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2篇
  免费   1655篇
  国内免费   2102篇
测绘学   463篇
大气科学   1003篇
地球物理   1463篇
地质学   5665篇
海洋学   921篇
天文学   181篇
综合类   645篇
自然地理   1338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361篇
  2022年   442篇
  2021年   434篇
  2020年   374篇
  2019年   417篇
  2018年   274篇
  2017年   302篇
  2016年   336篇
  2015年   393篇
  2014年   656篇
  2013年   484篇
  2012年   580篇
  2011年   580篇
  2010年   479篇
  2009年   457篇
  2008年   462篇
  2007年   430篇
  2006年   425篇
  2005年   399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58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205篇
  1998年   221篇
  1997年   203篇
  1996年   241篇
  1995年   206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50篇
  1992年   164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92.
近日,2007年黑龙江省科技成果进步奖评选结果揭晓,由省国土资源厅推荐、黑龙江省地产评估中心承担完成的《哈大齐工业走廊启动区基础地价测算研究》项目被评为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省国土资源厅科技成果在省级科技奖的评审中实现的一个新突破。[第一段]  相似文献   
993.
翟永  刘磊  陈杰 《测绘科学》2007,32(6):81-83
本文结合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1:50000基础地理数据库建库的需求和数据特点,通过分析数据存储技术发展趋势,给出了较为详尽可行的数据存储系统设计方案,并论述了上述软硬件平台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94.
为对黔北宽阔–浮焉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有利区进行预测,在前人研究成果调研基础上,利用26条露头剖面资料、QSD1钻井资料、样品分析测试资料,结合地震、电磁资料,对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面埋深、页岩的岩类学特征及沉积相、分布、总有机碳含量(TOC)、有机质成熟度(Ro)、脆性矿物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预测了页岩气有利区。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面埋深多为0~1 500 m,最大埋藏深度为1 926 m;主要由泥岩、粉砂质泥岩组成,夹薄层泥质粉砂岩、偶见泥灰岩,为泥质深水陆棚微相沉积;地层厚度普遍超过30 m,东北部地层厚度大,最大厚度超过90 m,西南部地层厚度小,最大厚度不足50 m;TOC分布具有中部低(<2.0%)、东北部和西南部高(>3.5%)的特征;Ro为1.20%~3.17%、平均值多大于2.50%,主要为过成熟烃源岩;脆性矿物含量多在50%以上,具有中部低(<60%)、东北部和西南部高(>70%)的特征。综合上述页岩气有利区预测指标,分3类预测了有利区的分布,浮焉–小雅向斜中部Ⅰ类有利区是下步页岩气勘探的首选靶区。  相似文献   
995.
沈宏飞  闫鲜 《西北地质》2023,(2):109-118
笔者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的基础上,对阿克塔木-阿克塔什一带的Cu、Au、Zn等18种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发现该区Cu、Au等元素具有较高的背景,且分异较大。R型聚类分析显示Cu元素与Zn、Cd等亲硫元素相关性强,而Au元素显示了独立的成矿性。本次工作共圈定了35个以Cu、Au为主的综合异常,并对异常进行了评序和分类;共圈定甲类异常4个,乙类异常22个,丙类异常7个,丁类异常2个。结合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和异常检查工作,优选了萨洛依、小尚亥–依买克、古鲁滚涅克、阿克沙热、央布拉克及乌鲁阿特等6个地球化学成矿远景较好的靶区;指出该区的找矿方向应以寻找海相块状硫化物型铜(锌)矿和岩浆–热液石英脉型金(银)矿2个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996.
汉口是武汉三镇之一,华中地区的政治、金融、商贸、对外交往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自古被誉为“楚中第一繁盛处”,以“东方芝加哥”驰名于海内外.汉口并不是武汉的一个行政单元,大致为武汉市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三个行政区所辖范围.汉口的崛起赖于地理环境优势已为学界所共识.汉口地处汉江河口区腹地,是长江和汉江相互作用区,地理环境多变、时空演化复杂,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地理格局.本文以1669年的《汉阳府境全图》为主,结合其他文献,对繁盛一时的清代康熙年间的汉口古地理状况进行了复原.研究发现,当时的汉口地域存在着玉带河、襄河、沦河3条河流,且具“河湖一体”的特点;沿河发育有高大的天然堤,成为先民居住的主要地貌单元.汉江自蔡甸城头山东发生分流,先后以5条分支河道入江;此时的汉江河口三角洲顶分流点在城头山附近,河口分流区范围大致在以城头山-谌家矶-小军山为边界的区域内.汉口镇位于汉江与玉带河之间,即由汉江天然堤与袁公堤所构成的围垸内,市镇和公共文化建筑反映出当时的汉口镇已十分繁盛.汉口镇以外区域的聚落主要集中于河流天然堤上,这种人居地貌环境格局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张公堤的修建.本研究首次揭示了清康熙时期的...  相似文献   
997.
