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31.
费利东  肖晓牛  肖娥  刘军  白涛 《现代地质》2020,34(3):579-587
滇中播卡铜矿床是著名“东川式”铜矿床的典型代表,但对其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认识存在争议。对矿区典型铜矿发育的金属硫化物进行硫和铅同位素组成分析,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硫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人占石铜矿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为1.6‰~10.7‰,指示硫以岩浆(火山喷发)作用为主要来源,并受到沉积作用影响。铅同位素测试结果则表明人占石铜矿、天生塘铜矿、竹箐凹子铜矿和白石岩铜矿中的铅主要来源于壳幔混合物质。综合前人研究和本次硫、铅同位素分析结果,认为播卡铜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幔,且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  相似文献   
32.
滇中砂岩铜矿成矿过程中水-岩反应的证据与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野外地质产状、岩石化学、有机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滇中砂岩铜矿成矿过程中的水-岩反应证据,阐明了成矿过程中水-岩反应的机理,其中包括渗滤作用、扩散作用、混染作用、交代作用、交代溶蚀作用、氧化还原作用和沸腾作用  相似文献   
33.
滇中地区砂岩铜矿矿物分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滇中地区砂岩铜矿形成于紫色层向浅色层过渡的氧化还原界面附近,矿体具明显的矿物分带,从紫色层向浅色层,金属矿物依次按赤铁矿→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变化,这种分带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为顺层分带,另一种为垂直分带,引起矿物分带的原因是由于具氧化性的含铜卤水和具还原性的含硫溶液相互反应,造成了不同矿物的先后沉淀。  相似文献   
34.
龙岗金垅顶子近代活动火山的岩石学与地球化学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樊祺诚  刘若新 《岩石学报》1999,15(4):584-589
距今1600 年前喷发的金龙顶子火山是龙岗火山群中一座最年轻的近代活动火山, 它的喷发物包括金龙顶子火山锥体 (海拔999.4m )、熔岩流及其广布的火山碎屑席 (四海火山渣层)。金龙顶子火山岩为单一的粗面玄武岩, 有着极为相似的REE和不相容元素分布模式, 87Sr/86Sr和143Nd/144Nd 分别变化于0.704846~0.704921 和0.512619~0.0.512646, 这反映了它们直接来自地幔源区, 岩浆上升过程极少演化和壳源混染, 具有较为原始的岩浆特点。年轻火山岩中的幔源捕虏体提供了该区存在相对低温 (~900℃) 含水的地幔。  相似文献   
35.
长白山火山区地壳S波速度结构的背景噪声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武  陈棋福 《地球物理学报》2017,60(8):3080-3095
利用探测深俯冲的中国东北地震台阵NECsaids的60个流动台与固定地震台2010年7月至2014年12月的垂向连续波形数据,采用地震背景噪声成像方法获得了研究区6~40 s周期的瑞雷波相速度分布,并通过相速度频散反演得到了研究区下方0~50 km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研究区下方地壳S波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和纵向不均匀性,浅部速度结构与浅表地质构造单元有较好的对应,深部速度结构较好地反映了区域火山活动及深部热物质作用的结构特征;在长白山火山下方9~30 km深度范围内存在明显低速区并有向下延伸的趋势,推测可能为长白山火山地壳岩浆囊;在龙岗火山下方12~30 km深度范围内发现较弱的低速区,可能代表火山喷发后的残留物,而在镜泊湖火山下方没有明显的低速异常,说明镜泊湖火山地壳内可能不存在部分熔融的岩浆物质.  相似文献   
36.
华北龙岗第四纪玄武岩:岩石成因和源区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华北克拉通东北缘龙岗第四纪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研究为大陆碱性玄武岩的成因以及源区的性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龙岗第四纪玄武岩为碱性玄武岩,具有类似 OIB 的 REE 和微量元素分配特征。岩石的 Sr-Nd 同位素轻度亏损(~(87)Sr/~(86)Sr=0.7044~0.7048,ε_(Nd)=0.6~2.1),具有 Dupal 异常的高放射性成因 Pb 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17.734~18.194,~(207)Pb/~(204)Pb=15.553~15.594,~(208)Pb/~(204)Pb=38.322~38.707)。这种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了原始岩浆起源于<70km 深度的地幔,并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橄榄岩、单斜辉石和钛-铁氧化物的结晶分异。岩浆源区中以来类似 MORB 软流圈物质的熔体为主,另外有少量来自 EM Ⅰ性质的富集岩石圈地幔以及俯冲流体/熔体的物质贡献,显示了深部岩石圈-软流圈一定程度的相互作用以及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岩浆源区多种端元组分的存在表明该地区岩石圈的减薄/置换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国土资源情报》2014,(9):F0002-F0002
吉林靖宇火山矿泉群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吉林省靖宇县,地处长白山龙岗火山群核心地带,由火山矿泉群园区、白山湖仁义景区、龙泉龙湾玛珥湖景区构成,总面积为382.78平方公里。于2004年1月由中国国土资源部正式授牌建立。公园内分布着72座气势宏伟的龙岗火山锥,18处奔腾不息的矿泉群,3个深邃莫测的玛珥湖,1个山水如画的白山湖,与茫茫林海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38.
吉林省南部辉南-靖宇地区第四纪碱性玄武岩中的地幔包体主要为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和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和方辉橄榄岩的平衡温度分别为770~1000℃和850~1025℃,对应的氧逸度 (fO2)值分别为FMQ -0.70至+0.34 (均值为FMQ -0.06) 和FMQ -0.46至+0.05 (均值为FMQ -0.15),它们与深海橄榄岩(abyssal peridotites)以及软流圈地幔的fO2相似。橄榄岩的fO2值,连同其全岩化学成分(如Mg#、Al2O3、CaO、Ni、Co和Cr)和矿物化学成分(如橄榄石的Fo、尖晶石的Cr#和Mg#,以及辉石的Mg#)特征,表明辉南-靖宇地区龙岗火山群下面的岩石圈地幔很可能是在晚中生代以来,伴随着华北克拉通和扬子板块的碰撞以及来自东侧太平洋板块和北侧蒙古-额霍次克(Mongolo-Okhotsk)板块分别向西和向南的俯冲叠加,原来的古老岩石圈失衡、塌陷(拆沉?),取而代之的深部软流圈底辟、上涌,又经历了低度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39.
滇中中晚元古代铜铁矿带成矿规律与找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琳 《云南地质》2011,30(3):255-260
滇中元古代铜铁矿带集中分佈东川、武定、易门、元江等多个大、中型矿床。中、晚元古代昆阳古陆间裂谷,在演化过程中发生火山喷流沉积、热水沉积、蒸发成岩、炭泥质吸附、热液改造和碎屑堆积等成矿作用,形成"四楼一梯"的裂谷成矿系列和矿床组合模式。深入分析"裂、火、构、盆、层、相"等成矿条件确定远景区,找矿方法应重视基础、分析差异、综合找矿。  相似文献   
40.
滇中地区中元古界"昆阳群"、"东川群"的地层层序是长期争议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本次在峨山地区东川群黑山组中发育的厚近5m厚的流纹质碎斑熔岩采集样品D0023一件,选出120余粒锆石,获得的锆石LA-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569. 2±4. 5) Ma。样品锆石的Th/U值均大于0. 5,具有清晰的振荡环带结构,均为岩浆成因的锆石,表明东川群黑山组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属非造山相关的火山岩系,可能是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作用在扬子陆块的响应,为东川群的地层时代和层序研究增添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