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188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285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420篇
海洋学   182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21.
污染物浓度预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将神经网络用于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的预测并对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预测值与观测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2.
张建桥  窦智  张学羿 《地球科学》2023,(9):3444-3453
多孔介质污染物运移对于明晰地下水污染很重要,但在多孔介质中粒径变异系数(coefficientofvariation,COV)对内部微观孔隙结构中污染物运移过程影响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为此,基于随机算法,提出了一种不同COV且孔隙度一致的多孔介质几何模型构建方法,通过对Navier-Stokes(N-S)方程和对流-扩散方程(advection-diffusion equation,简称ADE)进行耦合求解得到多孔介质地下水流场及污染物浓度场,引入克里斯琴森均匀系数,定量评价流场流速分布的均匀性,基于MIM(mobile and immobile)模型和ADE模型分析耦合求解得到的穿透曲线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粒径COV的增大,流场流速分布的不均性增强,MIM模型中的溶质流动区域占比β、无量纲传质率α*均增大;MIM模型拟合优度高于ADE模型,且随COV增大,ADE模型的拟合全局误差Ei逐步增大.总体上,粒径COV控制了溶质流动区域和非流动区域的大小及其之间的溶质交换强度,造成了多孔介质内部溶质运移的“非费克”行为,使得ADE模型的误差逐步增大,对于较大COV的多孔介...  相似文献   
123.
自21世纪以来,对地球上最大、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含量、传输途径和归宿的了解已逐步深入,回顾了关于青藏高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的主要成果。高海拔山区的观测技术和多尺度模型是产出这些成果的关键突破口,而第三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观测网填补了青藏高原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数据的空白,为系统阐明南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特征,明确印度季风驱动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输入青藏高原的过程与范围以及揭示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对部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富集程度提供了基础。植被、土壤和冰川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重要汇。由于青藏高原临近国家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源地,使得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可通过远距离大气传输和“冷捕集”作用在青藏高原环境中富集。因此未来需要开展长期监测,准确量化新型污染物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阐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的趋向。最后,考虑到跨境传输是青藏高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还应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法规方面积极开展全球/区域合作,以减少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迁移及其对青藏高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4.
某铅锌尾矿库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铅锌尾矿的浸出液中含有重金属等对地下水环境有重要影响的污染因子。利用地下水数值模拟专业软件GMS,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对不同工况下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及范围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达到Ⅱ类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场规定的防渗要求条件下,尾矿库运行浸出液下渗量有限(2.8 m3/d),并不会使区域地下水超出《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而防渗层仅出现10%破损时,浸出液下渗量为(97.22 m3/d),使地下水下游方向50 m内地下水中Pb超出Ⅲ类标准,超标范围约0.0375 km2。反映出该类处置场中的防渗措施是对地下水环境保护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5.
重金属危害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危害。其危害程度取决于重金属在环境、食品和生物体中存在的浓度和化学形态。重金属污染主要表现在中水污染,还有一部分是在大气和固体废物中。从分析本溪地区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出发,总结重金属对本溪水环境的污染情况,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加强管理措施,运用现代技术以及控制与消除污染源等切实可行的方法,改善本溪地区环境现状。  相似文献   
126.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从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影响沿岸地区气候、对海洋生物分布(渔场)的影响、以及对航运和海洋环境的影响五个方面加以阐述。大多老师采用一些经典的案例,来创设情境。如同纬度大陆东西两岸自然景观的差异,世界著名四大渔场的成因,哥伦布两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所用时间的比较,石油以及其它海洋污染物的扩散等组织教学。学生利用课本中的知识,很容易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教师不再进一  相似文献   
127.
王海斌 《地理教学》2015,(2):20-22,24
一、认识雾霾的成因1.制作资料卡片,解读雾霾的概念什么是霾?雾和霾一样吗?PM2.5是什么意思?与霾有关系吗?因为教材中没有雾霾内容,而各种媒体上有关雾霾的报道铺天盖地。因此引导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设计"制作资料卡片,一图解读雾霾"这样一个任务型活动,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学会材料分析、加工、对比、概括,区别雾和霾的不同,得出雾霾的概念,知道雾霾和PM2.5的关系,而不是由老师给学生一个定  相似文献   
128.
2011年11月10-14日苏州地区发生了一次严重灰霾天气过程,利用气象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及大气成分站监测资料对苏州三个站点的受污染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灰霾期间地面受弱气压场控制,风力较小,且有接地逆温的持续存在,大气水平和垂直输送都很弱,导致大量污染物在近地面堆积,能见度恶化;三站中昆山站灰霾持续时间最长,共计104时次,影响程度最重,重度灰霾占总数的39 %,中度和重度灰霾超过灰霾总数的一半;灰霾时各粒径颗粒物浓度均维持在较高水平,细粒子在可吸入颗粒物中占有较大比重,说明细粒子对灰霾贡献作用大,14日凌晨昆山及太仓出现大雾天气时细粒子比重甚至超过了灰霾时,而相对湿度峰值只有94 %,因此将该段天气定性为雾霾共存或者湿性霾更妥;秸秆焚烧污染期间,BC浓度明显上升,其绝对浓度要高出正常情况的3倍左右;通过CO/SO2及PM10/SO2对比发现昆山站受秸秆焚烧污染程度要严重的多,因此推测昆山本地郊区可能也存在零星秸秆露天焚烧点。  相似文献   
129.
应用WRF—Chem(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ith Chemistry)模式模拟研究了2007年8月京津冀地区近地面O3、NO2、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将模拟结果与观测数据进行详细对比,结果表明,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O3、PM2.5,浓度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成功再现了8月33和PM2.5的几次积累增加过程,其中O,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69~0.86,PM2.5的相关系数为0.44~0.49,但模式对NO2的模拟相对较差,相关系数为0.27~0.43。北京、天津地区为O3月均低值区,月均体积浓度约30×10^-9,渤海及京津冀以西地区O3月平均体积浓度可达60×10^-9;PM2,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变化范围为120~240μg/m3。14时月平均03体积浓度在北京、天津地区低于周边地区,约为60×10^-9;而PM2.5质量浓度在环渤海地区和河北南部较高,为100~120μg/m^3。8月17日北京出现一次典型的高浓度O,污染事件,14时北京地区温度达到33℃,O3体积浓度为80×10^-9~110×10^-9。在局地排放、化学反应和外来输送的共同作用下,渤海西岸和北岸PM2.5的质量浓度超过120μg/m3,其中二次气溶胶质量浓度为50~100μg/m3,一次排放人为气溶胶质量浓度为10~20μg/m3,海盐质量浓度为1~7μg/m3,二次气溶胶是该地区PM2.5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130.
降水对西安市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比分析了2007—2011年各污染物月质量浓度变化情况以及降水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1年SO2质量浓度较大,尤其在冬春季节;N02质量浓度近5a变化趋势基本相同;PM10质量浓度各年均出现超标。成为西安市大气污染的最主要空气污染物。(2)降水对污染物质量浓度具有稀释作用。随着降水量的增加,稀释作用呈现单峰型,并在一定阈值范围内,稀释作用最强。(3)出现连续性降水时污染物质量浓度降低较多.而阵性降水对污染物质量浓度稀释作用较小。(4)出现少量降雪对污染物质量浓度有较弱的稀释作用,随降雪量的增加污染物质量浓度也易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