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1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329篇
海洋学   9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采用探针药物法研究磺胺甲基异噁唑(SMZ)、甘草及连翘对牙鲆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活性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将牙鲆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SMZ组、甘草组和连翘组。依次每日口灌0.9%的生理盐水、口灌SMZ150mg/kg·bw、甘草30mg/kg·bw和连翘100mg/kg·bw。连续6d后,第7天时4组牙鲆同时一次性腹腔注射探针药物氯唑沙宗。分别于注射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血。通过HPLC检测探针药物的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间接评价各组对CYP2E1酶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氯唑沙宗在4组牙鲆体内代谢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甘草组和连翘组氯唑沙宗的半衰期分别增加了0.311倍和0.799倍,均差异极显著(P〈0.01);SMZ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药时曲线下面积SMZ组与对照组比较减少了0.277倍,甘草组增加了0.286倍,差异均显著(P〈0.05);连翘组增加了0.865倍,差异极显著(P〈0.01)。总清除率(CL)SMZ组增加了38.83%,连翘组减少了46.88%,均差异极显著(P〈0.01);甘草组减少了21.22%,差异显著(P〈0.05)。说明甘草,连翘对牙鲆CYP2E1的活性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连翘的抑制作用高于甘草,SMZ对牙鲆CYP2E1的活性具有诱导作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2.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孔雀石绿、亚甲基蓝、制霉菌素、达克宁、里劳素等抗真菌药,对远海梭子蟹离体卵孵化及幼体培育的影响.结果发现,孔雀石绿和里劳素的抗真菌效果较好,它们的最适浓度分别为0.2×10-6,0.1×10-6.  相似文献   
83.
唇软珊瑚胆甾烷的抗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正濂  刘清 《热带海洋》1999,18(2):27-32
从中国南沙群岛附近海域采集的唇软珊瑚提取的新结构化合物-唇软珊瑚胆甾烷(24-亚甲基-3β、5α,6β,19-四羟基-5α-胆甾烷)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介导小鼠的毛细血管通透性,鸡蛋清所致大鼠足肿胀,大鼠棉球肉芽肿等炎症有显抑制作用。抗炎机制研究表明:唇软珊瑚胆甾烷能显抑制大鼠炎症中致炎因子前列腺素E2(PGE2)和组胺的生成。同时对炎症足中的丙二醛的生成也有抑制作用。外源性花生四烯酸可  相似文献   
84.
建立丁胱亚磺酰亚胺(L-Buthionine Sulfoximine,BSO)排空小鼠肝组织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模型,研究噻唑烷酸(N-acetyl-glucosamine-thiazolidine-4(R)-carboxylic acid,GlcNAcCys)提高肝组织GSH含量,保护肝脏免受外源性毒物、药物损伤的可能机制。正常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SO组及GlcNAcCys不同剂量组小鼠注射BSO(6mmol/kg体质量,i.p.)。2 h后,正常对照组和BSO组注射生理盐水,GlcNAcCys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GlcNAcCys(200、4009、00 mg/kg体质量)。6 h后,用Ellman’s法测定肝匀浆总巯基(Total Sulfhydryl,T-SH)含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GSH含量;用试剂盒检测肝匀浆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RT-PCR法检测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lutamyl-L-cysteine Ligase,GCL)基因表达。GlcNAcCys能够提高肝匀浆中T-SH和GSH含量,增强抗氧化酶GR、GST活性,RT-PCR结果显示,GlcNAcCys能够诱导GCL mRNA的表达。GlcNAcCys能够提高肝组织T-SH、GSH的含量,增强GST、GR酶活力,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保护肝脏免受毒性中间代谢物的损伤。GlcNAcCys提高肝组织T-SH、GSH含量的机制与其诱导GCL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5.
三疣梭子蟹HMGR基因的克隆及其在蜕皮中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 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R)在甲壳动物蜕皮调控中的作用,采用RT-PCR和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得到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HMGR基因的c DNA序列(Gen Bank登录号:KF280756)。该序列全长2575bp,包括一个53bp的5′端非编码区,一个686bp的3′端非编码区和一个长度为1836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11个氨基酸。该氨基酸序列与已公布的美洲海鳌虾HMGR氨基酸序列相比一致性达65%,具有Ⅰ型HMGR保守催化区域、两个HMG-Co A结合基序和两个NADP(H)结合基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分析三疣梭子蟹HMGR基因的组织差异表达及在蜕皮周期中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表明HMGR基因在三疣梭子蟹大颚器(MO)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其它组织中表达量均极低;在三疣梭子蟹蜕皮周期中,大颚器中HMGR基因的表达量自A期至D0亚期升至最高,然后下降,至D4亚期最低。验证了大颚器是三疣梭子蟹合成甲基法尼酯的唯一器官,表明HMGR在三疣梭子蟹蜕皮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6.
