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0篇
  免费   561篇
  国内免费   1177篇
测绘学   19篇
地球物理   213篇
地质学   4226篇
海洋学   93篇
综合类   230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2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4篇
  1946年   4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51.
甘肃西秦岭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火山作用及其构造含义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钾霞橄黄长岩是一种产于大洋和/或大陆环境,尤以大陆裂谷最为多见的超钾质火山岩,也是世界上出露最少的火成岩之一,目前世界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这类岩石的报道.甘肃西秦岭新生代火山岩是我国目前唯一有报道的钾霞橄黄长岩产区.本文详细介绍了西秦岭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及深源包体的岩石学特征,提供了该区13个岩体30个具代表性的全岩化学和主要矿物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6个具代表性的Sr,Nd,Pb同位素分析结果,以及2个火山岩全岩Ar/Ar同位素定年结果.研究表明西秦岭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主要是中新世火山作用的产物.火山岩的化学成分贫SiO2和Al2O3,富MgO,CaO,TiO2和(K2O+Na2O),以及具有高的[MgO]值(平均大于68)和NNiO 含量(平均在0.3%以上).火山岩中含有丰富的深源包体,岩石的结晶程度很差.所有这些表明西秦岭存在原生钾霞橄黄长岩浆.而且本区钾霞橄黄长岩与碳酸岩密切共生,显示了典型的大陆区钾霞橄黄长岩的特征.火山岩的∑REE在365×10-6~649×10-6之间,其中轻稀土总量(∑LREE)达319×10-6~569×10,尤以强烈富集大离子轻石元素(K、Rb、Sr、Ba)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等)为特征.火山岩具有相对高的143Nd/144Nd值(0.512768~0.512911),相对低的87Sr/86Sr值(0.70412~0.70525)和206Pb/204Pb(18.418~18.625).εNd介于+1. 8209~+2.1002之间,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5.476~15.551和38.618~38.792.本区火山岩的Sr,Nd和Pb同位素与东非裂谷,意大利,德国等地的钾霞橄黄长岩不同,也与青藏高原周边其它地区的钾质火山岩不同.结合火山岩中深源包体温压计算结果,以及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大地构造背景及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对火山岩产出的构造环境及起源和成因进行了初步讨论.提出本区钾霞橄黄长岩火山作用是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后青藏高原强烈隆升在周边地区的反映,本区原生钾霞橄黄长岩岩浆直接起源于地幔,其成因与岩石圈伸展的条件下,岩石圈底部热边界层(TBL)的低度部分熔融有关.这种热边界层(TBL)在发生岩浆作用之前是被来自软流圈深部的流体和/或熔体交代富集过的地幔.  相似文献   
952.
宁芜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40,自引:30,他引:40  
王元龙  张旗等 《岩石学报》2001,17(4):565-575
宁芜早白垩世火山岩由中基性成分组成,与碱性玄武岩比较,火山岩贫Ti,Fe,富K和LREE,Na2O/K2O近似等于1,在SiO2-K2O图中龙王山组的全部和大王山组的大部落入橄榄玄粗岩区域,属于橄榄玄粗岩系列,为富集LILE和水的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宁芜火山岩产于板内环境,富钾质岩浆的形成可能与软流圈地幔上涌和岩石圈的伸展-减薄或裂谷作用有关。宁芜火山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Ti,Nb(Ta)具负异常。宁芜火山岩底部的龙王山组和主体大王山组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大王山组相比,前者更富Rb,Ba,K,而相对贫LREE(La,Ce,Nd),Eu,Sr,Isr较高,εNd(t)较低。由于龙王山组层位低,大王山组层位高,不可能解释为分离结晶作用的结果,而只能说明在火山岩喷发的早期阶段(龙王山组),岩浆穿过陆壳上升过程中与围岩发生过混染作用,从围岩中带入较多的K、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从而使得Isr较高和εNd(t)较低。龙王山组SiO2-K2O不具相关性也说明陆壳混染的影响。至宁芜火山岩喷发的极盛时期(大王山组),岩浆与围岩的混染程度降低,Isr和Nd(t)值更接近岩浆的初始组成。据了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许多晚中生代的埃达克质岩出露,埃达克质岩来自加厚的陆壳底部,需要很高的温度才能使下地壳基性岩发生部分熔融。宁芜一带火山岩的大规模喷出,表明在早白垩世初期该区地幔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可能有大量橄榄玄粗质岩浆底侵到下地壳底部,烘烤下地壳使之熔融形成埃达克质熔浆。  相似文献   
953.
