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7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386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71.
为查明滇西三江构造带及邻区复杂的构造特征,并揭示该区深部电性结构,沿福贡—巧家布设了一条长约410 km的大地电磁剖面.共观测到61个物理点,其中宽频大地电磁测点41个,长周期大地电磁测点20个.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反演,得到了沿剖面的壳幔电性结构模型.并结合研究区内区域地质资料及其他地球物理资料,对剖面所经过的各个主要地质构造单元及主要断裂带进行了综合解释.电性结构模型揭示沿剖面地壳电性层次复杂,深部电性结构由西往东呈分块展布,横向变化大,壳内广泛发育低阻异常.在中甸构造带(香格里拉地块)和盐源—永胜构造带深部壳幔存在大规模低阻异常,这可能与地下局部熔融体和地热流有关;康滇构造带壳幔存在大规模高阻异常,表明地壳中曾经有地幔物质侵入;在大凉山构造带地下10~50 km深处存在一呈横向“半月形”展布的低阻体,电阻率值不满10Ωm,结合地质资料与前人的研究成果,推测该低阻体成因应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管道流”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472.
笔者在滇西地区进行新构造运动研究时,用煤的镜质组反射率(Rm)定量计算了滇西高原上新世末的隆升幅度,结果为1500~1700m左右。 煤的镜质组反射率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和有效作用时间,在测得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并确定有效作用时间后,利用 N.H.Bostick等(1979年)所作的有效受热时间、最高岩石温度与镜质组反射率之间的关系图,可计算出成煤时的最大古地温(T)。  相似文献   
473.
谭筱虹  朱志 《云南地质》1999,18(2):122-126
滇西三江地区第三系主要分布于走滑断裂两侧的构造盆地中,其变形主要是由走滑断裂活动引起的地层褶皱、挤压逆冲-推覆,同时发育张性断裂、层间滑动等伸展构造,这些均是新生代陆内变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74.
滇西新生代以来地壳活动趋势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峰  薛传东 《云南地质》1999,18(2):144-154
新生代特别是第四纪以来,滇西地壳的活动强度在加剧:山脉、高原的构造隆升速率从全新世以前的0.3 ̄1.7mm/a变为全新世以来的2 ̄7mm/a;全新世以来盆地的构造沉降速率较更新世增长1 ̄2个数量级;断裂(以红河断裂为例)在第四纪错移速率不断加大;现代地壳应力值高、构造变形速度快、地震活动是度加剧、地热流异常明显。地壳活动性的加强,将造成滇西地势格局和山地地质灾害问题进一步恶化、湖泊加速收缩、区域稳  相似文献   
475.
滇西北固东一瑞滇盆地第四纪沉积物类型多,层序全,其中砂锡资源丰富。在此进行第四纪地层研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际意义。本文对该盆地的第四纪地层进行了详细划分,并对环境演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76.
在滇西鲁甸地区金沙江结合带新发现退变榴辉岩,其在野外呈透镜体状产于石榴子石白云母石英片岩中.利用电子探针及激光拉曼分析发现石榴子石和锆石中残留绿辉石包体.石榴子石及基质中的白云母为多硅白云母(Si(p.f.u)=3.27~3.53),指示岩石经历了高压变质作用过程.石榴子石发育进变质生长成分环带.岩相学及矿物化学特征显示,退变榴辉岩大致经历了进变质角闪岩相、峰期榴辉岩相、早期退变质以及晚期强退变这4个世代矿物组合,各阶段典型的矿物组合依次为Grt+AmpI+Qtz、Grt+Omp+Rt+Qtz+Phe、Pl+Di+AmpⅡ+Ilm+Spn+Qtz、AmpⅢ+Pl+Czo+Ilm+Qtz.该新发现对金沙江结合带复杂的变质演化P-T-t轨迹样式及年代格架、以金沙江洋为代表的整个西南三江地区古特提斯洋-陆俯冲-碰撞-造山的复杂构造演化历史以及微陆块的拼贴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素材和更多的约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477.
韦诚  戚学祥  沈辉  吉风宝  任玉峰  刘旭峰 《岩石学报》2020,36(10):3117-3136
龙陵-瑞丽早白垩世流纹岩带断续延伸约100km,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是揭示怒江洋演化及腾冲与保山地块关系的重要证据。笔者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对本区流纹岩开展了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流纹岩具有高硅贫钠、高钾钙碱性和高分异特征;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布在129~123Ma区间,代表流纹岩的喷发时代。流纹岩锆石εHft)值分布于-12.3~-6.3之间,对应的地壳模式年龄为1591~1826Ma;其微量元素蛛网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和Nb/Ta比值、Th/U比值等与大陆中上地壳相似;岩石中无斜长石斑晶、Sr含量极低以及在Al2O3/(MgO+FeOT)]-[CaO/(MgO+FeOT)]和Rb/Ba-Rb/Sr图解上,样品都分布在变泥质岩部分熔融区;表明流纹岩岩浆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其低钠是源区中斜长石含量低或斜长石未参与部分熔融造成的。流纹岩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Th、U和K)富集,Nb、Ta、Ti、P和Sr强烈负异常;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样品全部落在活动大陆边缘区;在空间上,这些流纹岩呈带状分布,构成俯冲增生杂岩带的一部分,并与同时代侵入岩紧密相邻,成因上类似于区域内同期S型花岗岩。这些特征表明研究区内流纹岩与高黎贡构造带内同时代花岗岩类相似,形成于俯冲的大陆边缘弧环境,即幔源岩浆底侵至下地壳,这一过程提供了足够的热源使壳源物质(可能为富云母、贫斜长石的变沉积岩类)发生部分熔融生成酸性岩浆,它们在经历了高度的结晶分异后喷出地表形成低钠流纹岩,并在弧前或弧间盆地内被浅海相碎屑沉积物覆盖。  相似文献   
478.
通过对北衙矿区构造地质特征和侵入体构造特征的野外详细调查,并结合前人的科研成果,系统总结了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的特征,构建了矿区成矿构造的空间格架,建立了成岩成矿构造有序、配套的矿床成矿构造系统.研究认为燕山期-喜马拉雅早期形成的SN向北衙向斜和断裂、EW向隐伏断裂、层间破碎带、富碱斑岩侵位形成的接触带...  相似文献   
479.
滇西保山南部早中奥陶世沉积缺失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的1:5万区调工作发现,在滇西保山南部地区缺失早中奥陶世沉积,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重大地质问题,因为过去认为施句地层小区的寒武一奥陶纪为连续沉积。  相似文献   
480.
对滇西地区金沙江—红河富碱岩浆岩带内发育的剑川、玉召块和老君山岩体进行了岩相学、全岩主量、微量元素和Li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3个岩体都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弱Eu元素异常。上述3个岩体的δ7Li值分别为0.70‰~6.48‰、0.50‰~5.89‰、3.73‰~4.28‰。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认为玉召块岩体具有埃达克质特征,来源于增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在成岩过程中有少量的铁镁质岩浆注入,并在岩浆上升过程中混染了中上地壳物质,剑川和老君山岩体则是交代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持续分异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