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4篇
  免费   1829篇
  国内免费   2808篇
测绘学   110篇
大气科学   292篇
地球物理   1035篇
地质学   8268篇
海洋学   840篇
天文学   418篇
综合类   420篇
自然地理   798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92篇
  2022年   398篇
  2021年   421篇
  2020年   317篇
  2019年   389篇
  2018年   283篇
  2017年   281篇
  2016年   290篇
  2015年   394篇
  2014年   588篇
  2013年   449篇
  2012年   564篇
  2011年   573篇
  2010年   439篇
  2009年   398篇
  2008年   424篇
  2007年   454篇
  2006年   419篇
  2005年   331篇
  2004年   302篇
  2003年   405篇
  2002年   303篇
  2001年   258篇
  2000年   279篇
  1999年   273篇
  1998年   258篇
  1997年   291篇
  1996年   254篇
  1995年   239篇
  1994年   253篇
  1993年   208篇
  1992年   215篇
  1991年   217篇
  1990年   222篇
  1989年   140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4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根据植物生态学分析方法,通过对艾比湖ZKooB孔中孢粉组合及植被生态的定量分析,阐述了北疆内陆干旱区冰消期以来的气候演化状况。孢粉组合特征及其植被生态的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受大气降水以及大气和土壤中相对湿度波动变化的影响,艾比湖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在最近15000a中至少经历了10次比较明显的波动变化,并且与全球气候变化过程基本符合,表明中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晚更新世以的气候环境演化过程是在全球变  相似文献   
52.
长江三角洲晚更新世末期古土壤与古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暗绿色硬粘土层是上海地区主要建筑持力层之一,也是划分全新统与更新统的标志层,前人已做过大量研究,但尚缺乏古土壤方面的系统研究工作。本文首次从古土壤学的角度系统研究了该层的古土壤特征,通过粒度分析发现有粘粒的生成,微形态研究发现有粘粒及铁锰、碳酸盐等化学组分的迁移与淀积,化学全量分析得出该层的硅铝率为2.80~3.37,说明该层已发生较强的成土作用,可以确认该层为古土壤层,并进一步把该层划分为4个B层、3个A层,亦即该层为复合古土壤层。根据该层的成土特征,将其命名为古潮土  相似文献   
53.
以1,4—苯二酚和不同的短链脂肪酸为基本原料,经溴代、加成、形成酰卤和酰化等反应,合成了六种新的溴化脂肪酸—2,3,5,6—四溴—1,4—苯二酯。通过对产物的碳、氢、溴等元素的定量分析,以及红外吸收光谱和氢核磁共振谱的研究,验证了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54.
本研究基于ODP113航次水深2080m处的689站位所钻取的位于毛德海隆之上的沉积物.毛德海隆是位于威德尔海东部,孤立的无震洋脊,比大洋盆地高出了2500m.沉积序列由中始新世的有孔虫一超微化石软泥与晚始新世的超微化石软泥组成,其上为渐新世的台硅藻超微化石软泥与超微化石软泥.  相似文献   
55.
长江三角洲北翼全新统底界和“硬粘土层”的讨论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以钻孔资料为依据,通过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14)C测年分析,认为应以第一海相层底板作为Q_4/Q_(1-3)界线,而不能机械地划在“硬粘土层”顶板;上更新统顶部属河漫、湖沼相沉积,后经暴露、脱水局部层段硬化而成为所谓的杂色“硬粘土层”;本区晚更新世末古地形呈由东、东南向西、西北逐渐抬升的掀斜状,并控制着全新世的海侵方向和范围。  相似文献   
56.
本文应用青海湖QH85-14C孔取得的具有~(14)C测年数据所支持的原始孢粉资料,进行数值分析(有序聚类、主成份分析、滑动平均和回归分析)。从而对青海湖区11000年以来的植被和气候变化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57.
本文分析了济州岛南部区域温度双跃层现象的类型及其成因。特别阐明了双跃层的波状现象,指出:强流锋区的侧向效应,黑潮次—中层混合水的爬升,黄海冷水团边缘密度环流引起的侧向流动,以及上、下层流速、流向不一致引起的剪切作用,是导致双跃层波状现象的主要原因。发现上、下跃层之间存在着“跃层间环流”,这是一个有趣的海洋学现象,它将导致双扩散的发生和有利于双跃层的维持。  相似文献   
58.
黄茅海晚第四纪孢粉组合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雷作淇  郑卓 《热带海洋》1990,9(4):24-28
  相似文献   
59.
以往认为宁波组沉积时期的古气候为寒冷干燥或冷凉干燥。本文依据北仑B_(12)孔的孢粉资料,阐明在这一冷期中曾有一次相对较暖的气候波动,据此又可分冷凉—温和—温凉三个阶段,湿度以略湿为主。此外,还讨论了本区在晚大理冰期温度、湿度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60.
腾格里沙漠西北缘湖泊沉积记录的全新世中期气候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腾格里沙漠西北缘青土湖沉积物粒度、有机碳、碳酸盐、碳氮比和有机质稳定同位素等多项沉积学气候代用指标及精确定年的综合分析,建立了该区域全新世中期9.0~3.0 cal.kaBP的古气候演化序列。结果表明,9~7.8 cal.kaBP期间,区域的水分条件和温度逐渐上升,植被状况好转,此阶段属于全新世早期向全新世暖湿期转变的过程;而在7.8~7.5 cal.kaBP期间出现了显著的百年尺度的干旱事件,沉积物主要以砂质沉积为主,此时湖泊生产力显著下降;全新世期间最为暖湿的气候适宜期出现在7.5~5.0 cal.kaBP;5.0 cal.kaBP以来,该区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干旱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