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3篇
  免费   528篇
  国内免费   707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172篇
地球物理   115篇
地质学   2112篇
海洋学   435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19篇
自然地理   263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落物撞击作用下海底管道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平台吊机起吊货物频繁,落物事故偶有发生,对平台附近的海底管道造成危害。在DNV推荐方法的基础上,改进了碰撞概率的计算方法。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以及失效概率理论编制Matlab程序,充分考虑各因素不确定性基础上,对落物撞击作用下海底管道进行了风险评估及敏感性分析。为减少落物对海底管线的损伤,及如何配置合理的防护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2.
冲绳海槽沉积物物源示踪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冲绳海槽作为浅水陆架与深海大洋之间联系的过渡地带,其海底的厚层沉积物记录了晚第四纪海平面波动、构造活动、气候变化,以及冲绳海槽古环境演化信息,因此,对于冲绳海槽沉积物的研究一直是边缘海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而识别沉积物物源成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众多学者已对冲绳海槽沉积物的来源进行了诸多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冲绳海槽沉积物的来源及示踪方法,包括矿物学、地球化学以及环境磁学,评述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沉积物物源的识别工作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3.
北冰洋西部表层沉积物粘土矿物分布及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楚科奇海及邻近的北冰洋深水区表层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分布受源区母岩和海区环流结构所制约。来自加拿大马更些河的物质富含高岭石和伊利石,对研究区东北部和北部沉积物的影响较大;来自阿拉斯加西北部的河流和海岸带物质富含绿泥石,高岭石含量变化较大,对阿拉斯加西北部近海沉积物的影响明显;来自西伯利亚的物质富含绿泥石,对研究区西部沉积物的影响较为明显。自白令海峡进入的太平洋水携带富含蒙皂石的育空河物质横穿楚科奇海陆架向北扩散,导致楚科奇海中部沉积物中的蒙皂石含量高;同时,粘土矿物自身的粒度分异在某种程度上也促使蒙脱石在离岸距离较远的中部海区富集。  相似文献   
174.
三种海洋硅藻胞外多聚物形态、微细结构及组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厦门近海三种常见附着硅藻——爪哇曲壳藻亚缢变种(Achnanthes javanica var.subconstricta)、咖啡形双眉藻(Amphora coffeaeformis)和多枝舟形藻(Nav-icula ramosissima)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s)的形态和微细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初步分析了其化学组成。结果表明,A.javanica var.subconstricta的胞外多聚物为透明的长柄,分为领、柄及垫状物三部分,电镜显示其徽细结构为由许多纤维组成的双层实心管;Amphora coffeaeformis分泌的EPS为由串连的小节组成的实心管状结构,许多管交织成厚的胶质块;Navicula ramosissima的EPSs则为透明的薄膜并形成胶质膜。三种硅藻胞外多聚物的水溶性和水不溶性的主要成分均为多糖类,达总量的70%以上,蛋白质含量次之.不含脂类物质,但不同藻类EPS的组成差异较大。此外,还探讨了EPSs的功能及其分泌机理。  相似文献   
175.
青岛即墨温泉盆地热水沉积指示物及其标识性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野外取样和XRD测试技术,在即墨温泉盆地发现硅质沉淀物、盐华、石膏、自然硫等温泉热水沉积指示物.根据热水沉积指示物的空间分布和含量的变化,阐述温泉热水沉积指示物的标识性意义:(1) 热水沉积指示物是划分第四纪沉积物层系的依据;(2) 是温泉地下热储温度的指示剂;(3) 依据热水沉积指示物百分含量的空间变化,可圈定温泉地热中心,指导地热资源开发;(4) 是寻找地下盲温泉和古地热水活动的标志;(5) 温泉热水沉积模式对现代海底热水沉积作用、成矿作用环境的模拟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6.
风尘石英在物源示踪和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潇  蒋富清 《海洋科学》2018,42(4):141-152
系统总结了近几十年来应用风尘石英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如粒度、形貌特征、电子自旋共振(ESR)信号强度、结晶度指数(CI)、含量和通量,以及δ~(18)O等)进行物源和古气候示踪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石英的这些指标具有稳定性,可以指示物源和古气候变化,对目前研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也对今后用风尘石英指示古气候变化的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7.
178.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丸联合中药药包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桃红四物丸配合中药药包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并对NRS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髌骨上极2cm处的患膝关节周径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06%,对照组为80.8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RS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髌骨上极2cm处的患膝关节周径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丸联合中药药包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疗效明显,可以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79.
滇黔交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化蚀变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滇黔交界地区蛾眉山玄武岩铜矿化具层控特征,主要发育于上二叠统蛾眉山玄武岩组第四岩性段下部。矿化主岩为玄武岩流顶部的淬碎玄武质角砾岩和玄武岩流之间的含炭沉积岩;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铜及其表生氧化产物黑铜矿、赤铜矿、孔雀石等;脉石矿物主要有沥青、炭质物、石英、沸石、方解石、绿帘石等,此外还有少量绿泥石、钠长石、铁阳起石、榍石、辉铜矿、硅孔雀石、铜蓝、褐铁矿等。以玄武岩为主岩的铜矿石典型矿物组合为自然铜 沥青 石英及不含沥青等有机质的自然铜 石英 绿帘石,以含炭沉积岩为主岩的铜矿石典型矿物组合为自然铜 炭质物 沸石 石英( 辉铜矿);原生铜矿化有2个期次:早期铜矿化发生于有机质流体贯人之前,晚期铜矿化发生于有机质流体贯人之后。该类铜矿化的同生火山热液特征不明显,以后生热液矿化为主。淬碎玄武质角砾岩不仅是有机流体的良好储层,也为成矿流体提供了就位空间,是铜矿化层控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机流体及含碳沉积岩中碳质为成矿物质以自然铜形式沉淀提供了还原条件。  相似文献   
180.
在南海东北部广泛发育沉积物波。通过高分辨率多波束数据、地震剖面以及重力柱状样,对沉积物波的形态特征、粒度特征、物源以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大致以台湾浅滩南海底峡谷为界,北侧为近北东向展布,南侧为近南北向展布。对其分布规律、地貌和形态特征及重力柱状样粒度分析表明这些沉积物波为浊流成因。沉积物波的发育与新生代晚期研究区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自距今6.5 Ma以来台湾造山运动使台湾岛强烈抬升剥蚀,这些剥蚀物为研究区提供了大量的陆源物质,而在南海东北部陆坡区大量发育的峡谷-冲沟系统为陆缘物质向下陆坡的输送提供了良好的通道。研究区西侧的东沙隆起长期处于抬升剥蚀状态,这种抬升剥蚀也为研究区沉积物波的发育提供了部分物源。随着坡度的减缓,浊流沉积物开始堆积,在台湾浅滩南海底峡谷的北侧形成了展布方向与冲沟垂直的沉积物波,而在南侧由于台湾浅滩南海底峡谷发生转向,浊流从水道中漫溢出来,沉积物堆积下来,形成了与原先水道近于垂直的近南北向的沉积物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