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32篇
  免费   2303篇
  国内免费   2539篇
测绘学   94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513篇
地质学   10925篇
海洋学   1533篇
综合类   682篇
自然地理   499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71篇
  2022年   357篇
  2021年   425篇
  2020年   354篇
  2019年   348篇
  2018年   278篇
  2017年   328篇
  2016年   337篇
  2015年   428篇
  2014年   628篇
  2013年   543篇
  2012年   633篇
  2011年   662篇
  2010年   514篇
  2009年   519篇
  2008年   536篇
  2007年   401篇
  2006年   420篇
  2005年   421篇
  2004年   428篇
  2003年   392篇
  2002年   322篇
  2001年   424篇
  2000年   401篇
  1999年   402篇
  1998年   396篇
  1997年   403篇
  1996年   449篇
  1995年   392篇
  1994年   302篇
  1993年   299篇
  1992年   286篇
  1991年   268篇
  1990年   234篇
  1989年   161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2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0年   3篇
  194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上扬子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的钒矿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南部早寒武世黑色岩系中,蕴藏丰富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而位于扬子地台东南缘的钒矿床尤其令人瞩目。本文以湘西为例,剖析该类钒矿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矿床产于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底产的碳系页岩、硅岩及黑色页岩组合。矿层呈层状、似层状,产权稳定,埋藏浅,储量大。矿石主要由水云母(伊利石)和石英组成,含有机质及藻类化石。成矿受地层、岩性、古构造和古地理条件控制。矿床具有微生物成矿与海底热水沉积双重特征,成因应属生物地球化学积积矿床范畴。  相似文献   
992.
青藏特提斯沉积地质演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组成青藏高原的主要微板块在不同的阶段经历了各具特色的地质演化历程和发展特点,形成了不同的地壳结构。青藏高原的沉积地质历史演化 经历了区内各主要微板块的基底形成与盖层沉积演化 的前特提斯阶段;以板块汇聚边缘与碰撞时期的构造背景为基础,划出古特提斯、中特提斯和新特提斯三个沉积叶质历史发展及其所形成的弧盆体系格架的特提斯形成演化阶段;随着始新世末期残留海的消失,青藏地区形成统一大陆,并进入统一应力场的青藏统-陆壳形成阶段;从中上新世开始的青藏高原隆升阶段,青藏高原上发育了一些大中型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如羌塘盆地、措勤盆地、昌都盆地等都经历过从弧后向盆地向前陆盆地转化的演化阶段,并具有受喜马拉雅运动统一改造的特征,这些沉积盆地中油气藏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993.
碳硅泥岩型铀矿成矿特征,形成机理及找矿前景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天柱 《铀矿地质》2002,18(1):22-27,51
伊勒门盆地是典型的中新生代山间盆地。文中分析了盆地盖层下白垩统巴彦花组的沉积体系特征及砂岩型铀矿找矿远景。认为辫状河、三解洲砾岩、砂砾央及砂岩层是寻找潜水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有利层位,初步确定达来隆起带北西侧、查干台格布其狭长凹陷带及包林布其南部地区3片潜水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994.
周勇  李东涛等 《地质通报》2002,21(3):144-149
通过辽北早白垩世泉头组地层研究,提出泉头组沉积层序划分方案:划分为2个层序,11个旋回层序,20个基本层序;总结了层序划分的4种类型及其识别标志;识别出3种沉积体系———湖相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体系、浅湖相沉积体系、湖相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995.
泥质海岸带浅表地层沉积序列区域地质调查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云生  王宏等 《地质通报》2002,21(12):898-903
天津市淮淀乡幅(1∶50000)浅表地层沉积序列地质调查提供了深覆盖区区调的新方法。即用浅表钻孔代替地质点,对近现代沉积物组合进行分类,判释沉积环境变化,结合年代地层学,建立浅表地层沉积序列。采用浅表地层沉积序列地质图的形式,展示测区浅表地层与近现代地质环境演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为经济建设和决策提供直观、内涵丰富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996.
