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5篇
  免费   1358篇
  国内免费   1990篇
测绘学   127篇
大气科学   946篇
地球物理   717篇
地质学   5479篇
海洋学   474篇
天文学   386篇
综合类   421篇
自然地理   503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322篇
  2022年   358篇
  2021年   385篇
  2020年   300篇
  2019年   277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342篇
  2014年   467篇
  2013年   368篇
  2012年   495篇
  2011年   523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276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202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54年   4篇
  1950年   4篇
  1947年   3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南盘江盆地在早古生代加里东造山作用基础上,于海西-印支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威尔逊旋回,即由早期裂谷(D-P_1)、晚期裂谷和被动大陆边缘(P_2-T_1)、前陆盆地(T_2-T_3)。通过对该盆地南部早三叠世初期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分析,证实在盆地演化过程中确实有过洋壳生成。该盆地在中晚三叠世发展为前陆盆地表明,扬子板块与印支板块曾沿黑水河断裂带发生过碰撞造山。  相似文献   
212.
张俊明  李国祥 《岩石学报》1997,13(1):100-110
滇东早寒武世梅树村期含磷岩系中出现的十多层浅色粘土岩层为酸性火山灰蚀变而成的变斑脱岩,它们是火山喷发事件和事件地层对比的标志。这些浅色粘土岩层中稳定微量元素Hf、Nb、Y、Th、Zr含量高于非火山成因的粘土,而Fe、Ni、Co、Cr含量低于筇竹寺组泥岩。TiO2/Al2O3、Zr/Hf、Ti/Th比值属于酸性岩浆范围,球粒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具中至大的Eu负异常类似于花岗岩稀土配分模式。岩浆判别图指示了梅树村期变斑脱岩具板内花岗岩位置的亚碱性流纹岩和粗面岩岩浆亲缘性。变斑脱岩在地层序列上和区域上分布表明扬子地台西缘早寒武世初期火山活动频繁,火山喷发事件与古大陆解体和板内拉张构造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213.
江西省湖口—彭泽地区第四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5万湖口县幅区域地质调查,应用地层学和沉积学新理论、新方法,对湖口—彭泽陆相盆地进行了第四系岩层划分、沉积相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首次应用基本层序特征及岩性组合进行了组级地层划分;依据基本层序特征、岩石地层分布形态及沉积构造,恢复了沉积相;查明了各岩石地层单位之间的接触关系,为该区第四系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14.
扬子地台西缘富碱花岗斑岩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详细研究了扬子地台西缘富碱花花岗斑岩的岩石学、矿物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和Sr、S、Pb同位素的特征,指出富碱花岗斑岩侵入年代新,同其同位素年龄范围为35-52Ma,属于喜马拉雅期产物,岩石主要成分钾长石(35%-45%)、斜长石(15%±)、黑云母(10%±)和角闪石(5%±)。  相似文献   
215.
本文对蛟河“89.7”特大暴雨洪水进行了分析。文中认为:本次蛟河站的洪峰流量2760m^3/s,接近80年一遇,是该站有水文观测记录以来最大洪水。  相似文献   
216.
山东省气候变暖与旱涝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17.
华南地区加里东期造山运动时空分布的新认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华南地区加里东期造山运动,多认为发生于志留纪末。通过粤中及其邻区构造发展史的长期研究,我们认为其时空分布可分为三幕:第一幕发生于晚奥陶世末,称为台开运动,涉及闽粤大部分地区和赣中南,湘东南及桂东北地区,是广泛而强烈的一次运动。第二幕发生于中志留世末,称崇义震动,涉及湘中南,赣西和桂东北等地。第三幕发生于晚志留世末,称广西运动,涉及桂东南以外的广西境内,这三次运动在空间上形成了不同时期的造山带。第一  相似文献   
218.
龙门山平驿铺组沉积体系及旋回层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首次从龙门山区下泥盆统平驿铺组中,划分出河口湾、三角洲、滨岸和陆棚四个沉积体系和三个Ⅲ级T-R旋回层序。平面上,四个沉积体系组成了扬子板块西侧的古大陆边缘由过渡相区和滨岸相区相间分布的古地理格局;垂向上,两相区中的三个Ⅲ级T—R旋回层序也由不同的沉积体系组成,旋回层序的演化虽然受构造差异沉降影响,但仍以Ⅲ级海平面升降变化为主要控制因素,并具同步演化规律,可分别代表古大陆边缘活动型和相对稳定型的两种Ⅲ级T—R旋回层序模式。  相似文献   
219.
黔中三叠纪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瑞东 《地层学杂志》1997,21(2):141-145
通过对黔中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在二叠系—三叠系过渡层中发现了一系列的韵律层,并通过岩性岩相、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地层古生物学研究,认为过渡层中韵律层是远源火山碎屑重力流沉积产物,并据古生物、沉积学、地层学研究将过渡层归属于三叠系。原安顺组下部“大汪段”之上、下发现大量牙形刺化石,根据岩性及古生物特征,将“大汪段”归入大冶组。黔中—黔南中三叠统陆源碎屑体系的物源来自江南古陆;菊石、双壳类化石层是浊流作用形成的事件沉积层。  相似文献   
220.
王永标  黄继春 《地球科学》1997,22(4):369-372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结合最新的野外发现,特别是放射虫硅质岩的发现,对东昆仑造山带南坡小区,阿尼玛卿山小区及巴颜喀拉小区北部范围内沉积地层序列进行了重建,根据沉积组合在地层纵向序列上的变化,将本区古海洋在海西-印支斯的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浅特提斯海与阿尼玛洋的并存阶段,阿尼玛卿洋的闭合与巴颜喀拉海的诞生阶段,巴颜喀拉浊积盆地的形成阶段和陆内盆地磨拉石建造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