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1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36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鲁西泰山岩群柳杭岩组中,典型变质枕状玄武岩出露在济南章丘的团员沟村西一带。本文对变质枕状玄武岩的野外地质和岩相学特征,作了详细描述。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岩枕内部既有原生斜长石(An>30),又有绿片岩相变质形成的钠长石(An<10)。侵入柳杭岩组的片麻状奥长花岗岩中的岩浆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707±9Ma,它限制了泰山岩群形成时代不晚于2.71Ga。  相似文献   
52.
北淮阳构造带位于大别造山带北缘 ,其中东段安徽境内变质构造地层佛子岭岩群对北淮阳带区域构造研究至关重要。研究表明 ,以原黄龙岗岩组为界 ,佛子岭岩群上、下部早期构造变形明显不同。佛子岭岩群下部郑堂子岩组、仙人冲岩组、祥云寨岩组发育以固态流变为特征的褶叠层构造 ,形成于地壳伸展构造体制下 ,是横向构造置换作用的产物。佛子岭岩群上部诸佛庵岩组、八道尖岩组、潘家岭岩组表现为纵弯褶皱变形 ,构造置换不彻底 ,局部保留有原生沉积结构构造 ,形成于地壳收缩构造体制下 ,是纵向构造置换作用的产物。因此 ,文中将原佛子岭岩群解体为下部卢镇关构造混杂岩带和上部诸佛庵岩群 ,原黄龙岗岩组构造片岩为两者之间的近水平的韧性剪切拆离滑脱带  相似文献   
53.
正秦岭造山带是华北陆块和扬子陆块及其间的微陆块经历了多期拼合而形成的,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史,前人已对其形成与演化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在许多方面的研究仍未获得统一的认识(张国伟等,1988;张本仁等2002)。秦岭岩群是北秦岭造山带的主体,保存了复杂的变质变形记录,准确有效地获取和判断其基底岩石的形成和变质时代是探讨秦岭岩群乃至整个秦岭造山带形成  相似文献   
54.
本文报道了青藏高原北拉萨地块纳木错西缘变质辉长岩和花岗片麻岩的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变质辉长岩和花岗片麻岩的原岩形成时代分别为720±6Ma和732±7Ma,相当于新元古代中期。变质辉长岩为钙碱性系列,具有Nb、Ta和Ti负异常,与岛弧玄武岩类似。变质辉长岩中锆石具有较高的εHf(t)值(+5. 2~+9. 7),应当是源自俯冲环境下相对亏损的地幔楔。花岗片麻岩原岩为I型花岗质岩石,并且具有较为均一的锆石εHf(t)值(-3. 3~+0. 3),可能形成于地壳内古元古代变质火成岩的部分熔融作用。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变质辉长岩和花岗片麻岩的原岩应当形成于新元古代中期的洋壳俯冲消减过程。北拉萨地块上的前寒武纪岩浆和变质记录与东非造山带的活动时限较为一致,因而北拉萨地块可能与东非造山带具有亲缘性。  相似文献   
55.
甘肃白石头沟石墨矿位于阿尔金南缘敦煌地块,赋存于前寒武纪敦煌岩群大理岩和石英片岩之中,目前圈定矿体33条,主要矿体2条。作为研究白石头沟石墨矿理想地层的敦煌岩群,是一套以变质碎屑沉积岩和变质基性岩为主的变质岩浆杂岩。本文从矿床角度出发,立足于区域地质勘查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对白石头沟石墨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及矿体特征、组合样化学分析、矿石矿物赋存状态及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矿床的成因进行初步探讨并归纳区域找矿标志。研究表明,白石头沟石墨矿可分为大理岩型和石英片岩型两种类型,是古元古代经历区域动力热液变质作用而形成的沉积变质型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变质碎屑沉积岩类的原岩(海相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本身,成矿环境为古老活动大陆边缘。找矿标志具有特定层位、岩性、矿化及物探特征。  相似文献   
56.