通过系统分析青藏高原周边造山带与沉积盆地的结构样式、变形特征及形成演化,认为该区中、新生代造山带与盆地之间存在极其明显的耦合关系,主要表现在:(盆)伸展扩张—(山)收缩隆升;(盆)挤压俯冲—(山)挤压仰冲;(盆)负荷沉降—(山)卸荷隆升;(盆)挤压挠曲、顺层滑脱—(山)侧向扩展、逆冲推覆。盆山耦合作用造成造山带具有厚皮构造的厚壳薄幔,盆地具有薄皮构造的薄壳厚幔的岩石圈结构。  相似文献   
997.
中国北方东部沙质荒漠化的地学观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中国北方东部的土地荒漠化主要受新构造运动以来的权造-沉积特征、青藏高原隆升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亚洲季风等地质背景控制。北方东部沙质荒漠化区域地质分类,按其成因可分为就地起沙型、风沙型和土地粗粒化型等3种类型。其中,就地起沙型沙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东部毛乌素、科尔沁、浑善达克、呼伦贝尔等沙地内,流经这些沙地的古河道,广泛发育河湖相砂质沉积物以及以砂质沉积物为母质的土壤分布区。风沙型沙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上述沙地的边缘地带,如毛乌素沙地以南的覆沙黄土区等。土地粗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河北坝上草原-河北坝上草原,其土壤类型多为含砾沙土,其土壤母质为基岩风化壳、残坡积或冲洪积物。荒漠化发展趋势上,尽管就地起沙型沙质荒漠化在毛乌素、科尔沁和浑善达达沙地的局部地区均有所逆转,但总体上,在北方广大地区,主要以地表土壤粗化为主的荒漠化和风沙型荒漠化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大。上述不同类型的沙质荒漠化,总体上受地背景控制。其中,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沉积特征控制着不同类型荒漠化的区域分布,气候变化控制着荒漠化的进程,人类活动则是在上述背景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998.
鄂霍茨克海的地球物理场与地质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霍茨克海位于西太平泮边缘海最北部,受欧亚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作用,有十分复杂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鄂霍茨克海不仅有海隆,还有三个著名的盆地,其中的千岛盆地,是研究鄂霍茨克海的一个窗口,本文通过对大量相关资料的二次开发,详细地讨论了鄂霍茨克海的地球物理场特征,沉积特点、热流分及深部结构特点,并对该边缘海的形成演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我们认为,对鄂霍茨克海研究的结果,将对中国边缘海地质特征的研究起到帮助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分析了造成波浪衰减几种力学机制,并针对不同模型海底底床下的波浪衰减,以及有限深底床和无限深底床的波浪衰减进行了计算比较,认为造成波浪衰减的力学机制直接和底床砂质的性质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抚顺盆地构造演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表明,抚顺盆地基底的裂陷作用并非一种短暂的“瞬间拉张”过程,而是由弱渐强且在古城子组沉积期达到极点,随后迅速减弱并停止;拗陷作用也非裂陷后才发生的,两者基本上同时开始;拗陷作用一开始就具有较高的速率,直至西露天组沉积期才逐步减弱,并延续到耿家街组沉积期.抚顺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6个阶段:慢速裂陷和快速拗陷→加速裂陷和快速拗陷→快速裂陷和快速拗陷→减速裂陷和快速拗陷→裂陷终止和减速拗陷→慢速拗陷和拗陷终止.构造演化的结果形成了很具特色的 “下断上拗”结构.这种二元结构的形成,可能起因于区域构造应力场转变造成裂陷作用中断,而拗陷作用仍在继续.采用同沉积构造格架分析、基底沉降史反揭和热衰减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出“上拗”部分所需的巨大沉积空间,40%来自于下伏沉积物的压实,60%来自于盆地基底的长期低速拗陷.拗陷作用的终止,可能是渐新世初期新一轮深部热事件及其伴随的巨厚辉绿岩床侵入,导致岩石圈热衰减和重力均衡调整的逆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