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250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元素地球化学在沉积环境判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沉积物形成时的氧化-还原环境和底层水体状况。本文对南大巴山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泥岩开展了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临湘组Al2O3含量高于五峰组,五峰组-龙马溪组向上逐渐增加,TiO2和Al2O3具有相似的特征,二者与TOC呈负相关;氧化-还原敏感元素U、V和Mo较为富集,表明沉积时处于缺氧环境,不同剖面不同层位存在两次强烈富集异常,指示其为硫化环境;稀土元素均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略微右倾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明显Eu负异常,其中五峰组-龙马溪组Ce负异常,缺氧环境,栗子坪少数Eu正异常,可能存在热液活动;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比值、Mo/TOC及MoEF-UEF的协变模式揭示了南大巴山奥陶纪-志留纪之交主体上处于弱滞留贫氧-中等滞留缺氧的开阔海环境,主要受控于海平面升降变化和沉积时古海底地形,局部受北侧秦岭洋盆内洋流影响。  相似文献   
92.
通过对陕西紫阳、岚皋地区多个志留系特列奇阶剖面的研究,根据更为精确的化石定义,奥氏笔石属新种Oktavites ziyangensis sp. nov可以从Oktavites spiralis 居群中识别出来。新种O. ziyangensis 在笔石枝盘旋方式和胞管形态上与O. spiralis 和Oktavites contortus 均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三者共生层位为特列奇阶Spirograptus turriculatus 笔石带至Cyrtograptus lapworthi 笔石带。尽管新种O. ziyangensis 地层延限较长,但胞管的快速演化仍使其具备较强的地层对比意义。根据“深水起源、浅水扩散”的笔石演化模式推测,O. contortus-O. ziyangensis-O. spiralis 的演化过程是笔石在纵向上的生态位占据过程,而O. spiralis 居群形态差别则是笔石深度分带的结果。同时,关于O. spiralis 居群差异的研究,也为讨论弓笔石的起源和分类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3.
湖北宜昌纱帽山出露了中国志留纪地层研究最早的一个经典地质剖面。近三十年来该处志留系上部的纱帽组一直被归于兰多维列统。在研究遗迹化石和植物类表皮后发现,纱帽组最上部(第4段)与第1、2、3三段,除岩性存在区别外,生物面貌也有重要差别。联系到上扬子区其他剖面志留纪晚期地层的发育情况,第4段与小溪组的特征相同,宜单独分出,称小溪组,时代归于Ludlow晚期到Pridoli早期,而纱帽组其余部分仍归于Llandovery世Telychian早期。小溪组与厘定后的纱帽组之间为假整合接触。研究表明,扬子区于Llandovery世晚期海水退尽,上升成陆后,部分地区(包括宜昌)到志留纪晚期一度又被海水淹没,沉积了一定厚度的地层,之后又上升成陆,直到中泥盆世。  相似文献   
94.
新特提斯洋在晚白垩世末期(68Ma左右)的构造演化一直饱受争议。西藏松多地区晚白垩世末期弧岩浆岩包括花岗斑岩和二长花岗岩。锆石定年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年龄均为68Ma。松多花岗斑岩和二长花岗岩的Si O_2含量为68.5%~80.6%,K_2O含量为4.1%~6.5%,P2O5含量为0.011%~0.058%。花岗斑岩Mg#值较低,为11.3~19.0,二长花岗岩Mg~#值为24.2~43.5。花岗斑岩和二长花岗岩样品均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和明显的Eu(δEu=0.15~1.21)负异常。两者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Pb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花岗斑岩εHf(t)值为-0.9~+2.9,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C在955~1196Ma之间;二长花岗岩εHf(t)值为-17.1~+7.9(只有1个点为负值),二阶段模式年龄在633~2219Ma之间。最终认为,松多地区晚白垩世末期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岩浆源区为新生下地壳,但花岗斑岩更靠近古老下地壳。结合区域资料,认为新特提斯洋在晚白垩世末期68Ma左右属于洋脊俯冲结束阶段。  相似文献   
95.
北东向乐东-定安断裂的具体位置及演化对海南岛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构造演化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采用碎屑锆石年代学方法,分析了乐东-定安断裂南西段两侧志留纪兰多维列世沉积物物源的特征及其差异,并讨论其中蕴含的大地构造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东方江边娜姆河地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陀烈组中碎屑锆石年龄介于1457~3124 Ma之间,显示1...  相似文献   
96.
刘树江 《地球》2013,(3):30-32
正地球从形成至今已有46亿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发生过无数次小天体撞击地球的事件。据专家统计,近一亿年来,地球遭到小天体撞击造成直径大于一公里的陨石坑就有一万处之多。由于地球大气层的保护,体积和质量小的小天体往往在坠落地面之  相似文献   
97.
刘奎峰 《地球》2012,(3):11-12
地球诞生已有46亿年,先后经历了太古代、原生代、古生代、中生代,以及我们现在正处于的新生代。地质时间通常以百万年计,对普通人来说,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为了向大家简明易懂地介绍地球自诞生以来的演变情况,我们把地球46亿年的历史浓缩为一天,即24个小时,以大家比较熟悉的时间尺度来看地球的演化长卷。  相似文献   
98.
柯坪地区物源及演化与塔里木盆地的古地理位置密切相关。通过对下志留统碎屑锆石的形态特征和U-Pb年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系统研究了柯坪地区下志留统的物源及其演化。结果表明:柯坪地区下志留统锆石均为岩浆锆石,锆石U-Pb年龄反映的是成岩年龄或结晶年龄,可有效指示物源区;下志留统柯坪塔格组的物源区主要为沙雅隆起西部、塔中隆起及塔西南前缘隆起,之后受海侵的影响,塔中隆起被海水淹没,下志留统塔塔埃尔塔格组的物源区演变为沙雅隆起西部、塔西南前缘隆起及塔中隆起的南部于田、康西瓦地区;满加尔凹陷的存在使得柯坪地区与塔中、塔东地区的物源具有很大的差异;900~700Ma的锆石年龄谱表明,塔里木地块与冈瓦纳大陆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9.
阎春波  张保民  杨博 《地质通报》2019,38(6):922-929
针对保山地层区熊洞剖面原属栗柴坝组的灰岩进行了牙形石样品分析,总计建立了5个牙形石带,分别为Pterospathodus pennatus procerus带、Kockelella walliseri带、Ancoradella ploeckensis带、Polygnathoides siluricus带和Polygnathus nothoperbonus带。该剖面第8层原属栗柴坝组,Polygnathus nothoperbonus分子的出现证实其为下泥盆统埃姆斯阶的地层,应归为向阳寺组。剖面总体对应志留系温洛克统底部到下泥盆统埃姆斯阶中部,中间缺失志留系罗德洛统卢德福特阶—下泥盆统埃姆斯阶之间的8~10个标准牙形石带,说明该地区后期可能受构造作用影响,志留系和泥盆系界线为断层接触。该剖面牙形石序列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滇西保山地层区志留系生物地层的研究程度,为下一步该区生物地层格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
徐近之(1908—1982年),名念庄,字希朗,男,汉族,著名地理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学部委员、研究员,是我国地理文献学和历史气候学的开拓者之一. 1 机缘:竺可桢委派徐近之赴藏 1934年,"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竺可桢委派徐近之去拉萨开展气象观测和研究,采集当地的气象数据,用于全国的天气预报,开展季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