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9篇
  免费   905篇
  国内免费   721篇
测绘学   146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851篇
地质学   2961篇
海洋学   435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208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5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安塞油田谭家营油区长2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为主,同时结合综合地质分析方法对安塞油田谭家营油区长2油藏分小层进行了河流相低渗透储层剩余油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及剩余油潜力研究.认为井网未控制型剩余油、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厚油层顶部滞留型剩余油、层间干扰型剩余油是主要的剩余油成因类型;长21-2储量动用程度高,但剩余储量的绝对数较大,仍然是开发的主力层位,长21-3动用程度很低,但由于存在底水,底水锥进严重,需加强动用程度及开发控制.  相似文献   
52.
利用岩心观察、测井相分析、测井资料处理与评价、图像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胜坨油田T74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浊积砂体的沉积微相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表明,T74地区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储层由三期浊积砂体叠加形成,可划分为中心微相和边缘微相两种沉积微相带;各期浊积砂体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层内非均质性以韵律性不明显、渗透率差异大为主要特征,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中心微相储层的物性要好于边缘微相;不同沉积相带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存在差异,中心微相主要发育中孔中喉和细孔中喉型孔隙结构,边缘微相主要发育细孔细喉以及微孔型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53.
长82亚油层组是甘肃庆城地区庄19井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中储集砂岩相对富集的层位,但砂岩低渗透性的特点显著,成为影响该区石油储产量增长的主要地质因素.结合前人的相关工作,通过钻井岩心观察、测井曲线分析、储层岩石实验测试等工作,详细地分析了庄19井区长82亚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的地质特征,认为沉积微相和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控制低渗透性储集砂岩发育和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寻找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代表的有利储集相带砂岩体是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4.
岷江上游第四纪叠溪古堰塞湖的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岩性相和沉积体系的分析方法对岷江上游流域的阶地进行了研究.发现叠溪较场到太平村以北约28km的沿江河段内断续分布有湖相沉积。对太平村一带的三级阶地沉积识别出冲积扇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和风成、表生沉积体系。认为古堰塞湖发育2期高湖平面,其间存在低湖面期形成的古土壤层。根据最高湖泊沉积与堵江滑坡体的顶部高度对比和堰塞湖发育的时间计算,太平村地区相对叠溪校场地区存在着平均3.18m/ka的抬升运动。  相似文献   
55.
藏东吉塘地区冈瓦纳相冰海杂砾岩的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察雅县吉塘镇澜沧江以西的酉西和泄巴发现冰海杂砾岩,是藏东地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以东首次发现的冈瓦纳相沉积岩,基本特征与青藏高原南部的冈瓦纳相冰海杂砾岩相同,而吉塘镇澜沧江以东的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与古生物则是典型扬子型的。冰海杂砾岩的分布范围大致代表冈瓦纳大陆塔尔切尔冰期影响的空间,并具有时代对比价值。这些资料可能说明一个事实,藏东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冈瓦纳大陆的东部边界为北澜沧江断裂带。  相似文献   
56.
伊舒地堑方正断陷新安村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依据岩心、地震、测井和录井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原理和方法,查明了伊舒地堑方正断陷新安村组沉积微相特征.结果表明,方正断陷新安村组发育的沉积微相类型主要为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滨浅湖砂质滩坝、泥质滩坝.在平面上沿北西部断裂向断陷中间依次过渡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湖泊相,部分区域发育湖底扇;沿南东部断裂向断裂中间依次发育扇三角洲前缘和湖泊相.扇三角洲相在北部发育,湖泊相在南部和中部发育。  相似文献   
57.
赣东北鹅湖岭组的再认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巫建华 《地层学杂志》1996,20(2):153-160
在分析赣东北鹅湖岭组及有关地层的地质特征、地层划分现状及产生分岐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以岩性、岩相为划分依据,将鹅湖岭组与喷发相相对应,将其下界、上界分别置于沉积喷发相与喷发相、喷发相与喷发沉积相的相变界面上。从而将北京地质学院指定的打鼓顶组建组剖面上的"打鼓顶组"并入鹅湖岭组;将赣东北其它地区的鹅湖岭组下界由安山岩层顶界处上移至安山岩层之上灰绿色砂岩层的顶界处,将铅山一上饶一带鹅湖岭组上界下移至原鹅湖岭组上部的底界处。  相似文献   
58.
本文在系统分析静海台井下地震记录图的基础上,发现并解决了具有一定实际和理论意义的两个问题:其一是证明了最初误认为是干扰的“双脉冲”图形实际上均是微地震。从而指出研究静海周围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应考虑微震活动问题。其二确认静海周围地区微震波形的4个主要震相是P、PP、S和SS,并对地面反射波PP和SS能够观测到的条件作了初步分析,其结果进一步说明井下地震记录较之地面记录更为“逼真”,复杂和丰富。  相似文献   
59.
地震泼由多种频率成份组成,在其传播过程中。由于地球介质的滤波作用,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高频成份逐渐被衰减。周期越大的成份传播越远。因此,在地震观测上,不同频带的地震仪用于观测不同震中距范围的地震,使仪器较好地响应,就我国台网而言,短周期仪用于地方震、近震的监测,中长周期仪和长周期仪用于远震,极远震的监测,其中长周期仪偏重于记录极远震。但作者在实际分析工作中注意到,短周期仪的记录应用于远震,极远震的分析,显示出独特的作用,充分挖掘和利用短仪资料,将会更加丰富远震、极远震的震相资料。本文以高台地震台的资料为依据,从震中距和震级角度,与中长仪和长仪作比较,对短仪记录远震、极远震的震相及特征作了统计分析与初步探讨,并对新疆地区“影区”地震S波的记录、日本地区地震_PPcP等震相的出现提出了现象的存在,给出了相应的观测结果,以待步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0.
磷块岩研究进展与磷块岩生物成矿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东野脉兴 《沉积学报》1992,10(3):96-103
近十年来,我国磷块岩的研究以沉积学的发展为先导,取得了长足进展。十年迈出两大步:第一步是由化学沉积说向物理富集成矿说的转变;第二步是生物成矿说的发展。业已在我国南方晚震旦-早寒武世各主要工业矿床的磷块岩中发现了大量多种形态的原核生物的细菌到真核生物的真菌等磷质微生物以及藻类和小壳动物化石(后者产于早寒武世磷矿中),它们是构成磷块岩的主要组分。磷块岩实际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岩。本文论述了磷块岩的生物成矿作用、生物聚磷机理,并从磷块岩岩石的生物特点、化学成分的生物特点、红外吸收光谱以及稀土元素组成的生物特点等方面,论述了磷块岩的生物成因。同时阐述了磷质生物繁衍的环境条件与磷块岩形成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磷质生物的最佳繁衍场所与磷块岩成矿古地理单元的一致性,这种“生物繁衍场”与成磷古地理单元可称之谓“陆缘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