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03篇
  免费   2194篇
  国内免费   2924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535篇
地质学   11495篇
海洋学   143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81篇
自然地理   476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54篇
  2022年   362篇
  2021年   444篇
  2020年   329篇
  2019年   361篇
  2018年   281篇
  2017年   302篇
  2016年   304篇
  2015年   385篇
  2014年   541篇
  2013年   474篇
  2012年   527篇
  2011年   576篇
  2010年   446篇
  2009年   516篇
  2008年   487篇
  2007年   448篇
  2006年   428篇
  2005年   472篇
  2004年   494篇
  2003年   462篇
  2002年   419篇
  2001年   549篇
  2000年   456篇
  1999年   469篇
  1998年   419篇
  1997年   437篇
  1996年   477篇
  1995年   410篇
  1994年   403篇
  1993年   332篇
  1992年   327篇
  1991年   294篇
  1990年   261篇
  1989年   184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5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92.
993.
994.
哥德堡事件在湖泊沉积物中的记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作者1991─1992年在江苏省高淳县固城湖沉积物岩芯中所取得的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结果揭示出两个反极性事件,其中位于12.5m左右深度、年龄为10307—9727aB.P.的一次反极性事件,可能是哥德堡事件(12000aB.P.前后)在该沉积物中的记录,其年龄上的差异可能是因测年误差所致;另一位于5.5m左右深度、年龄为7085—7005aB.P.的一次反极性事件,在目前国际上已报道的资料中尚无相应年龄的反极性事件可以与之对比,只有朱日祥等在北京房山地区泥炭层中所揭示出的一个年龄为4980─4770aB.P.的反极性漂移与之接近,但两者是否为同一事件的反映,甚或该事件本身是否真实存在,目前都还不能肯定,有待今后进一步工作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995.
沙庆安 《第四纪研究》1994,14(2):143-153
新洞洞穴的沉积除底部灰烬层外,全部为碳酸盐岩。剖面主要由含砂质灰岩组成,上部有两层钙华,以及石笋和石钟乳。它们分别是洞内积水时期和流水,滴水时期的产物。岩石学的综合特征反映了当时注入洞内水量的经常性变化和洞内环境条件由相对温湿向干冷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6.
997.
华南沿海老红砂的成因与红化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吴正  黄山 《地理学报》1994,49(4):298-306,T001
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以及测年数据,本文讨论了华南沿海老红砂的成因、年龄与形成环境。认为老红砂是晚更新世末次冰期海岸风沙堆积,红色特征与亚间冰期的温暖古气候有关。在湿热气候下,古风成砂中含铁硅酸盐矿物氧化生成赤铁矿,而使无色石英沙粒染成红色,是其红化的主要机制。风成砂形成红色的时间不超过1万年。  相似文献   
998.
本文较系统的介绍了喷气-沉积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矿床分类、找矿标志及目前国内外地学界对该型矿床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99.
小秦岭变质岩系层序划分新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积贤 《河南地质》1995,13(1):20-28
第二轮1:5万区调采用岩石-构造-地质事件法填图,重新研究了小秦岭地区结晶基底变质岩第泊层序(时序)关系,指出该岩系应予解体,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案,该方案将这套岩系两分(上基底、下基底)其间为异岩不整合界面,下基底以变质侵入岩为主体,按时序从早到晚为基性喷发表壳岩,杨砦峪灰色片麻岩、四范沟片麻状花岗岩,时代属晚太古代;上基底为一套副变质岩,自下而上为:观音常组、焕池峪组,时代属早元古代。  相似文献   
1000.
运用氧化还原电位法定量研究煤系地层的沉积地球化学相(环境)。通过研究,将山西组含煤岩系划分成四个沉积旋回和四个沉积地球化学相(氧化还原过渡相、还原相、强还原相、超强还原相),主要煤层分布于第一沉积旋回结束期超强还原相的泥炭沼泽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