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6篇
  免费   991篇
  国内免费   1185篇
测绘学   1140篇
大气科学   628篇
地球物理   1637篇
地质学   2375篇
海洋学   626篇
天文学   95篇
综合类   483篇
自然地理   808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220篇
  2022年   284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298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276篇
  2014年   378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426篇
  2007年   318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71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54年   6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5篇
  192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迄今为止的调查研究表明,海洋中的海流,特别是那些流速较大的强流:大都以地转流为其主要成份。因此,可以根据地转关系,应用观测所得的海水质量分布(即温、盐度或密度分布)计算出与实际较为相符的流速流量。这种过程就是海流的动力计算。 但是,由于温度资料比盐度资栂精确且易得,因此,人们在根据海水质量分布计算海流时,曾进行了种种简化,试图只根据温度分布及变化来研究海流。这大致可分为下列两方面: 其一,认为海水密度分布主要决定于温度,如果仅欲求得海流分布变化的粗略结果,可以不考虑盐度,直接根据单一的温度分布来计算流速流量。近年来,国内外所开展的一些工作,已为这种简化提供了初步的但较有力的证据。例如, Bryden(1974)通过对中大洋动力实验(MODE)区域两个锚锭站的温度和海流实测资料的分析,得出了水平流速的垂直切変和温度水平梯度的垂直积分之间颇为一致的关系。管秉贤在研究通过苏澳一与那国岛断面的黑潮的变异时,找到了100-200米水层处的温度水平梯度最大值与流量之间较好的关系。 其二,为了求得较为精确的结果,引入了平均的T-S关系曲线来考虑盐度分布对密度的影响。例如, Emery和Wert(1976)曾利用太平洋上每10°方格海域中的平均T-S曲线,对大量的温度断面进行了动力高度计算。所得结果,除了个別区域外,与用温盐资料算得的动力高度相比,误差都比较小。另外,在中大洋动力实验中,对许多只有温度而没有盐度资料的观测站,也是应用该海区的平均T-S曲线进行动力计算的。 本文应用国际黑潮合作调查(CSK)资料,对台湾东侧黑潮区域的水温(T)和条件密度(σt)进行比较,得出了这一区域的T-σt的相关关系式。运用这一关系式对该海区的温度断面进行动力计算,所得流速与用经典的动力计算方法得到的地转流速相比,其方向和量级都是一致的。另外,对东海的黑潮区域的海水,也用本关系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2.
游性恬 《海洋预报》1991,8(4):72-77
前言 海-气相互作用问题是近代地球物理科学中发展极为迅速的一个分支。它研究海洋和大气之间物物质(如水份)、能量(如热量)和动量的交换,以及相应的海洋和大气的运动及主要物理量分布的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海洋是大气的热量和水份的主要供应者,它对地球气候的形成、维持及变化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海-气相互作用提供了月、季以至更长时效的天气气候预报的物理基础,延长了大气对长期天气过程的“记忆力”。海洋和大气耦合构成了丰富多采的长期天气演变图景。了解海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形成、演变的机理。一些重要的天气气候现象都与海-气相互作用有关,如E1 N(?)o、 ENSO、遥相关以及大范围的干旱等。在30天以上的长期天气数值预报中必须考虑外强迫力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海  相似文献   
43.
1991年8月~lO月和1992年3月.分别在台湾西部沿海的香山养殖区采集牡蛎以及附近河川溶解态、悬浮态底泥样品进行金属元素的分析,发现牡蛎和溶解态、悬浮态中的铜锌比值一致,显示牡蛎内重金属的累积量和生长环境中金属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4.
隐虾类与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共栖关系(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4隐虾类与腔肠动物的共栖关系隐虾类似乎对腔肠动物特别感兴趣,与之共栖者最多,达30属,但绝大多数是与珊瑚虫纲(Anthozoa),特别是石珊瑚目(Scleractinia)、柳珊瑚目(Gorgonacea)和海葵目(Actiniaria)共栖,这与珊瑚虫纲动物固着生活的习性,是珊瑚礁构造的主体,其结构,特别是群体的结构可形成大量的小空间,极适于隐虾类的生活习性大有关系以下分别简述隐虾类与腔肠动物各类群的共栖关系。4.1珊瑚虫纲4.1.1石珊瑚目隐虾类共有18属42种已确定与石珊瑚共栖,其中滨虾属…  相似文献   
45.
植被波谱空间尺度效应及尺度转换方法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基于遥感图像的地物识别需要大量地物波谱数据的支持,而现有地物波谱库中收集到的同一地物的波谱,由于其测量尺度和方法的差异,波谱也存在很大差异.以冬小麦为例,首先介绍了材料波谱、端元波谱和像元波谱这3种不同尺度波谱的概念,并以实验数据分析了不同测量尺度下波谱的差别,以此说明波谱尺度转换的必要性.然后利用物理模型和统计模型建立不同测量尺度下的波谱转换关系.分别验证了SAILH模型和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在波谱转换中的精度.研究表明,在大尺度上采用统计模型,在小尺度上采用非线性的物理模型可以解释不同尺度观测植被波谱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46.