红树蚬(Polymesoda erosa)作为一种主要栖息于潮间带的沼泽地或红树林的双壳贝类,近年来很多研究都证明其具有做为海洋污染监测指示物种的潜力。红树蚬受六溴环十二烷(HBCD)不同浓度(0、0. 086、0. 860、8. 600μg/dm~3)及不同天数(1、3、11、15、22 d)胁迫后,从转录组上调文库中挑取6个线粒体编码基因: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Ⅲ(COXⅠ、COX Ⅲ),NADH脱氢酶亚基Ⅰ、Ⅲ(ND Ⅰ、ND Ⅲ),细胞色素b(Cyt b),无机焦磷酸酶(PPase),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各基因在红树蚬各组织内的表达情况,因为基因不稳定性,利用β-actin作为内参对各目的基因所得数据进行均一化处理。结果发现:6个基因在HBCD胁迫后都有转录且差异表达。经生物统计学分析,胁迫后鳃及肝胰腺组织中各基因的表达量较对照组中有显著变化,总体上随着胁迫天数及浓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但当胁迫浓度过高时,因线粒体产生的应激能力有限,表达量反而降低。最后从酶复合物在呼吸链、ROS生成、ATP合成中的作用等各方面分析了HBCD胁迫导致线粒体基因表达变化的原因,为进一步开展分子毒理研究和开发分子生物标志物在海洋监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7.
济阳坳陷古近纪咸化层段甲藻甾烷和C31甾烷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济阳坳陷古近纪咸化层段源岩的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发现,沙河街组一段、沙三段和沙四段上亚段源岩中发育了可以指示海侵发生的甲藻甾烷和C31甾烷分子化石,并且C31甾烷通常出现在水体盐度更高、海侵程度更大的环境中,从而推测三个层段的咸化与海相关。  相似文献   
88.
原油中萘系物柱色谱快速分离技术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发展了一种易于操作、经济成本低的原油中萘系物的快速分离技术.色谱质谱检测结果表明,该技术能使原油中萘系物组分得到完整的分离,解决了总芳烃组分色谱质谱分析中由于共溢出现象严重导致的多取代甲基萘参数难以准确获取问题,并为萘系物单分子碳同位素的正确测试奠定了基础.该方法用量少,分离精度高,不仅适用于原油样品,同样适用于其他沉积物有机质样品.作为一个应用实例,对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典型原油烷基萘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脑梗死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的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5年8月期间在笔者医院住院就诊的4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糖尿病患者181例,非糖尿病患者269例,另外选择285例笔者医院门诊部健康的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焦磷酸测序的方法检测分析MTHFR基因C677T的多态性,并分析各基因型与Hcy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的MTHFR基因型分布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T基因的频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7,P=0.00)。脑梗死组患者的Hcy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1,P=0.00)。脑梗死组患者各MTHFR基因型患者的Hcy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8,P=0.00)。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Hcy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0),非糖尿病组TT型的Hcy浓度明显高于糖尿病组,CC型的Hcy浓度明显低于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7,2.18;P=0.00,0.03)。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和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中,MTHFR基因为TT型的Hcy水平明显高于CC型和CT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C型和CT型的Hcy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比健康人的MTHFR基因C677T的T等位基因频率高,且脑梗死患者的MTHFR基因C677T为TT基因型时血清中Hcy的水平更高,由此判断TT基因型可能是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0.
研究了新显色剂4,4,'-二[(8-羟基喹啉)偶氮]-3.3'-二甲基联苯(D-HQADMB)与Zn(Ⅱ)的显色反应条件。在CPC存在下的pH7.5~8.5缓冲介质中、Zn(Ⅱ)与D-HQADMB形成稳定的深红色配合物,组成比为Zn(Ⅱ):D-HQADMB=1:2,λ_(max)=55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19×10~4 L·mol~(-1)·cm~(-1),Zn量在0~1.25μg/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方法可用于测定矿样中的Z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