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249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中上扬子区康滇古陆以东的志留系龙马溪组无"红层"发育,但在康滇古陆西侧的盐源—丽江地区,龙马溪组底部却发育有"红层"(为厚约2 m的紫红色硅质泥页岩)。为了明确该套"红层"的成因及地质意义,以盐源—丽江地区的宁蒗大槽子剖面为例,从岩性、岩相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对龙马溪组下部"红层"到上部"黑层"的红—黑转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龙马溪组下部"红层"中含Fe~(3+),且无有机碳存在,推测这是"红层"致红的原因;②"红层"与"黑层"中稀土元素特征相似,但微量元素特征差异较大,尤其是"红层"中Co的含量均值高出"黑层"9倍以上,而"黑层"中Mo的含量均值高出"红层"9倍以上;③龙马溪组下部"红层"至上部"黑层",整体上是从相对富氧的氧化沉积环境转变为相对缺氧的还原沉积环境,也是沉积水体逐渐由浅变深的过程,这是红-黑转换的主控因素;④龙马溪组从下部"红层"转换至上部"黑层",其间构造背景均为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不同于康滇古陆以东的稳定大陆边缘背景。  相似文献   
52.
大量观测数据分析表明,全球气候正逐步变暖。植物物候现象是全球自然环境变化的指示器。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森林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物候特征变化是反映气候变化对森林生长影响的综合性生物指标。利用2001—2018年MOD09A1卫星数据重建了秦岭地区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序列,采用最大变化速率和阈值法结合提取了秦岭森林物候参数,结果表明:(1) Whittaker滤波法在灌木、农田、森林3种生态样地重建中稳定性较好,在秦岭山地有较好的适用性。(2) 秦岭地区物候多年均值分布同秦岭地区水热条件密切,由高海拔高山区到农耕区,生长季始期(Start of Growth Season,SOG)逐渐提前,生长季末期(End of Growth Season,EOG)逐渐推迟,生长季长度(Length of Growth Season,LOG)由高海拔区向低海拔区逐渐加长。秦岭浅山区和东部伏牛山农耕带生长季(SOG)开始较早,出现在3月上旬,高山区针叶林带生长季开始的较晚,出现在5月上旬到中旬(120~135 d)之间。生长季末期(EOG)集中出现在10月~11月初(270~310 d),高山区针叶林带生长季结束较早,浅山区植被生长季结束较晚,普遍出现在11月(300 d)以后。生长季长度(LOG)分布在150~200 d之间,低海拔地区LOG较长,大于180 d,高海拔林区生长季较短LOG集中在150~170 d。(3) 年际变化特征:2001—2018年生长季始期(SOG)呈现提前趋势,其中高海拔区提前明显,南北麓海拔低于500 m部分区域和东部伏牛山少部分区域出现推迟。生长季末期(EOG)呈现推迟趋势,其中秦岭北麓和东部中低海拔区域推迟明显,生长期长度(LOG)总体呈延长趋势。(4) 秦岭地区近17 a气温呈现上升趋势,变化率为0.02 ℃·a-1,降水呈现不明显的上升趋势,日照时数则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变化率为14.6 h·a-1。(5) 秦岭地区物候参数同0 ℃、5 ℃和10 ℃界限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相关性分析表明,全球变化下的升温作用是影响秦岭森林物候变化的主要因子,升温作用导致SOG提前,EOG推迟、LOG延长,主要集中在秦岭南北麓1 000~2 000 m之间,秦岭东部伏牛山低海拔区境内相关性最低,表明受温度制约较小。  相似文献   
53.
海南岛西部“军营群”发现志留纪微古植物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4.
扬子区奥陶纪和志留纪四射珊瑚动物群及组合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动物群演替和层序地层的研究,提出扬子区中、晚奥陶世和志留纪四射珊瑚组合序列。中奥陶统为Yohophyllum-Calostylis组合带。上奥陶统下部Cantrillia-Hillophyllum和上部Borelasma-Grewingkia组合带。志留纪自下面上为:香树园组Dinophyllum-Rhabdocyclus组合带;雷家屯组下部Stauria-Briantelasma和上部Mai  相似文献   
55.
扬子区奥陶系、志留系十分发育,内含丰富的横板珊瑚化石,是横板珊瑚起源中心之一.从横板珊瑚赋存特点入手,较系统地综合、概括了区内横板珊瑚的起源及迁移.奥陶纪—志留纪在扬子区起源的横板珊瑚科有Agetolitidae,Fletcherielidae,Oculiporidae,Cleistoporidae,Graciloporidae,Sinoporidae,Trochiscolithidae,Thamnoporinae(亚科),其迁徙方式有两种:一是从扬子区向亚洲东部、北美、欧洲等地迁移;另一种是从扬子区向世界各地扩散  相似文献   
56.
赣北西坑组鱼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7.
扬子地台区志留系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8.
四川盆地志留系生油层主要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天生 《矿物岩石》1991,11(3):80-87
本文利用地质、钻井、测井、试油、实验等项资料.通过沉积相演变,古构造位置对有利生油岩发育的控制,有机质向油气的转化、生成及运移的研究,对四川盆地志留系进行含油气性远景评价和勘探有利区块的预测。  相似文献   
59.
60.
中国南部奥陶—志留纪笔石页岩相类型及其构造古地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志明  全秋琦 《地球科学》1992,17(3):261-2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