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87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398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31.
132.
在温度为1130-1450℃,压力为0.4-2.0GPa条件下,实验研究了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及相转变(尖晶石相→斜长石相)过程中的固相化学成分演变。在部分熔融中,随熔融度的增大,橄榄石的Mg/(Mg+Fe)^尖晶石和斜方辉石的Mg/(Mg+Fe)及Cr/(Cr+Al)逐渐增大;而橄榄石中的Ca含量增至单斜辉石消失后逐渐降低;尖晶石中的Ti以较低的含量(TiO2〈0.15%)保持不变或稍有降低;斜方  相似文献   
133.
藏北蛇绿岩中尖晶石类矿物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万明 《地质科学》1988,(2):121-127
本文根据东巧蛇绿岩中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的尖晶石化学成分特征,讨论了该区变质橄榄岩产生的构造位置、上地幔部分熔融程度等。东巧蛇绿岩组合代表一种过渡型岩石圈物质,这已为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所支持。本文从矿物学方面又提供了新的论据。  相似文献   
134.
在地层、岩浆岩、构造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①晚侏罗世尕苍见火山弧和齐日埃加查蛇绿混杂岩的发现,揭示出班公湖-怒江洋盆在中晚侏罗世存在向北俯冲的迹象;②在晚白垩世、古近纪陆相火山岩和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序次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同位素年代测定结果,对羌南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及高原隆升的反演具有重要意义;(③东巧一带变质橄榄岩的流变学研究,证实其在洋盆消减、仰冲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变形机制;(④发现具有经济价值的新的锑铜矿化层位.  相似文献   
135.
本文报道了汉诺坝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地幔橄榄岩包体的主量、微量元素和Re-Os同位素。14个尖晶石橄榄岩Re、Os含量分别为0.022~0.193ng/g和1.237~4.304ng/g,^187Os/^188Os比值为0.1183~0.1244,与^187Os/^188Os比值相关性不好,但与熔体亏损指标如重稀土元素Yb的含量、全岩Al2O3的百分含量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可能反映了地幔熔融后的Re或/和Os的活动。全岩Al2O3、CaO、TiO2含量均与MgO有很好的负相关性,全岩原始地幔标准化REE丰度模式呈现了LREE亏损,表明该区橄榄岩包体是由软流圈地幔经过部分熔融,亏损了玄武质组分后形成的。由Os同位素代理等时线得到该区陆下岩石圈地幔的形成年龄为1.7~2.0Ga,表明尖晶石相橄榄岩所代表的岩石圈地幔是中元古代的陆下岩石圈地幔减薄后的残留体。  相似文献   
136.
芝麻房预先导孔橄榄岩岩石类型有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单辉橄榄岩和纯橄榄岩,其中前3种多数含有石榴子石。这些岩石在垂向上显示成层性,没有某种方向的韵律变化,它们之间呈渐变过渡关系。对样品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Sr、Nd、O同位素分析表明,随着样品MgO含量的增高,Al2O3、CaO逐渐降低,呈良好的相关关系,并且大致上从石榴橄榄岩类到不含石榴子石的橄榄岩类主量元素的亏损程度增高,两者一般均比原始地幔主量元素亏损。稀土元素配分型式表现为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也表现为强不相容元素和微量元素到适度不相容元素的总体右倾型,与原始地幔相比,均富集强不相容元素。富集程度的不同与主量元素的亏损无对应关系,说明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各自的特点不是同一种事件造成的,而是先前地幔部分熔融作用之后又发生了富含不相容元素流体的交代作用。Sr、Nd同位素具有富集特点,变化范围较大,而且主量元素较亏损的岩石更富集Sr同位素,显示了交代富集的特点。稀土元素(Ce/Yb)x比值和εNd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和Rb丰度与Sr同位素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富集Sr、Nd同位素的流体和富集不相容微量元素的流体均来自地幔。  相似文献   
137.
