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252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108篇
地质学   538篇
海洋学   26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81.
张建新  许志琴 《地质论评》1998,44(4):348-356
变形构造研究显示阿尔金划分成具有近水平拉伸线理的韧性左行走滑变形域和具有陡角度倾伏拉伸线理的收缩变形域。在SS与PS之间的过渡区域还发现中等角度倾伏的拉伸线理。  相似文献   
82.
走滑断裂带中挤压阶区内部剪切构造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方敏  俞维贤 《地震地质》1998,20(4):56-348
野外地质调查和航片立体镜下解译发现,小江断裂带北段蒙姑和东支大营盘两个挤压阶区内部发育有剪切构造,它们在地表主要表现为断裂槽地、断层陡坎、地裂缝等。挤压阶区内部剪切构造和拉张阶区内部剪切构造一样,是阶区形成后,随着走滑断裂的进一步活动而形成的新生性构造  相似文献   
83.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图件的手工制作方法工作量非常大,错误难以避免,所以实现自动化标注是必要的。由于面状要素情况复杂,已有算法效果不理想,作者提出了基于最大空间的空间挤压算法。经实践生产检验,该算法对土地利用图件的编号与符号自动标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4.
2005年4月2日至2006年1月22日,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历经297天,航程43230海里,相当于环绕地球两圈,出色地完成了多学科、多领域、综合性的三大洋考察任务。首次成功地获取了三大洋中脊热液硫化物和在极端环境下的生物样品,成为中国人探索人类未知科学领域的一大壮举。[第一段]  相似文献   
85.
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试验方法,进行了白脊藤壶金星幼体的室内培养以及附着基、温度、盐度、幼体密度和幼体低温保存时间等因子分别对白脊藤壶金星幼体附着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水体为水温25℃、盐度30的膜滤海水,幼体培养密度为1只/ml,饵料为牟氏角毛藻,投饵量为(0.75-5)×10 5 cells/ml的培养条件下,白脊藤壶无节幼体在培养4天后即大部分顺利发育至金星幼体阶段,实现了白脊藤壶金星幼体在实验室内的大量培养.另一方面,实验结果还表明,在白脊藤壶金星幼体附着抑制实验中,玻璃培养皿和聚苯乙烯六孔板都可采用作为附着基,温度、盐度、幼体密度及幼体低温保存时间的适宜范围分别为20-35℃、15-45、1-20只/ml和0-8天.本研究结果揭示了白脊藤壶可作为筛选天然海洋防污产物的模型生物,并确定了其基础实验条件的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86.
全球洋底增生构造及其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Cande等人 1 989年发表的第 3代全球洋底磁条带图 ,以增生区和增生期的概念对全球三大洋洋底增生构造进行了系统的单元划分 ,揭示了洋底构造的演化过程 .共划分出 49个增生区和 6个增生期 .发现后期增生过程对前期增生区具有裂解和楔入等改造作用 ,从整体上看 ,洋底增生过程具有全球尺度的同步性幕式特性 ,在空间分布上则有很强的非均匀性和局部的不连续性 .  相似文献   
87.
张美  刘萍  李吉涛  李健 《海洋与湖沼》2015,46(4):764-775
为研究脊尾白虾蜕皮抑制激素基因(MIH)在环境适应中的作用,本文采用RACE技术从蜕皮间期脊尾白虾眼柄中克隆获得MIH-like基因全长c DNA序列,命名为Ec MIH。该基因全长1218bp,包括360bp的开放阅读框,420bp的5'端非编码区和394bp的3'端非编码区;开放阅读框编码120个氨基酸,包括41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和79个氨基酸组成的成熟肽,预测蛋白分子量为13.71k Da,理论等电点p I为8.02。同源性比较分析发现,脊尾白虾MIH-like基因与日本沼虾和罗氏沼虾同源性最高,分别为87%和86%。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脊尾白虾MIH-like基因在眼柄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卵巢中的表达量最少,而在肝脏、肌肉、鳃和血细胞中不表达。环境胁迫后该基因具有明显的时序性。p H6.5胁迫后24h和48h,眼柄和腹神经节中MIH-like基因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4mg/L氨氮浓度组胁迫后12h和24h,眼柄和腹神经节中MIH-like基因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盐度39胁迫后12h和24h,眼柄和腹神经节中MIH-like基因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脊尾白虾mih基因参与了环境胁迫后的机体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8.
构建了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49个全同胞家系, 包括28个半同胞家系, 分别测定了30日龄和50日龄个体的体长和体重。利用SPSS软件的一般线性模型(GLM)过程, 计算表型变量的方差组分, 估计体长和体重性状的遗传力。结果表明, 脊尾白虾30日龄和50日龄体长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在0.14—0.35和0.07—0.31之间, 脊尾白虾30日龄和50日龄体重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在0.12—0.23和0.14—0.33之间; 雄性遗传方差组分均显著大于雌性遗传方差组分, 说明雄性遗传方差组分存在显著的父本效应。经过t检验, 父系半同胞、母系半同胞方差组分估计的遗传力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全同胞方差组分估计的遗传力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可以认为基于全同胞方差组分估计的遗传力是对脊尾白虾两个生长阶段体长和体重狭义遗传力的无偏估计值。本研究结果表明脊尾白虾体长和体重性状属于中度遗传力, 选择育种对于脊尾白虾早期生长的改良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89.
采用RACE技术获得了总长为1853bp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组织蛋白酶D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5′和3′非编码区分别为120bp和572bp,开放阅读框为1161bp,推测编码386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42.36kDa,理论等电点为7.54,命名为EcCatD基因。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EcCatD基因与斑节对虾、美洲螯龙虾的相似性分别为86%和80%,与斑节对虾和美洲螯龙虾紧密聚为一支。荧光定量RT-PCR结果表明,EcCatD基因在血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肝胰腺。该基因在鳗弧菌和WSSV感染后的脊尾白虾血细胞和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显著增加,并具有不同的时空表达趋势。结果表明EcCatD基因在脊尾白虾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0.
湘赣桂地区加里东期构造变形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系统解剖了华南早古生代地层出露较好且加里东运动比较典型的地区,包括广西的元宝山、越城岭、大明山、大瑶山、云开大山地区以及湘赣边境等地区。通过对其褶皱、断裂形态的描述与分析发现大明山、大瑶山地区EW向的寒武系褶皱是云开地块在晚寒武世-早奥陶世由南向北推覆挤压的结果,而桂北元宝山、越城岭地区及湘赣边境地区NE-NNE向的早古生代地层的褶皱是由于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块在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沿郴州-临武断裂收缩挤压的结果,而且这一收缩挤压是属于陆内造山事件而不是前人所说的洋陆俯冲事件和陆-陆碰撞造山事件,且加里东运动先由南向北、后由东向西逐渐拓展,变形强度由强到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