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1篇
  免费   785篇
  国内免费   1633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58篇
地质学   4930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81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5篇
  1972年   3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放射性碳测年国际比对活动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14C实验室作为中国唯一的代表参加了第四届放射性碳测年国际比对活动(FIRI),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初步分析了本届比对活动的测年结果,得出如下结论:不同的^14C测年方法对测年结果无明显的影响,不同现代碳标准的选择对大部分样品的测年结果有较明显的影响,而采用不同的本底物质仅对老年龄样品的定年有显著影响;加速器质诺测年法在各种^14C测年方法中最准确、精度最高,正逐渐成为国际^14C测年方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02.
华山新生代隆升-剥蚀历史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合分析前人的热年代学数据发现华山地区自晚白垩世以来至少经历了三次快速隆升阶段,在120—57Ma间华山经历了缓慢隆升过程,约57Ma以来华山开始相对渭河地堑的快速隆升。其中,57—42Ma间、32—22Ma间和约8Ma以来均为相对快速隆升阶段,视隆升速度约为0.18~0.23mm/a;而42—32Ma问和22~8Ma间则为相对缓慢隆升过程,视隆升速度约为0.01mm/a。约57Ma以来华山的隆升—剥蚀量约为8.5km,平均隆升速度约为0.15mm/a;约32Ma以来的总隆升幅度约为4.5~5.1km,平均视隆升速度约为0.14~0.16mm/a。晚中生代以来华山的隆升过程实际上反映的是东秦岭的隆升过程,与区域地貌结构和周缘断陷盆地的演化过程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它表明东秦岭地区的三级等高峰顶面是120—57Ma、42—32Ma和22~8Ma间山脉缓慢隆升—剥蚀的结果,同时反映57—55Ma是渭河盆地开始快速裂陷和秦岭北麓正断层开始强烈活动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3.
略阳煎茶岭铜镍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矿石Re-Os同位素方法对陕西省煎茶岭硫化镍矿床矿石进行了成矿年代学研究,获得了878士27 Ma(1σ)的等时线年龄,首次厘定了该矿床成矿时代为新元古代,成岩成矿基本同时.通过对878 Ma硫化镍矿石初始Re-Os同位素体系的γOs计算和Re/Os值分析表明,其yOs和Re/Os值变化范围大,深部条带状矿石的Re/Os值仅为0.05,yOs为-6.70;块状矿石的Re/Os值范围为4.24~24.43,γOs为-15.37~+280.65,说明成矿过程中有壳源物质的混染;两件样品的γOs为负值(-15.37,-6.70),可能指示其超镁铁质岩浆来源于Re亏损地幔.煎茶岭超基性岩体年龄及其镍矿石的Re-Os等时线年龄与扬子克拉通北缘火山岩浆活动时间相对应,它们是扬子克拉通西北缘晋宁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4.
针对华北克拉通中部地区(即Zhaoetal.(2001)称之的中部带)内元古代未变形变质基性岩墙群重要组成部分的太行山南段基性岩脉开展了较为系统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三条NWW或NNE走向的基性岩脉(99JX-16、99JX-65、99JX-71)在>80%的39Ar累积量基础上分别给出了1765.3±1.1Ma,1774.7±0.7Ma,1780.7±0.5Ma的坪谱年龄。1781~1765Ma的年龄限定了区内基性岩脉的侵位年龄,该年龄也一致于恒山NWW向未变形基性岩脉1769.1±2.5Ma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上述资料较好地约束了华北陆块早元古代基性岩脉的形成年龄。这为深入理解华北陆块1800Ma左右的热构造事件和华北早前寒武纪构造演化提供新的年代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5.
云南个旧锡矿床成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从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地质发展史出发,依据矿石光片鉴定及鲕状黄铁矿电子探针分析,综合分析前人提出的岩浆热液成矿和热水沉积成矿的证据,认为个旧锡多金属矿床既存在热水沉积成矿作用,又有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为热水沉积-岩浆热液叠生矿床。  相似文献   
106.
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地貌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原隆升及剥蚀作用的复杂性与区域差异性以及高原恶劣的气候、地理条件,使得在青藏高原空白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进行地貌年代学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由于地貌是高原隆升、环境演化、新构造运动等的信息载体,地貌年代有助于重塑这些地质作用的发生时间及发展过程,因此地貌年代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技术意义.1∶25万银石山幅的工作表明,地貌年代学调查对高原隆升及环境演化过程研究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7.
A number of fractal/multifractal methods are introduced for quantifying the mineral de-lmsit spectrum which include a number-size, grade-tonnage model, power spectrmn model,multi-fractal model and an eigeavalue spectrmn model The first two models characterize mineral deposits spec-tra based on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measures of mineral deposits.These include the number of deposits,size of deposits,concentration and volume of mineral deposits.The last three methods that deal with the spatial-temporal spectra of mineral deposit studies are all expected to be popularized in near future.A case study of hydrothermal gold deposits from the Abitibi area,a world-class mineral district is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principle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s of methods proposed in this paper,It has been shown that fractal and multifractal models are generally applicable to modeling of mineral deposits and occurrences.Clusters of mineral deposits were identified by several methods including the power spectral eral deposits in the Timmins and Kirkland Lake camps.  相似文献   
108.
109.
刘敦一  耿元生  宋彪 《地球学报》1997,18(3):226-232
冀西北地区出露的太古宙变质岩系是华北地台北缘麻粒岩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详细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本区古老的地壳形成于2900Ma左右,为玄武质成分。古老地壳的熔融再造作用主要有两期,一期发生在2780~2761Ma期间,产生了研究区西部广泛分布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另一期发生在2561~2503Ma期间,形成在宣化-赤城一带广泛分布的花岗闪长质片麻岩。此后,在2500~2400Ma期间发生了区域麻粒岩相变质改造,使部分岩石的同位素体系重新设置。  相似文献   
110.
鄂西崆岭杂岩的组成,时代及地质演化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崆岭杂岩包括下部基底片麻岩和上部表壳岩两部分。作者采自下部的13个斜长角闪岩样品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3290±170Ma(2σ),加入4个伴生灰色片麻岩样品后等时线年龄变为3150±79Ma(2σ)。采自上部的变粒岩和斜长角闪岩分别获得锆石U_Pb一致曲线年龄为2427±42Ma(2σ)和2031±4Ma(2σ)。基于这些新的数据和前人的工作成果,探讨了崆岭杂岩的形成和地质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