内蒙古朱拉扎嘎金矿床中火山岩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朱拉扎嘎金矿是华北地台北缘西段中-新元古代变质岩系中发现的第一个大型金矿,长期以来认为金矿所地层是稳定的盖层性质沉积。然而,笔者近期在赋矿地层中发现了大量酸性火山岩,这也拉善台隆中-新元古界盖层中的首次发现。它们可进一步细分为霏细岩、粗面流纹岩和石英角斑岩,具有海底深源特点。其Sm-Nd同位素模式年龄分别为1187Ma和1293Ma,表明属中元古代,这些火山岩和金的成矿作用具有较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54.
955.
刘逸  王占生 《沉积学报》1997,15(2):145-149
运用棒色谱TLC-FID和油显示仪OSA对塔中四号构造TZ4、TZ402及TZ401井石炭系岩芯进行密集采样分析(约3个/m),并选择典型原油进行GC、GC/MS和碳同位素分析。研究表明,石炭系储层油族组成在横向和纵向上都存在明显的非均质性;纵向上可分为三段:CⅢ1(油层段);CⅢ2CⅢ3(油水同层段),CⅢ2CⅢ3中局部含油率较高的层段可能有试油价值。推测原始油藏可能受喜山阶段的构造运动破坏,CⅢ3油气发生过自西向东的再分配,CⅢ2油气则沿断层向上溢出,形成现今具两期古油水界面的油水系统格局。据横向上存在的成熟度差异,推测来自下古生界的主力油源注入方向可能是由北西向南东;但色谱和碳同位素等资料反映TZ401井所在的1号高点可能有另一次要的源自上古生界的原油混入。  相似文献   
956.
主要讨论火山岩和相关侵入岩地区金矿的形成机制问题.把整个成矿系统分为成矿热流体体系和控矿环境两部分.把热流体分为近地表和高侵位两类岩浆-热流体体系;把控矿环境划分为火山中心、高侵位岩体和复合在其上的构造破碎带等6类控矿系统,全面分析了各类控矿系统内具有共性特征的物质-能量综合场,指出金矿的形成过程也是成矿热流体体系与控矿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过程;金的局部富集不仅取决于体系与环境之间、体系内部各因素之间和外部各控矿条件之间的耦合程度,而且也与金元素大范围、长时间充分补给和小范围局部富集的时、空条件有关.作者把这套认识概括为“内外多元耦合、四维局部富集”的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957.
西藏羌塘地区火山岩主要见于第三系石坪顶组,主要岩石类型是呈熔岩被产出的火山熔岩,包括辉石粗安岩、角闪粗面岩、角闪英安岩、黑云母英安岩等,其次可见次火山岩相的黑云母英安质碎斑熔岩和黑云母粗面质碎斑熔岩,以及辉石黑云母花斑岩.它们均为陆相中心式喷发的产物.岩石化学上属钾玄岩组合,可进一步分为钾玄岩系列和高硅钾玄岩系列,具非常典型的二元岩浆混合成因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其REE及微量元素特点表明二元岩浆混合前两个端元岩浆分别来自幔源和壳源.这些火山岩岩浆热事件对盆地有机烃类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是有利的,而破坏作用仅仅发生在火山机构附近  相似文献   
958.
东升庙矿床狼山群二组含矿地层中石英钠长浅(变)粒岩类(Ⅰ类,w(SiO2)=70.47%~73.02%)、黑云钠—更长片岩类(Ⅱ1类,w(SiO2)=52.00%~54.43%)和钠—更长绿泥(角闪)片岩类(Ⅱ2类,w(SiO2)=47.44%~48.86%)具如下特征:(1)稳定呈层产出,并与上、下相邻地层一道褶皱、变形;(2)含有变余斑晶和晶屑;(3)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4)多种岩石化学图解一致表明它们是正变质岩;(5)Ⅰ类与Ⅱ1类呈上、下层关系连续产出等特征,确认它们都是变质火山岩夹层,并具有“双峰式”组合.研究表明本矿床形成于元古宙大陆边缘的裂谷盆地.  相似文献   
959.
采用^40Ar/^39Ar法和激光微区等时线方法,对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利文斯顿岛东部产生的鲍勒斯山组火山岩重新进行了年龄测定。结果表明,45D安山质熔岩和262玄武安山质熔岩的等时年龄分别为(105.62±2.11)Ma和(111.48±2.23)Ma,其^40Ar/^39Ar初始比与尼尔值相当,岩石中不含过剩氩,表明等时年龄代表岩石真正的形成年龄,脉状产出的A9352细晶岩的^40Ar/^39Ar  相似文献   
960.
海相火山岩的分类,一直存在三分法和四分法之争。根据实际工作中积累的大量岩石化学全分析结果,进行群分析,根据枝状网的趋向,提出海相火山岩四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