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65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42.
Kerogen extracted from drilling cores at the depth between 1357 m and 2998m in a thick homogeneous sedimentary series of the Huahai Basin, Western Gansu, was analy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procedure, i.r. spectrophotometry,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metry, and the reflectance of vitrite determined by microscopephotometer.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are given: l) Kerogen in question seems to have been derived from the same type of orgunic matter, mostly of land-plant origin. 2) With the increase of burial depth, kerogen structure in the Lower Xinimgbu(iroup underwent four evolutionary stages: relative stablization, destruction of polynmerie substances, cracking and cracking-repolymerization--relative symmetrization. 3) Hydrocarbons in petroleum were largely generated at the cracking stage of kerogen structure, the critical depth being about 2100 m.  相似文献   
43.
干酪根类型划分的X图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X-diagrammatic method and the classification index for kerogen are suggested on the basis of pyrolytic analytical data on 416 samples from 14 wells from continental sediments in China. The evolution of kerogen types during petroleum formation and geochemical eharaeters of standard humic kerogen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4.
辽河外围陆家堡坳陷生油岩有机质丰度及类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辽河外围盆地大多属晚中生代早期发育的裂谷断陷型盆地。总体上,这些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受以裂陷作用为主导的构造运动所控制,主要经历了裂谷发育和坳陷发育两个阶段的沉积作用,后者仅局限于开鲁盆地。  相似文献   
45.
天然气,原油,干酷根的氢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万春 《沉积学报》1996,14(A00):131-135
本文详细讨论了天然气中甲烷,原油,轻质油及干酷根的稳定氢同位素组成,以及它们与源岩沉积时的水介质环境和源岩成熟度的关系。发现天然气中甲烷的氢同位素组成主要取决于其母质沉积时的水介质环境,同时也受母质热演化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47.
黄土地区气候演变的有机地球化学标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贾蓉芬  赵林 《地理科学》1996,16(2):97-105
对渭南阳敦黄土剖面So ̄L2层段作了总有机碳(TOC)和Rock-Eval热解烃分析,建立了TOC气候变化曲线及其变化周期,与其它气候指标进行了对比,揭示了黄土剖面中与气候变化有关的两种烃类,推导并验证了古湿度公式,计算了各层段的湿度分布及其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48.
地史上由生物死亡后变成的各种有机物质会遭到各种地质作用的改造,尤其是热液活动、岩浆侵入、放射性元素蜕变以及构造变动等地质因素所引起的热能,会使矿床中(主岩中)的有机物出现成熟异常现象。通过对某些层控矿床中有机物质的研究,可以解释成矿物质的来源、沉淀富集机理、含矿热液运移路线和主岩的沉积环境,并且可以指示矿体的大致分布范围,指导找矿勘探。  相似文献   
49.
中国各时代油气形成母源体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气形成是多源的,探讨了中国各时代油气形成主要母源体。这些母源体中富含形成油气的主要母质即孢粉素与木质素。干酪根主要是母源体中的孢粉素与木质素在埋藏环境中不同热变质阶段的残留物,是油气形成的母源物。中国前寒武纪至志留纪油气形成的母源体主要是疑源类与葡萄藻;泥盆纪至侏罗纪油气形成的母源体新增加了蕨类植物及其孢子、裸子植物及其花粉等;白垩纪至第三纪又新增加了最为主要的母源体—沟鞭藻,还有盘星藻、被子植物及其花粉等。  相似文献   
50.
柴达木盆地原油成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段毅  张辉  郑朝阳  吴保祥 《沉积学报》2004,22(Z1):61-65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北地区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经过50年的油气勘探,已在该盆地发现18 个油田,它们主要分布柴西地区,对其成因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通过对这些油田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油源对比和成因机制综合研究表明,柴西地区和柴北地区是两个不同的成油单元,它们原油的形成环境、母质类型、成熟度和油源都是截然不同的.并且认为,虽然柴达木盆地第三系生油岩有机碳含量较低,但是其形成于强还原和咸水环境,有利于生物脂类的保存,生物脂类与可溶有机质和干酪根一起在低成熟阶段可以生成大量石油,是柴西地区未熟低熟原油形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