宝音图隆起的构造归属仍然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兴蒙造山带中的微陆块,也有观点认为是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作为宝音图隆起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宝音图岩群的形成时代、构造归属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宝音图岩群3件石英岩样品进行锆石U-Pb同位素测试,在一岩组(石英岩和石英片岩岩组)、二岩组(石英岩岩组)、三岩组(片岩岩组)中分别获得较可靠的碎屑锆石最小谐和年龄为1 284 Ma、1 319 Ma、1 395 Ma,代表各岩组的沉积上限.结合侵入宝音图岩群中的变质基性脉岩的锆石U-Pb年龄为895.5±6.8 Ma,将研究区宝音图岩群一-三岩组的沉积时代大致限定在895.5~1 284.0 Ma之间,位于中元古代晚期至新元古代早期;可以和相邻区域大致形成于同一时期的阿拉善地区阿拉善群、白云鄂博地区白云鄂博群上亚群、化德-康保地区化德群上亚群对比.斜长角闪岩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形成于大陆边缘裂谷环境,可能为Rodinia超大陆裂解在本区的响应.宝音图岩群与邻区同时代沉积建造的碎屑锆石年龄谱较为相似,其主要峰值反映的地质事件与华北克拉通所经历的主要构造-热事件可以较好对应,说明宝音图岩群的物源来自于华北克拉通,为华北克拉通边缘的沉积.宝音图隆起应当为华北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7.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在北秦岭双龙-夏馆地区精确圈定出大面积榴闪岩,榴闪岩常以似层状、条带状、豆荚状和透镜状产于秦岭岩群郭庄岩组混合片麻岩内,空间上可划分三个带:南带与松树沟一带的麻粒岩构成一个较宽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北带则与官坡-双槐树一带的榴辉岩构成一线,而中带向西可能延伸至丹凤大寺沟一带。区内榴闪岩主体受秦岭岩群郭庄岩组的展布形态控制,呈面状遍布于整个郭庄岩组内,而非局限于某一侧或两侧,暗示秦岭岩群可能整体卷入早古生代的俯冲和碰撞作用。野外宏观特征、岩相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榴闪岩原岩为辉长岩,成岩年龄为654.1±5.6Ma、656.1±6.7Ma,获得峰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年龄为472.9±6.0Ma、485.0±33.0Ma,其后分别在455.4±9.0Ma、416.7±1.9Ma和401.1±6.2Ma遭受了多期次退变作用的叠加。结合区域研究成果,初步认为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基性岩石的原岩至少存在于新元古代中期和晚期,其成岩时代分别与扬子地块北缘新元古代中、晚期的镁铁-超镁铁质岩床群一致,并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而两者是否为同一大地构造背景下的同期侵位的产物,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8.
西昆仑山甜水海钻孔氧化铁指标的R/S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周厚云  李世杰 《冰川冻土》1999,21(2):136-140
运用R/S分析法,对经过等时处理的甜水海钻孔氧化铁3项指标FeO、Fe2O3及其比值FeO/Fe2O3进行了分析计算,其指标都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Hurst指数H分别为:Fe2O3为0.76,FeO为0.85,FeO/Fe2O3为0.65,它们都大于0.5。反映了该地区过去20多万年来气候环境变化存在持续性。3者Hurst指数存在差异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可能说明它们反映气候环境演化持续性强度  相似文献   
59.
西藏察隅地区出露一套由片岩、片麻岩、变粒岩夹斜长角闪岩及大理岩等组成的中深变质岩系。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及原岩建造的研究,并采用构造—岩层—事件方法的分析与对比,新建立了墨色同岩组和蛇躲岩组两个岩石地层单位,统称为德玛拉岩群。依据SmNd法年龄2145~2264Ma将其时代确定为古元古代。该岩群与印度马德拉斯和斯里兰卡形成于2300~2100Ma的孔达岩系十分相似,可能是冈瓦纳古陆核北缘的一套浅海相沉积  相似文献   
60.
扬子克拉通北缘米仑山地区前震旦纪变质岩系由后河岩群,八角树片麻杂岩和火地垭群组成,研究表明,本区前震旦纪至少发育4期区域变质作用和1期线性动力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