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0篇
  免费   826篇
  国内免费   1297篇
测绘学   148篇
大气科学   441篇
地球物理   664篇
地质学   3026篇
海洋学   554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297篇
自然地理   146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66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4年   4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华南地块西南缘格林威尔期区域构造解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从构造变形的角度入手,通过观察华南地块西南缘前震旦纪各岩石单元野外露头上的变形特征,运用构造解析方法,识别出不同期次变形构造的形态和位态特征及其在空间上的组合关系,划分变形构造的世代,结合近年来年代学研究成果,确定不同期次变形构造形成时代。研究表明,在华南地块西缘基底岩石单元中,发育格林威尔期的变形构造,其构造形迹东西向展布,该期构造变形的强度,在康滇地区各岩石单元中具有不均匀性,在野外露头上见到的格林威尔期小型紧闭、倒转褶皱主要分布在攀枝花周边的基底岩石单元中,而其南部的滇中地区,同期的褶皱构造相对较弱。根据格林威尔期构造位态特征,推断形成该期变形构造的构造运动方向为南北向的挤压运动。  相似文献   
992.
刘卫华  魏东平 《地震》2006,26(2):45-53
中国西部的青藏和新疆地区现代构造变形活动非常强烈, 业已证实该区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塔里木、 阿拉善、 天山、 柴达木和西藏5个活动地块。 利用GPS观测资料得到的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的速度场, 借鉴全球板块运动模型的建模方法, 将其视为刚性的地块系统, 反演得到各地块相对欧亚板块运动的欧拉矢量, 进而求得各地块两两之间相对运动的欧拉矢量, 并计算出沿地块边界的相对运动速率。 结果显示, 与地块边界上的地震滑移矢量, 由地质学资料得到的滑移速率, 以及GPS数据本身均有较好的一致性, 从而也说明了将该地区划分为若干活动地块并视为刚性地块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3.
在双向压缩条件下,研究了一种非均匀断层模型标本在变形过程中的声发射(AE)时空特征.结果表明,随侧向应力sigma;2的增大,断层破裂强度提高,自加载至破坏的时间延长,破坏形式由突发失稳逐渐转变为渐进式破坏.预制断层及其非均匀性对标本变形过程中AE空间分布图象起明显的控制作用.预制断层,特别是预制断层上的强度不均匀部位及高强度段落,控制着微破裂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破裂局部化均起始于断层上强度不均匀部位,随侧向应力sigma;2的增大,微破裂密集区域从预制断层强度不均匀部位逐渐扩展到整个高强度区段.侧向应力sigma;2的大小对AE时序特征具有显著影响.较低sigma;2条件下,断层表现为突发失稳,失稳发生在微破裂活动ldquo;增强-平静rdquo;的背景之上;而较高sigma;2条件下,断层表现为渐进式破坏,破坏前后AE频次持续增加,AER呈指数增长.sigma;2对b值变化也具有一定影响.当断层破坏表现为突发失稳时,b值在弹性阶段后期至弱化阶段显示出ldquo;前兆rdquo;性降低;而当断层表现为渐进式破坏时,b值变化平稳.   相似文献   
994.
用GPS时间序列获取中国大陆微动态应变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中国大陆GPS观测在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获得的站点位置,由三角形法通过反演逐年推算中国大陆年微动态应变场. 结果显示,研究区年微动态应变场大致以南北地震带为界. 西部地区存在方向大体一致的年主压应变优势分布方向, 方向自西向东、 由近南北向转为北东向,与近代应变场的方向一致,表明西部地区变形主要是由印度板块向北推进和西伯利亚地块相对南推形成的,且整体上仍是新构造运动的继承;东部大部分地区不存在年主应变的优势分布方向.年最大剪应变在不同地区差别很大,变化范围从4.13times;10-8~7.0times;10-10, 总体上西部大于东部. 同一区域年最大剪应变的多年变化表明,西部变化大,东部变化平缓. 年面膨胀显示,研究区大部分为压缩区,且同一区域的多年变化平缓.   相似文献   
995.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时期南海生态环境的南北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在南海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和其它生物记录上主要反映在900 ka BP前后发生高频率变化,特别是指示表层水骤然降温。北部冬季表层水温从24~25℃降至17~28℃,而南部也从26~27℃降至23~24℃。总的降温趋势与开放西太平洋一致,直接反映了西太平洋暖池在900 ka BP之后MIS22期间有明显的减弱。表层水大幅度降温还发生在后继的MIS 20、18、16几大冰期,说明主要冰期旋回周期由41 ka转变为100 ka经历了长达400 ka的过渡时期,并且冬季风增强也在过渡时期的后半段最明显。南海南北生物组合和δ18O值的差异,突出了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边缘海区南北气候梯度反差和冬季风在冰期增强的讯号。结论是:生态环境系统反应总体表现与冰期旋回一致的同时,还包含了独特的地区性系统演变特征。但是,南海—西太平洋地区在0.9 Ma BP前后表层海水盐度因东亚冬季风和海平面下降的定量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气候转型时期海—气耦合过程和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尚缺乏足够的资料和证据。  相似文献   
996.