黔西北矿集区作为川滇黔富锗铅锌多金属成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巨大。已有研究表明,该区铅锌矿床成矿时代为印支晚期,但对成矿流体运移方向的研究相对薄弱,这也直接影响到区内资源勘查部署。在综合剖析该矿集区典型矿床的矿体特征、成矿温度、同位素组成和成矿年龄等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划分成矿流体类型,系统总结铅锌成矿作用过程中与成矿流体运移相关的“行迹”标志,研判成矿流体在区域尺度的运移方向,进一步讨论流体运移的制约因素。研究表明,在黔西北富锗银铅锌矿集区,构造为成矿流体运移提供了主要的驱动力和通道,成矿构造的优势方位决定成矿流体的主体运移方向。成矿温度、同位素组成和成矿构造等方面的区域性变化特征均指示成矿流体在平面上主体从南东至北西方向运移;除印支期陆块碰撞作用导致古特提斯洋闭合的因素外,雪峰山陆内变形构造作用也可能为成矿流体运移提供了动力,进而控制了流体的运移方向。该研究不仅对黔西北矿集区的“战略性”铅锌找矿部署具有现实意义,而且为热液矿床成矿流体运移方向研究提供了路径。  相似文献   
998.
南岭成矿带中段湘南地区广泛出露中酸性岩浆岩,具有面积广、规模大、成矿独特等特征。岩体周缘多分布世界级的超大型-大型钨锡铅锌矿床等,因其特有的成矿作用使之成为国内外研究华南陆内成矿作用的典范。在大量收集该区成矿花岗岩岩石学数据、成岩-成矿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数据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湘南多金属矿集区多矿床成矿岩体主量、微量、稀土元素、Sr-Nd-Hf同位素、成岩成矿年代学和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分析探讨了该区成岩成矿作用、成矿专属性、成矿物源和动力学背景等。结果表明:岩体的主微量元素特征指示湘南花岗岩类型复杂且均有明显的成矿专属性,多金属成矿作用与花岗岩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成岩时代的峰值介于240~230 Ma(印支期)和160~150 Ma(燕山期)两个区间,多金属成矿高峰期为燕山早中期;稳定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后期受地层和大气降水的混染作用明显。Sr-Nd-Hf同位素显示该区花岗岩的源区以壳源为主,兼有少量幔源混合的特征。综合研究认为,今后需进一步深化多金属复合成矿机理、岩浆演化、构造系统与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联合控矿机理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揭示成岩成矿构造的深延格局,...  相似文献   
999.
准确掌握煤岩力学性质对储层改造及煤层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郑庄区块3号煤层为研究层位,建立以多测井参数为基础的煤储层横波时差预测模型和以动静态力学参数转换为依据的脆性指数评价模型;利用弹性参数法对研究区内煤储层脆性指数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单井中煤层脆性指数受“边界效应”影响明显且分布具有区域性;脆性指数与煤体结构指数存在正相关关系,并据此提出以脆性指数为依据的煤体结构划分标准;脆性指数与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均为负相关关系;四维地震裂缝监测结果显示碎裂结构煤压裂效果最好,原生结构煤次之,碎粒结构煤最差;最后,以含气量与脆性指数为主要评价参数,预测了区块内煤层气开发地质有利区,为煤储层压裂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为研究蒙陕接壤区浅埋煤层开采下矿井水水化学特征与来源,通过采集研究区内的矿井水、不同含水层地下水及地表水样,综合利用水化学特征研究、数理统计、离子比例系数法以及氢氧同位素,探究该区矿井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基于此,对研究区矿井水的主要来源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矿井水与第四系萨拉乌苏组、侏罗系直罗组和延安组地下水水力联系紧密。矿井水主要离子形成受水-岩作用影响,主要阴阳离子来源于硅酸盐矿物与方解石的溶滤作用;受到反向阳离子交换作用影响,使矿井水中Na+含量高于浅部地下水;混合作用对矿井水水化学成分形成影响较小。矿井水受延安组、直罗组地下水与萨拉乌苏组地下水共同补给,三者在矿井水补给水源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6.39%、1.59%与12.02%。研究成果可为该区的矿井水害防治与水资源处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