力热事件和构造区类型归属等几个地学基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上,反演了阿尔泰地槽造山带形成和演化的递进历程。  相似文献   
153.
江汉盆地拖市构造热演化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4.
韩成  别婉林 《岩石学报》1996,12(3):455-461
  相似文献   
155.
156.
西藏康马热伸展变质核杂岩构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西藏喜马拉雅特提斯亚亚带内沿定日-康马一线展布近东西向变质核杂岩带,在这个带上康马变质核杂岩是一典型代表,该变质核杂岩核部由花岗岩及花岗岩边部片麻岩组成,岩体之上分别为早古生代构造片岩带、石炭-二叠纪褶叠层带及三叠-白垩纪板岩带组成。  相似文献   
157.
会昌浅层次热隆伸展构造与铀成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蔡煜琦  陈跃辉 《铀矿地质》1997,13(5):257-263
本文运用伸展构造理论对河草坑铀矿田的构造特征进行探讨,厘定出会昌浅层次热隆伸展构造是由伸展构造核、环形剥离断层系和断陷红盆所组成。对会昌浅层次热隆伸展构造的形成与演化作了研究。论述了伸展构造与区域铀成矿的关系,认为剥离断层活动为区域铀矿化准备了有利的构造环境;构造-岩浆作用是导致区内铀矿化和造成不同类型铀矿化特征基本相似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8.
彭玉鲸 《吉林地质》1997,16(4):1-14
岩石圈物质的“漂、撞、隆、降、伸、缩、滑、旋”等八种运动状态及相互转化,已成为当代大地构造学新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唯独岩石圈物质的螺旋运动滑有引起更多的地球科学家普遍的和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9.
琼东南盆地含烃热流体活动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成岩作用研究和包裹体观测表明,琼东南盆地发育7种类型包裹体.根据这些包裹体的荧光特征、气液比和捕获温度,以及盐度和有机/无机组分等特征认为,琼东南盆地存在3期热流体活动,其中第2、第3期活动热流体与油气运聚有关,其温度分别介于140~150℃和170~190℃之间;天然气以水相运移的机制以及与热流体活动的密切关系控制了盆地天然气的成藏作用.  相似文献   
160.
云南岩石圈热结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真恒  邓万明 《中国地震》1997,13(3):213-222
本文探讨了云南深部热流及岩石圈地温分布的横向变化特征,并将岩石圈热结构概括为3种类型;典型现代构造活动区热结构,中间过渡型地质区热结构和稳定地质区热结构。最后,简单讨论了地热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