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285篇
测绘学   111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838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4 毫秒
991.
内蒙古北柳图庙幅(K49E011021)1∶50 000地质图根据《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DD 2019–01)和行业的其他统一标准及要求,充分利用1∶200 000区域地质、1∶50 000矿产调查工作资料,采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S),结合Spot、ETM、Aster等多种遥感影像对构造及岩性边界不断验证和完善,最终绘制成图,是内蒙古温都尔庙—白乃庙地区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成果图件之一。图件详细填绘了白乃庙岛弧带的物质组成和构造组合特点,对志留系、二叠系、白垩系等沉积建造类型进行了重新划分,把区内侵入岩划分为4个期次,并构建了相对完善的构造演化序列。图幅数据库的数据内容包含有3个非正式填图单位、10个正式地层单位、4期岩浆事件和2期构造变形,以及176个样品的岩石全分析数据,10个样品的锆石U–Pb年龄数据,数据量为28.9 MB。该图幅细化了北侧温都尔庙构造带向南侧俯冲过程形成的白乃庙岛弧带的构造、岩浆演化过程,反映了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最新示范性成果,对温都尔庙造山带古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对后续该区域的地质调查工作也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该图幅为中国地质调查局第一幅开展智能化区域地质调查填图的试点图幅,首次实现了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全流程智能化野外调查。  相似文献   
992.
内蒙古1∶50 000清河沟幅(K47E010009)区域地质图是全国区域地质调查优秀图幅(2018)。该图幅在充分利用前人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遥感、物化探、路线地质调查、实测剖面和大比例尺填图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内百合山蛇绿混杂岩带、沉积地层、岩浆岩以及构造变形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查明了百合山蛇绿混杂岩带的空间展布、物质组成以及变质变形特征,并明确其为石炭纪俯冲带型(Supra-Subduction Zone,SSZ型)蛇绿岩;对区内岩浆岩进行了详细解体,划分出晚志留世—泥盆纪、石炭纪—早二叠世、中二叠世3期岩浆事件,建立了构造–岩浆演化序列;将区内地层以百合山蛇绿混杂岩带为界划分为2个不同的地层分区,明确了岩石组合和沉积环境差异,建立了地层综合柱状图。图幅数据库包含67件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和17件锆石U–Pb测年数据。本数据库是清河沟幅区域地质调查的综合性成果,由主图和图饰图廓构成,涵盖了区内沉积岩、岩浆岩、蛇绿混杂岩等多种地质体的属性特征,充分反映了该地区造山带结构和地质演化过程,可为北山地区的地质找矿和造山带精细研究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93.
河北省古冶幅(J50E002018)、唐山幅(J50E003017)、范各庄煤矿幅(J50E003018)1∶50 000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在充分收集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在唐山市区及周边开展古冶幅、唐山幅、范各庄煤矿幅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编制相应图幅的1∶50 000地质图,并依据《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DD 2006–06)建立而成。通过遥感解译、野外数字填图、第四系钻探、人工浅钻及浅层地震剖面等手段采集数据。数据库包括基本要素类、综合要素类、对象类及独立要素类。其中基本要素类共包括651个地质体面实体(第四系、沉积岩、变质岩、侵入岩等面实体)数据、1428个地质界线数据、194个产状数据、562个照片数据、70个年龄(锆石U–Pb测年、14C、OSL测年)数据、5个第四系钻孔数据;综合要素类数据主要为标准图框(内图框);对象类包括57个沉积岩岩石地层单位(包括第四系)数据、2个侵入岩岩石年代单位数据、断层、脉岩、面状水域、图幅基本信息数据;独立要素类主要为角图,未添加属性。本数据库建立过程始终坚持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为相应区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重大工程施工等提供基础地质支撑。  相似文献   
994.
