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9篇
  免费   981篇
  国内免费   1165篇
测绘学   716篇
大气科学   896篇
地球物理   781篇
地质学   2445篇
海洋学   916篇
天文学   84篇
综合类   392篇
自然地理   52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375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5年   3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2篇
  1949年   2篇
  194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本文以江西某地红柱石矿矿物组合为依据,研究了影响红柱石石溶解率的因素,确定了测定红柱石含量的化学物相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2.
吴大清  彭金莲 《地球化学》1996,25(3):242-250
合成PbS和ZnS对Ag^+、Cu^2+、Cd^2+、Fe^2+、Mn^2+、Mg^2+、Sb^2+和Bi^3+等离子吸附量与温度关系的实验研究表明,其遵从Kelvin公式:在A类吸附,即抗衡离子交换型吸附中,温度上升,其吸附量升降由反应热决定,本实验中A类吸附多为上升型;而大部分B和C类吸附,即朗谬尔型及反朗谬尔型的吸附量则随温度上升呈指数下降。例外的仅有PbS对Bi^3+离子的吸附,其吸附量随  相似文献   
153.
本文通过悬移质输沙率及河床质颗分资料间接推算全沙输沙率,在淮河干流尚未全面开展推移质输沙率测验的情况下,是获得全沙资料的一种途径,可供研究泊岗引河变迁,河道整治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4.
155.
156.
姜志群  王佩兰 《水文》1996,(6):56-58,44
以实测水位和计算水位误差绝对值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用修正后的Newton-Laphson迭代法率定河道洪水演进有限差分模型的参数。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了非常有效,且用该方法优化得出的n分布与实际分布相似。  相似文献   
157.
加强国外承包地质工程的成本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唯一有效途径,本量利分析法直观定量地明确了此项任务。本文以有关数据为基础介绍了该方法在国外承包地质工程中的应用,据此指出了加强成本管理的核心 。  相似文献   
158.
沉降量约束下的黄骅裂谷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计算覆盖整个黄骅裂谷200口人工井沉降量的基础上,总结本区二种基本沉降曲线模式,统计出热沉降与初始沉降之比为0.6,依此为约束条件与大陆岩石圈伸展的地球动力学正演模式进行对比,与简单剪切模式预测的热沉降与初始沉降之比值及几何效应更接近,进一步证实黄骅裂谷以简单剪切机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模式更合理,这与著名的纯剪模式形成的北海伸展盆地不同。  相似文献   
159.
关键 《吉林地质》1997,16(2):65-70
通过运用大功率激电在二密铜矿发现新矿体的讨论,表述了二密铜矿床的地质背景,总结了该矿的成矿类型,强调在充分研究地球物理条件的前提下,恰当地选用物探方法、合理进行工作部署是取得找矿突破的重要一环。指出随着成矿理论的发展,认识亦不断深化,老矿区仍存在一定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60.
在计算覆盖整个黄晔裂谷200口人工井(包括少部分探井)沉降量的基础上,总结本区二种基本沉降曲线模式。统计出热沉降(St)与初始沉降(Si)之比为0.6,依此为约束条件与大陆岩石圈伸展的地球动力学正演模式进行对比,与简单剪切模式预测的热沉降与初始沉降之比值及几何效应更接近。进一步证实黄骅裂谷以简单剪切机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模式更合理,这与著名的以纯剪模式形成的北海伸展盆地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