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2篇
  免费   623篇
  国内免费   834篇
测绘学   167篇
大气科学   958篇
地球物理   563篇
地质学   1520篇
海洋学   354篇
天文学   295篇
综合类   182篇
自然地理   290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黄土地层中奇异微颗粒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蓝田段家坡黄土和红粘土剖面与第四纪3次巨大撞击事件年代相应的地层内奇异微颗粒的研究,将其划分为5种不同的形态类型,并主要据化学成分,将5类奇异微颗粒归纳为撞击、火山和生物等3种成因类型。文中还提出综合成因模式来解释不同奇异微颗粒赋存于同一撞击事件时段的地层及它们所显示的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942.
根据“中美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联合考察”1—8航次考察资料、美国NOAA、日本气象厅及我国国家气象中心气候资料室提供的SST、水位和风场等资料,对1988—1989年反厄尔尼诺事件(La Nina)形成及发展过程和热带西太平洋海洋上层热结构的相互变化作了综合分析。文章指出在La Nina事件期间,热带太平洋的海、气参数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热带西太平洋温跃层及热含量(0—150m)作出的响应,显示出当La Nina增强时,温跃层下降,热含量增加;La Nina盛期时,温跃层最深,热含量最大;La Nina减弱时,温跃层上升,热含量减小。它们与厄尔尼诺事件(El Nino)的关系则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943.
在美国东海岸近海区巴尔找晨河谷地区的上侏罗-下白垩统碳酸盐岩和中国近海区珠江口盆地下中新统碳酸盐岩中盐岩中都有碳酸盐台地淹没事件的记录。对两个地区的地震资料粗略分析得出这些台地适合淹没不整合这一经典定义,但是,经详细的岩性和古生物资料分析后发现每一个地区的沉积和侵蚀间断时限范围变化很大,在巴尔的莫河谷地区为0-25Ma,在珠江口盆地没有沉积或侵蚀间断而表现为一个凝缩段。两个地区的莫河谷地区为产生的  相似文献   
944.
白垩纪黑色页岩与大洋红层:缺氧到富氧的过程与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垩纪是地球历史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期间发生了以黑色页岩为特征的缺氧事件和以大洋红层为特征的富氧环境等许多重大地质事件,从白垩纪大洋缺氧到富氧转化的过程与机制,提出上述两个典型事件是同一原因形成的两个不同结果。一方面,白垩纪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引起大气中CO2气体浓度的升高和地球内部大量热能释放,并且改变了海陆面积的对比,最终导致大气温度的升高。海水温度的升高和CO2浓度的增加导致海洋环境中溶解O2的降低,缺氧事件随之而产生。另一方面,剧烈的岩浆活动在海底产生大量的富含铁元素的基性和超基性岩,在与海水发生反应时,岩石中的铁元素进入海水中。海水中的铁元素是海洋浮游植物宝贵的营养盐类,其含量的增加可激发浮游植物的大规模繁盛,而这一生命过程可以吸收海水中大量的CO2,并且产生等量的O2。随着海水中O2浓度的不断升高,以富含Fe3 的红色沉积物为特征的海洋富氧环境出现。然而,由岩浆活动引起的缺氧事件和同样由其造成的富氧环境,其机制存在明显的差异,前者以物理、化学过程为主,后者除此之外还演绎了更为复杂的生物—海洋地球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945.
本文结合实例介绍了的 Active X控件的编程技术及其在水文气象数据采集系统研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46.
947.
Glass(1967)在深海岩心中发现的微玻陨石,根据其地层位置和地理产状,已经被用于将玻陨石和微玻陨石建立起一个成因上的联系,这一点已被其化学性质进一步证实.澳大利亚微玻陨石分布区与布容/松山地磁倒转范围明显有关,由于澳大利亚撞击事件只是瞬时过程,表示的是瞬间的地质记录,所以微玻陨石用于沉积物再生的标志。  相似文献   
948.
949.
中新世可以说是东北太平洋发生“深刻变化”的地史时期,许多古海洋事件发生在这一时期。取自该区4个柱状样研究结果发现,研究区(7°~10°N,140°~150°W)仅发育下中新统地层,中中新统只有零星分布。除1个柱状样外,其余3个均为下中新统直接与上上新统或第四系相接触。在中新世,研究区CCD出现多次波动,古水深变化幅度达500m.受南极底层流的强烈影响,出现多次间断时间长短不一的沉积间断和CaCO3含量出现旋回性变化。古气候出现9次冷暖交替变化,海平面受其影响而出现频繁波动。此外,该区在中新世期间生物生产力与沉积速率出现较大变化。由于该区在中新世出现上述这些特定沉积环境与事件,形成一个对多金属结核生长特别有利的环境,从而成为分布广泛的现代大洋底多金属结核的主要生长期。  相似文献   
950.
特提斯陆架南部(埃及)古新世末期底栖有孔虫灭绝事件纪录B。Schmitz等过去90Ma深海底栖有孔虫群的最急剧变化出现在古新世末期。对南极毛德海隆的ODP690B孔详尽的研究表明,底栖有孔虫灭绝事件发生在短暂(<100ha)的异常深海环流出现之始。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