1∶50 000固体矿产地质调查是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长期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工作,是矿产勘查的重要基础和先导性工作,是国家地质调查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程度的重要指标,目的是摸清国家矿产资源家底、实现重大找矿突破或新发现、引导和拉动后续矿产勘查,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正式印发《固体矿产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DD2019-02),创建了以成矿作用类型为主线、以成矿要素为对象、以预研究为基础、以矿产地质专项填图为核心、按成矿作用类型填(编)建造构造图的新方式和基于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技术体系,建立了地质潜力、技术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影响“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工作体系,为固体矿产地质调查及其成果表达指明方向,为支撑固体矿产勘查提供技术保障。其中1∶50 000矿产地质图是固体矿产地质调查核心成果图件,在此结合技术要求简要阐述1∶50 000矿产地质图编制与数据库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995.
甘肃石峡幅(I48E014014)1∶50 000矿产地质调查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固体矿产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DD2019-02), 在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已有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矿产等资料基础上, 采用数字填图技术, 开展石峡幅1∶50 000矿产地质专项填图、综合检查、找矿预测和圈定找矿靶区。专项地质填图采用填编结合的方式, 将图幅地层划分为19类非正式沉积建造类型, 划分侵入岩建造类型1个;结合重点工作区矿产综合检查, 填写矿产信息卡片。在此基础上开展典型矿床研究, 总结成矿要素, 完成1∶50 000矿产地质图、成矿规律图、矿产预测图等成果图件编制和数据库建设。成果图件和数据库突出表达了成矿建造、区域构造、矿化蚀变信息;系统总结了石峡幅成矿要素信息, 建立了典型矿床成矿模型;圈定了7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找矿预测靶区。  相似文献   
996.
胶东成矿区栖霞—牟平地区地质矿产调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新一轮矿产地质调查工作项目。填(编)的10幅1∶50 000矿产地质图是根据《固体矿产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DD 2019−02)和行业其他统一标准及要求,结合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资料,采用数字填图系统进行野外地质专项填图,并应用室内与室外填编图相结合的方法完成的。在充分利用最新获得的1∶50 000遥感地质解译、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重力测量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全区新发现矿点矿(化)点31处,包括金矿(化)点24处、铜矿点4处、银铅矿点3处,圈定找矿靶区42处,其中A级25处、B级14处、C级3处,并纳入数据库中。胶东成矿区栖霞—牟平地区地质矿产调查数据库是1∶50 000矿产地质图库和图饰、地球物理数据库、遥感数据库、样品数据库、综合成果数据库、勘探工程库等成果的集成,数据容量合计299 MB,包含矿产地数据275处,涉及多金属矿、贵金属矿以及非金属矿23种,预测金资源量836.94 t、银499 t、铜72.71万t、铅17.41万t、锌28.31万t、钼35.70万t、钨2.8万t、石墨164万t。对该区基础地质研究、矿产资源勘探等具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7.
赵川幅 (K50E020006)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宣化地区东部,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 是中国重要的金矿产地之一。赵川幅1∶50 000矿产地质图数据库根据《固体矿产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DD 2019-02)和行业其他规范要求进行系统编制, 完成专项地质填图379.93 km2、实测地质路线长度约351 km、矿点检查及异常检查约15处、U-Pb年龄样品数据3组(390~370 Ma、~234 Ma和140~120 Ma)和岩石全分析样品数据6组。本数据库在野外实测的地质点、地质路线、地质界线数据和收集的以往区域地质调查资料进行综合整理的基础上, 重新确定地质单元界线, 建立相应的要素图层, 对赵川幅中—新太古代、中元古代及中生代的地层进行重新划分, 对太古宙至中生代的岩浆岩进行归纳, 厘定了岩浆岩和成矿的时空演化序列, 建立了“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及地、物、化、遥综合找矿预测模型。该数据库对区内矿产勘查部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还可以为当地自然资源部门的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998.