地幔矿物中CO2流体包裹体的微量元素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在镜下观测基础上,挑选富含CO2包裹体的地幔橄榄岩的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样品,运用热爆法提取和ICP—MS技术,直接测定了单矿物中CO2流体包裹体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含量。在同样条件下,采用四极质谱法测定了CO2等气相成分,并以CO2含量为参考值,得出流体中的微量元素相对含量。热爆样品的显微镜观测表明,靠近颗粒表面的较大的CO2包裹体在1000℃爆裂时均已破裂,所测定的REE和其他微量元素主要来自CO2包裹体。CO2流体/球粒陨石标准化的REE数据表明,地幔CO2流体相对于地幔岩或地幔矿物而言,富集稀土元素,特别是轻稀土元素,LREE/HREE为1.53~11.96,REE分馏程度较大,(La/Yb)N一般大于1。CO2流体/上地幔岩石标准化值研究表明,除Co、Ni外,铁族元素在地幔流体中趋于贫化;Cu、Mo、W、Bi、Ag等热液矿床的重金属成矿元素在地幔CO2流体中富集。  相似文献   
138.
内蒙古白云鄂博地区白音珠日和苏木以南呼和恩格尔附近出露一套杂岩体,由中心向外依次出现角闪橄榄岩、角闪辉长岩和闪长岩,具有环状分布的特征,并以闪长岩为主。主要造岩矿物为橄榄石、辉石、斜长石及角闪石等。根据K-Ar同位素表观年龄,呼和恩格尔杂岩体形成于242~287Ma之间。电子探针数据分析表明,角闪辉长岩中的辉石为透辉石,斜长石An值平均为90.6,属倍长石。杂岩体的各类岩石均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Sr,Ba明显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Nb,Ta,Zr,Hf相对亏损。根据AlZ-TiO2,An-Mg,Hf/3-Th-Ta以及Hf/3-Th-Nb/16图解,结合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判断呼和恩格尔杂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是二叠纪古亚洲洋板块向华北板块北缘下部俯冲事件的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139.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卫星孔PP6钻孔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山东荣成滕家集马草夼橄榄岩体中。该橄榄岩出露于元古代花岗闪长片麻岩中,面积为300m×130m。地表岩石风化强烈,钻孔内岩石新鲜,劈理发育。孔深196m,橄榄岩厚度约110m,下部为花岗闪长片麻岩。橄榄岩主体呈块状构造,边缘呈条带状构造,靠近片麻岩的橄榄岩蛇纹石化强烈。除了10cm厚的岩脉原岩为岩浆分异的产物外,岩石主元素、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显示,原岩为极亏损的地幔方辉橄榄岩。岩石主要矿物组成为橄榄石(85%~95%) 斜方辉石(3%~5%) 角闪石(3%~5%) 尖晶石(约0.5%) 镍硫化物(<0.1%),个别部位含有石榴石、单斜辉石和白云石。根据矿物的结构和成分,大体分为三个期次的组合。早期残余地幔矿物组合,由镁橄榄石、富铝顽火辉石、铬尖晶石和透辉石组成,具残余斑状结构,常含有包体,为高温低压组合;超高压变质期矿物组合,由镁橄榄石、镁铝榴石(Pyr=62~66)、低铝顽火辉石、铬尖晶石组成,具细粒变晶结构,无包体,变质温压为840~940°C、3.0~4.1GPa;麻粒岩相─角闪岩相变质期矿物组合,包括韭闪石、镁铝尖晶石、铬尖晶石、白云石、透闪石、蛇纹石,变质温度和压力为650~780℃、<1.8GPa。马草夼橄榄岩作为地幔楔,在印支期发生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并在折返过程中叠加了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40.
华北克拉通破坏的物理、化学过程:地幔橄榄岩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比了华北东部不同时代、不同位置捕虏体/地质体橄榄岩的地幔属性,讨论了华北克拉通破坏的物理、化学过程。结果表明,拆沉作用不能很好地解释古老难熔、过渡型和新生饱满地幔并存的事实;单纯的熔体-橄榄岩相互作用也不易解释中、新生代岩石圈巨大减薄和新生饱满地幔Cpx中LREE亏损现象,即具复杂演化历史的克拉通地幔向演化历史简单的"大洋型"岩石圈的转换。华北东部克拉通破坏作用包括地幔伸展、熔-岩作用、侵蚀置换等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岩石圈先大幅减薄、后小幅增厚实现了最终的地幔置换和岩石圈整体减薄过程。喷发时代为100 Ma的阜新玄武岩所捕获的橄榄岩主体是饱满的,说明华北东部部分地区在此之前有过地幔置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