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1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300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122篇
地质学   376篇
海洋学   77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04篇
自然地理   12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5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海洋生物发光研究对渔业、环境监测等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根据从湛江东海岛海域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出的一株海洋发光弧菌(Vibrio sp.,编号为D2),对这株菌的生长和发光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海洋发光弧菌D2在pH7.0、温度35℃、NaCl浓度为2.0%时,生长状态最好;在pH5~6、温度20℃、NaCl浓度为3.0%、细菌密度OD600达0.08时,发光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32.
有毒藻产毒过程中海洋细菌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林伟  周名江 《海洋科学》2001,25(3):34-38
海洋微藻藻际中 (Phycosphere)聚集着大量的细菌。由于藻菌间的相互作用及选择 ,可形成具有独特结构与功能的藻际细菌群落[1]。可见 ,海洋微藻与细菌间所具有的密切关系 ,使得海洋细菌在有害藻赤潮生消及有毒藻产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关工作既是赤潮科学研究中的热点 ,也是目前藻菌关系研究中的重点。1海洋细菌的自主产毒研究据Gallacher,S.等1996年报道 ,最初认为赤潮藻毒素只能由微藻细胞本身产生。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 ,发现了一些特殊现象 ,如在麻痹性贝毒的研究过程中 ,人们发现了产毒和不产毒…  相似文献   
33.
光合细菌对褶皱臂尾轮轮虫的饵料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4.
北方地区秋季日本对虾室内高密度精养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充分利用每年的8月以后直到翌年3月份都处于休闲状态的育苗场设施资源,笔者于1999年8月在河北黄骅进行日本对虾室内高密度精养的试验。在水温23-28℃、盐度28-32下,8月27日放苗,11月24日收成,养殖时间87d,单位水体产量平均为0.818kg/m^3,平均存活率为50.1%,旬生长率平均为0.75cm,成虾体长平均8cm,饵料系数为2.51,投入与产出比为2.5,平均单位水体创利63.83元/m^3,其结果说明本养殖模式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具有利用率和效益高、实用性强的优点。本文还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5.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海洋地球化学循环,特别是微生物环研究方面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浮游植物,细菌,病毒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海洋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细菌胞外酶活性的调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生环境中的有机物大多(>95%)以高分子聚合物的形式存在,它们是水生异养细菌的主要碳源及能量来源。这些高聚物只有通过胞外酶水解成小分子单体或低聚物才能被细菌等异养微生物用以维持新陈代谢。这一生化过程是调节海洋有机营养平衡的重要生态因子,又是众多异养微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胞外酶活性不但能够指示水生环境中有机物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还能对此环境中流过微食物环的物质通量进行估计。胞外酶的水解作用是细菌生长中的一个速度限制步骤,胞外酶也正是许多海区中细菌生长所必不可少的。对于自然水体、人工条件及沉积物环境…  相似文献   
37.
海洋细菌作用下海水中铬化学形态的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外加Cr(Ⅳ)和Cr(Ⅲ)的天然海水中接种海洋细菌,充氧条件下培养。在细菌对数生长期,大部分Cr(Ⅳ)被还原为Cr(Ⅲ)继而转化为有机铬。在稳定期,有机铬为溶解铬的主要形态,在无菌控制实验中,Cr(Ⅳ)和Cr(Ⅲ)浓度基本不随培养时间变化。说明在没有海洋细菌活动参与下,水中铬形态转化难以进行。实验结果为天然海水中溶解态铬的热力学不平衡状态提供部分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38.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研究了中国对虾丝状细菌的结构,附着方式及其对对虾的危害和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39.
光合细菌对防治斑节对虾病害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韦受庆 《海洋通报》1997,16(3):92-96
本文报道了光全细菌对预防和治疗斑节对虾Penaeus mondon病害的地比试验结果,光合细菌能净化水质,恶化病原体繁衍条件,改善斑节对虾营养,增强虾体抗病力,可有效地预防斑节对虾病害,并对早期轻病以堤衣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0.
每几个不同种的雌性克隆对高温(22℃、24℃、26℃)的适应力有所差异。大西洋沿岸的Laminariahyperhoren和L.sacchrina雌性克隆较太平洋沿岸的L.japonica、L.angustata和L.ochotensis雌性克隆明显地不耐高温,遗传性的不同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这种遗传性差异是海带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同一物种L.japonica和L.japonicaCⅡ两种雌性克隆在24℃条件下,在第24天其死亡率分别是40.2%和25.2%,X~2=12.25,P<0.001,差异是高度显著的,说明这种不同是遗传性不同所致,而且属于物种内部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