汶川-马尔康高速公路(简称汶马高速)沿线发育大量的千枚岩堆积体,施工开挖形成的千枚岩堆积体边坡的稳定性显著影响着该公路施工及运营安全。以往对千枚岩堆积体的研究多将其视为均质碎块石土边坡,较少关注其特有的结构特征——千枚岩岩块的定向性,导致工程实践中边坡的失稳破坏。千枚岩为片理构造的变质岩,岩块具有显著的扁平化特征,沿坡运动后以一定的方向性停积。野外调研表明,堆积体中扁平状岩块的倾向与边坡坡面倾向相近,将此称之为岩块定向性,并认为该定向性是影响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以汶马高速千枚岩堆积体为研究对象,设计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千枚岩堆积体岩块定向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开展考虑岩块定向特征的堆积体大型直接剪切试验,探索岩块定向性对千枚岩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度及堆积体中细颗粒含量对岩块定向性有显著影响,坡度为20°~30°时,定向性最明显,且随细颗粒的含量增大而增大;边坡稳定性分析时的潜在滑面抗剪强度由于岩块定向性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99.
我国三个主要的古老陆块(华北、华南和塔里木陆块)都发育中-新元古代岩浆岩。根据大量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华北陆块中-新元古代岩浆事件可以分为7个阶段,其中1.78Ga和1.32Ga两期影响范围较大,可以构成大火成岩省。华北陆块中-新元古代的岩浆岩均形成于大陆地壳伸展的构造背景,意味着华北并未介入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过程。华南陆块中-新元古代岩浆事件可以分为8个阶段,从1.78Ga到1.5Ga的四期岩浆事件形成于大陆地壳伸展的构造背景,1.4Ga左右的一期岩浆-构造事件分布局限,可能形成于局部的构造拼合背景。1.0Ga左右的岩浆事件,在华南陆块的不同部位表现形式不同,意味着发生过不同地块的拼合。从0.95Ga到0.82Ga的岩浆事件主要分布在江南造山带和扬子地块北缘,这一阶段的岩浆事件导致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拼接成一体,形成华南陆块。之后从0.78Ga到0.72Ga的岩浆事件几乎遍布华南陆块,反映了陆块形成后的伸展过程。塔里木陆块中-新元古代的岩浆事件可以分为8个阶段,1.78Ga和1.5Ga的岩浆事件仅在局部有反映,它们形成于拉伸的构造背景。1.4Ga的岩浆事件在塔里木陆块的北缘和西南缘表现形式不同,北缘钙碱性岩浆岩形成于大陆弧构造背景,而西南缘A2型花岗岩则形成于拉伸的构造背景。0.96~0.88Ga期间,塔里木东南缘和北缘的花岗岩以I型和S型为特点,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而在塔里木陆块的西南缘该时期则形成了塞拉加兹塔格群中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0.88~0.82Ga期间,在北缘的库鲁克塔格地区形成了与俯冲增生相关的岩浆岩组合,而在东南缘则形成了与拉张构造环境有关的双峰式火山岩。塔里木陆块不同部位,不同阶段岩浆岩组合的差异意味着塔里木陆块原来并不是一个统一的陆块,很可能是在不同时期由不同块体拼合而成的。华北、华南和塔里木三个陆块中-新元古代岩浆岩的差异演化,揭示了它们各自形成陆块的过程和方式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00.
撮科杂岩是最近在滇中地区发现的早前寒武纪基底杂岩,对深入探究扬子陆块早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报道了4件代表性岩石样品的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新数据.奥长花岗质片麻岩样品的结晶年龄为2 845±33 Ma,具有正的锆石εHf(t)值(1.7~4.6)和相对年轻的亏损地幔二阶段(TDM2)模式年龄(2.97~3.12 Ga),表明其形成于新生地壳的重熔.变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花岗岩样品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 401±15 Ma和2 320±16 Ma,显示负的锆石εHf(t)值(-6.2~-0.8)和明显老的TDM2模式年龄(2.90~3.11 Ga),指示其来自古老地壳物质的重熔.斜长黑云碎粒岩的变质锆石的年龄为1 948±16 Ma,结合已有变质年龄揭示一期1.96~1.95 Ga区域变质作用.扬子陆块西南缘存在太古代结晶基底,并保留了与Nuna超大陆聚合有关的多期构造-岩浆事件的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