海绵骨针特性及其仿生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晓红  王毅民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0):1008-1013
海绵是生长在海洋或淡水环境中的一种最简单的多细胞生物,3个主要海绵纲中有2个纲的海绵其主要骨架与支撑是玻璃纤维状的硅质骨针。近年来,人们发现了硅质海绵骨针独特的微结构及良好的光纤特性,特别是指出了这些特性给人类带来制造光纤的新思路,并很快引起了科学家对其结构、特性、生长机制与调控的生物学、生矿物学和仿生学的广泛研究兴趣。评述了海绵骨针内部结构和光学特性的发现、海绵骨针研究的热点领域及研究意义,并简要介绍了海绵骨针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997.
The microprobe EDXRF equipment was used for analysis of the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in glaze layer-transitive layer-body layer of the celadon from the Altar Yao (Kiln) and Laohudong Yao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1127-1279 A.D.), Zhejiang, China. The K values of the discriminant factor for the celadon wares are larger than 8, which means the celadon of the Altar Yao and Laohudong Yao ar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Longquan Yao. The former two belong to the Guan Yao system (the Chinese imperial kilns), but the latter to the Min Yao system (the Chinese popular kilns). The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shows thei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ltar and Laohudong wares with provenance postulation. The thickness of the transitive layer in the Altar and Laohudong wares is obviously different, which reveals the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ladon even though both kinds of wares belong to the imperial kiln system.  相似文献   
998.
切变线降水系统微物理特征及隆水机制个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机载云粒子探测系统(PMS).对2004年7月1日影响吉林省的一次切变线降水过程进行了探测飞行,利用所获取的宏微观资料对此次降水过程的微物理结构、降水机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切变线降水云系主要由高层云、雨层云、碎云构成,高层云和雨层云中间夹有1100m左右的无云区;3类云中平均云滴浓度、平均云滴直径各不相同;云水含量随高度分布不均匀,云的不同部位云水含量起伏较大;冰晶浓度平均为17.3个/L;此次探测的降水云系符合Bergeron提出的催化云一供水云相互作用导致降水的概念.根据云图及其他探测资料综合分析,冰晶主要产生于高层云上部或卷层云的冰晶播撒,供水云为高层云中下部和雨层云.  相似文献   
999.
对大场金矿成因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英善  李俊德  王文  赵林山 《高原地震》2006,18(3):54-57,49
大场金矿是青海省地矿局“十五”期间在北巴颜喀拉山地区发现的大型岩金矿床。前人将大场金矿的金矿化类型定为造山型金矿床,但通过2004~2005年大场地区1∶5万矿产地质调查研究后认为,大场金矿化类型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相似文献   
1000.
为达到整合省级气象服务数据资源、统一气象服务出口的目标,推动气象数据产品在防灾减灾和公共服务中的高效应用,基于Spring Cloud云架构,采用软件插件(Plugin)、WEB服务(WebService)等技术研发了湖南气象服务平台。本文详细介绍了此平台的分层模型和功能结构,以及所采用的多源气象数据融合处理、基于微服务的气象数据并行处理、基于可缩放矢量图形(Scalable Vector Graphics, SVG)的气象数据矢量化和数据安全交互等关键技术方法。此平台通过天擎获取气象数据产品,统一加工处理后封装为数据插件、图形插件和行业插件,通过标准接口提供观测资料、预报预警、卫星云图、雷达拼图等产品,基于气象数字对象标识符(Meteorological 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MOID)保障气象数据产品服务过程的安全性。此平台的气象服务插件已应用于湖南省应急管理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等单位的业务系统。应用结果表明:此平台的插件服务模式适应C/S客户端、WEB网站、移动APP等不同类型的气象服务需求,实现了气象数据服务的统一管理、高效加工和规范应用,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