基于历史关系数据库的时空数据库实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空数据库是研究如何存储历史和当前的时空数据,从而跟踪分析某一区域的变化,最终实现时空模型化和模拟地学过程.采用历史关系数据库模式的时空数据库可以充分利用传统时态数据库时态查询功能和GIS空间分析处理功能这些方面成熟的研究成果和现有系统,降低时空数据库建立的费用和开销.分析了采用扩展关系型时空数据库的原因,介绍了历史关系数据库模式、时态关系代数和查询语言,研究了采用历史关系数据库模式在全关系化空间数据库中组织时态信息的方法,从而实现时空数据库.以麦地轮作为例说明了采用历史关系数据库模式建立时空数据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7.
FPAR的Monte Carlo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PAR (fraction of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absorbed by the canopy)是植被冠层阻截太阳光合有效辐射的比例,是遥感估算陆地生态系统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重要参数.利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光子在植被冠层中的辐射传输过程,以植被冠层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模拟来验证模拟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400-700nm光合作用波段范围内的植被叶片吸收光子辐射比例的FPAR进行模拟.FPAR的Monte Carlo模拟结果,揭示了FPAR与太阳天顶角及植被冠层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8.
东亚季风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6]。了解北大西洋地区温度变化和东亚夏季风之间的关系对了解东亚季风的控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葫芦洞和董哥洞石笋δ18O记录显示距今75~10ka北大西洋地区千年尺度温度变化对东亚夏季风变化具有重要影响:较强的东亚夏季风与北大西洋地区较高气温对应,反之亦然[7,8]。但是,在此之前东亚夏季风变化与北大西洋地区温度变化之间是否具有类似的联系?到目前为止对这一问题尚没有明确的探讨。根据最近分别在意大利北部[9]和中国中部获得的石笋δ18O记录,笔者发现,北大西洋地区冰芯记录的间冰段(Greenland…  相似文献   
49.
重金属污染胁迫下盐肤木的生化效应及波谱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遥感生物地球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德兴铜矿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植物盐肤木的生物地球化学效应,对盐肤木生物地球化学效应的波谱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提取和分析.研究发现酸、铜、镉等是德兴铜矿地区主要的环境污染因子,野外调查及样品的化验分析表明盐肤木对铜元素呈现一定的富集作用和很强的位移效应,是适合铜矿复垦的植被.利用导数光谱、包络线去除、红边效应、植被指数等光谱信息处理方法对盐肤木的野外波谱分析表明,随着叶片中Cu等金属元素含量的增大,其产生的毒化效应的波谱特征越明显,盐肤木叶片光谱反射率明显升高,波形蓝移,红边陡坡斜率增大,叶绿素吸收深度变浅,吸收中心稍有蓝移,水的吸收深度变浅,吸收中心位置红移,绿度指数变化明显.对波谱特征及其与重金属含量的相关关系综合分析后认为,红边特征、植被指数NDVI、叶绿素吸收深度与叶片铜含量关系显著,可以作为植被铜污染遥感图像特征提取的参考.  相似文献   
50.
Heavy mining of Jurassic and Carboniferous horizontal coal seams in the Datong coalfield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local geological environment, which is mainly manifested by such geohazards as soil avalanches, landslides, mudflows, surface subsidence, surface cracks, surface solid waste accumulation and surface deformation. More seriously, coal mining causes groundwater to leak. Overpumping of groundwater has resulted in substantial land subsidence of the urban area in Datong City. Based on the previous geo-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in the work area, the authors used radar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such as InSAR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 and D-InSAR (differential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 supplemented by the optical remote sensing method, for geo-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to ascertain the geo-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of the Datong Jurassic and Carboniferous-Permian coalfield and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he geohazards, thus providing a basis for the ge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eohazard control and prevention, land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human environment. In this study 8 cog-nominal ERS-1/2 SAR data frames during 1992 to 2003 were used, but the following processing was made: (1) the multitemporal SAR magnitude images were used to interpret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vegetation, microgeomorphology and drainage system; (2) the multi-temporal InSAR coherent images were used to make a classification of surface features and evaluate the coherence change due to coal mining; and (3) the multi-temporal cog-nominal SAR images were used to complete D-InSAR processing to remove the information of differential deformation areas (sites). In the end, a ten-year time series of differential interferograms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multi-temporal cog-nominal SAR images. In the tests, 84 deformed areas (sites) were obtained, belonging to those in 1993-1996, 1996-1997, 1997-1998, 1998-2001, 1998-2002 and 2001-2003 respectively. Of the 84 areas, 44 are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