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1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198篇
测绘学   108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657篇
地质学   797篇
海洋学   16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5篇
自然地理   399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索旗  陈光杰  孔令阳  徐会明  李静  张涛  王露  周起  郑昕 《湖泊科学》2022,34(5):1735-1750
从1950s开始,云南地区部分湖泊受到了水文调控(如筑坝)和鱼类引入等流域开发活动的直接影响,湖泊水环境与生态系统结构已出现明显改变.开展浮游动物群落的长期生态响应评价有助于认识气候波动和人为胁迫的影响模式.本文选取云龙天池进行了沉积物记录分析,在重建过去100年环境变化历史的基础上开展了枝角类群落的多指标分析(物种组成、个体大小、生物量等),进一步结合多变量分析识别了枝角类群落构建的关键驱动因子.结果显示,云龙天池在过去100年间经历了明显的水位波动,约1962年以前水位较低,1950s起的水文调控(筑坝)导致湖泊水位波动上升,2006年以来略有下降.枝角类群落随水位波动呈现由底栖种向浮游种占优转变的模式,并在2006年以来底栖种略有增加.总体上,低水位时期底栖枝角类占优,高水位时期浮游枝角类占优.水体营养水平也对枝角类群落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在沉积物总氮和有机质通量上升时,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相对丰度和枝角类浓度都明显上升.枝角类象鼻溞个体大小表明,1969年鱼类引入后象鼻溞的壳长、壳刺长度、触角长度显著减小,反映了鱼类捕食压力上升的影响.本研究...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哈纳斯湖地区的地貌与湖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敏 《冰川冻土》1993,15(4):559-565
哈纳斯湖位于阿尔泰山深处,最大水深188.5m,平均水深122.1m。横断面具典型的箱形形态,在其底部存在现代活动地堑。湖盆的成因是强烈的构造断陷加上山谷冰川的创蚀及终碛垄的堰塞。随着终绩垄被出流下切,湖泊面积变小。  相似文献   
105.
鄱阳湖水面蒸发规律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闵骞 《水文》1994,(6):35-42
鄱阳湖水面蒸发规律初探闵骞(江西省鄱阳湖水文气象实验站)一、前言水面蒸发是湖泊与水库水量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地表水资源调查评价的主要内容。为给鄱阳湖水资源研究及鄱阳湖的开发和整治提供可靠的湖面蒸发资料,于1979年在鄱阳湖北侧的都昌县城郊建立了都昌...  相似文献   
106.
哥德堡事件在湖泊沉积物中的记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作者1991─1992年在江苏省高淳县固城湖沉积物岩芯中所取得的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结果揭示出两个反极性事件,其中位于12.5m左右深度、年龄为10307—9727aB.P.的一次反极性事件,可能是哥德堡事件(12000aB.P.前后)在该沉积物中的记录,其年龄上的差异可能是因测年误差所致;另一位于5.5m左右深度、年龄为7085—7005aB.P.的一次反极性事件,在目前国际上已报道的资料中尚无相应年龄的反极性事件可以与之对比,只有朱日祥等在北京房山地区泥炭层中所揭示出的一个年龄为4980─4770aB.P.的反极性漂移与之接近,但两者是否为同一事件的反映,甚或该事件本身是否真实存在,目前都还不能肯定,有待今后进一步工作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07.
可可西里地区乌兰乌拉湖湖泊环境变迁及古人类活动遗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可可西里地区及在乌兰乌拉湖所发现古人类活动遗迹的综合研究,认为乌兰乌拉湖地区自晚更新世末期以来,湖泊环境发生了由湿润(3×104aB.P.以前)──温暖(2×104aB.P.前后)──干暖(1×104aB.P.以前)──冷干(1×104aB.P.以来)的变化,湖水也产生了多次进退变化,与之相适应的古人类活动也发生了迁徒变化。  相似文献   
108.
气候变化对内陆湖泊影响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秦伯强 《地理科学》1993,13(3):212-219
  相似文献   
109.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