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93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102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167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混沌系统单变量可预报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李建平  丁瑞强 《大气科学》2009,33(3):551-556
对于n维的混沌系统, 不同变量的可预报性是不同的。为了研究混沌系统中单个变量的可预报性, 本文在以前提出的混沌系统整体的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基础上(李建平等, 2006), 引入了单变量的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及其相关统计量, 进一步完善了非线性误差增长理论。通过应用到几个混沌个例, 结果表明单变量的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及其相关统计量可以用来定量地研究多维混沌系统中不同变量的可预报性, 系统不同变量的可预报性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 而是单个变量的可预报期限与系统整体的可预报期限之比都近似保持一个常数, 但各个变量的常数值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2.
相互耦合同步法能使混沌系统同步,但是在混沌系统一个参数不匹配时该方法不能使超混沌系统同步.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超混沌系统参数不匹配情况下的同步,利用相互耦合法和自适应控制同步法在超混沌LC振荡电路中实现了混沌系统一个参数不匹配情况下的混沌同步.当超混沌LC系统两个参数不匹配,甚至超混沌LC系统两个参数相差很大的情况下,该方法均能使超混沌系统达到同步.  相似文献   
73.
针对大气系统的混沌特性,提出了10~30 d延伸期数值天气预报的策略思考。可预报性问题,实质上是时空尺度问题,10~30 d的预报虽然超出了逐日天气的可预报时限,但仍存在着可预报的分量。以数值模式为基础,阐述了10~30 d延伸期可预报分量的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可预报分量和混沌分量应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该设想可借鉴利用现有数值模式的变分同化系统,且无需构建新的模式,因此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4.
针对变形监测数据混沌序列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Volterra级数的混沌时间序列变形预测模型。经过相空间重构,确定合适的嵌入维数和延迟时间,输入Volterra级数自适应预测模型,然后得到变形量的预测值。将预测值与实际值及其他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基于Volterra级数的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精度较高,在变形预测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5.
利用33模Lorenz系统得到的"理想"混沌时空序列,作为时空混沌序列"发生器".通过状态空间重构,建立"场时间序列"局域近似预测模型,对资料空间分辨率,资料的长度、噪音,以及模型的参数选取等因素进行敏感性试验分析,了解时空混沌序列预测中误差产生和增长的一些影响因素.得到以下初步结论:对于理想混沌时空序列(33模Lorenz系统)而言,与系统相适应的资料空间分辨率和较长的资料长度都将会提高预测精度;可预报时效与资料长度之间近似服从指数关系.另外,在建立预测模型时,适当的邻近点数目,以及采用二阶映射关系和迭代法都可以有效地改善预测精度.对于加入噪音的混沌时间序列,通过"场时间序列"的局域近似方法和4阶自回归方法的预测试验的对比表明,前者显示了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以上结论可以有分析地应用于短期气候预测中.  相似文献   
76.
胡云锋  戴塔根 《湖南地质》1999,18(4):275-278
本文介绍了耗散结构理论、分形理论和混沌理论等非线性科学在地球科学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非线性科学在地球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了将非线性科学引入地球科学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7.
岩性储集层的混沌识别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正文  李琼 《矿物岩石》1999,19(2):81-85
本文从动力学系统原理出发,论述了混沌理论中的李指数法,并从地震剖面上提取李指数,并应用李指数来区分和识别储集层的岩性变化特征和含油气性。计算和应用研究表明,李指数随着相空间维数的增加容易趋于稳定值,这就使它预测地震序列横向变化的可靠性增大,这正是李指数预测岩性和含油气性的一个优越性。成功地应用实例表明,混沌识别技术是岩性储集层的一种有效识别技术,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8.
评述了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的最新进展,包括相空间重构、序列性质的鉴别、建模与预报,同时介绍了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79.
相空间相似预报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云  尹东屏 《气象科学》1999,19(1):73-78
本文针对相空间相似预报方法应用过程中存在需要同时确定时滞和维数的困难,引入历史预报准确率最高原则,提出了一种相空间相似预报的新方法。应用昆明站近百年(1901年~1992年)逐月雨量和气温时间序列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计算结果表明此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0.
地下水位的混沌和多重分形特征演化及其中短期预报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强  徐桂明  黄耘 《地震》1999,19(3):274-280
采用苏20井记录到的1995年7月1日至1997年6月30日地下水位观测数据作为研究的原始资料,计算并研究了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 MS 6.1地震前后地下水位系统混沌吸引子的关联维数D2、二阶熵K2和最大Lyapunov指数λ1,并用推广GP法研究了地震前后系统多重分形的广义维数谱Dq。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位系统为混沌系统,系统的自由度在3~16之间;地震过程中系统有降维减熵现象,震前广义维数谱Dq左半边曲线变陡,因而可被看作为强震前的前兆信息。此结果对今后在预报工作中认识地震前兆观测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和利用这些特征进行地震预报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