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6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209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1328篇
海洋学   405篇
综合类   107篇
自然地理   18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滦河现代三角洲演变的几何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滦河三角洲位于渤海湾北岸,是1915年滦河改道进入现今位置入海之后形成的一个典型的扇状三角洲,在三角洲发育过程中,人中流水利工程对其演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三角洲大致经历了堆积前展,相对稳定和侵蚀衰亡3个阶段,不同阶段扇状三角洲表现出不同的几何学特征。作者在野外调查基础上,以1932年以来不同时期地形图和TM遥感数据为依据,对三角洲演变的几何学特征进行了研究,从而为认识扇状三角洲的发育阶段和三角洲海  相似文献   
32.
采用细胞松弛素B(CB)处理,栉孔扇贝(Chlamys ferreri)抑制其受精卵的第一极体(PB1),研究抑制PB1对受精卵减数分裂过程及胚胎倍性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抑制第一极体显著改变了受精卵的染色体行为,在第二次减数分裂过程中共发现4种典型染色体分离类型,分别是三极分离(41.7%)、二极分离(11.7%)、双二极分离(24.9%)和非同步分离(2.8%),其余的受精卵(19.0%)染色体分离行为紊乱。对4-8细胞期胚胎的倍性组成进行分析,发现处理组中含有二倍体(10.9%)、三倍体(12.5%)、四倍体(19.5%)、五倍体(12.6%)以及非整倍体(46.6%)胚胎。研究结果表明,二极分离和双二极分离分别是形成三倍体和四倍体的主要机制,而其他的染色体分离行为将主要形成非整倍体。  相似文献   
33.
东海陆架前缘斜坡北部的滑塌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4年对东海陆架前缘斜坡北部实测的8条浅地层记录中,我们发现这些测线上都有滑塌构造,并形成了一条平行于陆架转折线的滑塌带,滑塌带呈NNE向展布,平均宽约7.5km,它们是沉积物流从陆坡上部向下移动的证据。  相似文献   
34.
现代滦河三角洲属波控型三角洲。由于滦河径流量和输沙量呈明季节变化。致使河口三角洲的作用营力也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洪水期以径流作用为主,表现为三角洲和堆积向前伸展;枯水季节以波浪作用为主,表现为三角洲前缘被坏和改造。典型的地貌标志是沿岸分布的沙坝-Xi湖体系。  相似文献   
35.
36.
东营市是山东省确定的建设“海上山东”和开发黄河三角洲两项跨世纪工程的重合部。本文论证了发挥东营市海陆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五大海洋产业,建设能源,化工和农牧渔三大基地的规划设想,同时提出了以“科技驱动”实现总体目标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37.
长江河口三角洲区有孔虫沉降速度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对有孔虫壳体沉降速度进行了测试和研究,提出了不同属种有孔虫的壳径与沉降速度相关方程,引进了“当量直径”的概念,并用于长江口三角洲地层中的化石群,提出了解释潮汐河口有孔虫埋葬群的形成机理,从而定量的研究和辨别三角洲地层中的原地埋葬和异地埋葬化石群。  相似文献   
38.
陈中原 《海洋学报》2002,24(2):77-83
利用泥炭(33个)和潟湖(65个)14C测年数据重建了尼罗河三角洲全新世海平面的变动过程,结果显示潟湖样品比泥炭更为有效地反映出海平面变动特征:距今7000a时海平面约位于现今-10m,距今5000a时约为-5m,距离2000a时已接近现代.海侵强度和范围受古地貌和区域沉降的影响呈现出东北部大、中部其次、西部最小.随着海平面上升速率减小,三角洲在约距今7000a时开始建造,并广泛发育潟湖、沙坝和平原河流沉积体系.此后,海平面趋于稳定,人类活动增强,导致海岸沉积环境大片萎缩、消亡.同样利用泥炭(45个)测年数据重建了长江三角洲全新世海平面变动,结果与尼罗河的差异较大,可能是两地沉降差异所致.近代长江三角洲人类活动也是导致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9.
运用沉积相分析理论对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安边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坳陷湖盆缓坡型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组合进行系统研究,共识别出其组合形式有:水下分流河道叠加组合、河口坝叠加组合、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叠加组合以及河口坝与远砂坝、席状砂的叠加组合等4大类9种类型。并深入研究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组合的时空分布规律,以三角洲前缘坡折带为界,将三角洲前缘分为"台型前缘"、"坡型前缘"和"盆型前缘"三部分,各部分有独特的沉积微相组合形式。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准面旋回原理和沉积物体积分配原理表明:短期基准面的规律性变化影响着储层砂体的成因类型、叠加组合形式和空间分布规律,据此建立坳陷湖盆三角洲前缘不同沉积微相组合的成因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40.
大庆杏南地区葡Ⅰ组三角洲前缘储层的非均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油田主力油层进入高含水期时,非主力油层接替主力油层将成为必然趋势。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一直以来被作为非主力油层。为提高非主力油层的储量动用程度,必须精细研究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非均质性特征,查明剩余油分布规律,从而有效指导油田开发的调整挖潜。利用密井网、岩矿鉴定等资料对杏南地区葡I油层组前缘亚相储层进行研究,将三角洲前缘细分为枝状、朵状、席状3种类型,详细分析了不同沉积环境下砂体的成因类型,描述了不同类型砂体在平面上、空间上的展布特征和组合关系,不同砂体内部性质的差异以及砂体内部微观孔隙结构的类型和分布特征,从平面、层间、层内以及微观特征等方面研究了三角洲前缘储层的非均质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储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指出不同三角洲前缘储层中剩余油的富集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