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0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389篇
测绘学   224篇
大气科学   246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719篇
海洋学   29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84篇
自然地理   14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3篇
  1950年   2篇
  1948年   5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5篇
  1945年   3篇
  1944年   6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定义了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矿带的上界面。指出在地球深部存在最原始的、从根本上不依靠光合作用来生存的生命系统。根据对ODP岩心样品中微生物数量的统计,海底以下沉积层中的生物数量可能占据全球原核生物总量的70%,其生物总碳量和地球表面所有植物的碳总量相当。地球内部如此巨大的生物总量应该在地壳中的气体分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甲烷在地壳层中广泛存在,并主要是微生物成因的。微生物产甲烷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二氧化碳还原,另一个是醋酸盐发酵。相应地,参与产甲烷的微生物菌群主要是产甲烷菌和食醋酸菌。甲烷在沉积层中的厌氧氧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该过程发生在海底以下一个非常局限的区带,称为硫酸盐还原-甲烷厌氧氧化区带。通常,这个区带很窄,仅为一个面,因此,硫酸盐还原-甲烷厌氧氧化区带又称硫酸盐还原-甲烷厌氧氧化界面。这是一个基本的生物地球化学界面,在功能上它起到屏蔽甲烷向海底和大气逸散的作用,是一个巨大的甲烷汇。甲烷的厌氧氧化同样是一个由微生物介导的过程,参与此过程的微生物主要是食甲烷古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硫酸盐还原-甲烷厌氧氧化界面在海洋沉积层中一般深可达海底以下上百米,浅可至海底。此界面为天然气水合物的上界面,该界面以上没有甲烷...  相似文献   
122.
研究人员首次发现,有机分子以甲烷的形式存在于太阳系以外的一颗行星上。这颗巨大的行星距离其主恒星太近,上面的甲烷不可能导致生命的产生。然而,该发现为天文学家们提供了希望,有朝一日他们将能够分析类地行星上的大气。  相似文献   
123.
We extracted marine low-temperature lysozyme (MLTL), a novel lysozyme, from a marine microorganism through fermentation. Our previous study suggested that a low molecular weight (16 kDa) may exert anti-tumor activity through antiangiogenesis. In this study, we extracted a high weight (39 kDa) and investigated its antiangiogenic activity in vivo and in vitro. Using zebrafish embryos as an in vivo study model, we found that treatment with MLTL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subintestinal vessels (SIV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and that 400 μg/ml MLTL was sufficient to block the growth of SIVs. An in vitro study conducted using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 revealed that MLTL suppressed the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tube formation of HUVEC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Interestingly, assays by flow cytometry and DNA electrophoresis indicated that MLTL was able to induce apoptosis of HUVECs. Moreover, further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disruption of intracellular Ca2+ homeostasi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LTL induced apoptosis of HUVECs. Taken together,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demonstrate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MLTL inhibits angiogenesis through its pleiotropic effects o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and induces apoptosis through regulation of cellular Ca2+ level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lso revealed a possibl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antiangiogenic effect of MLTL and suggested that MLTL may be a promising new antiangiogenic agent for use in cancer therapy.  相似文献   
124.
1INTRODUCTIONIrrigated ricefieldsarecharacterizedbylargespatialandtemporalvariationsin CH4 emissiontotheatmo-sphere.Accordingly,thereisagreatuncertaintyintheestimate ofCH4 emissionsfromricefields.GreateffortshavebeenmadetoestimatetheCH4 emissionsfromricefieldsandseveralapproacheshavebeendeveloped.TherepresentativemethodsincludetheIPCC(Inter-governmentPanelofClimateChange)region-specificemissionfactormethodandthemodelcalculationmethod.Toimprovethecalculationaccuracy,theIPCCmethodreq…  相似文献   
125.
模拟深海热液口环境(最高压力40 MPa,最高温度350℃),对深海热液区的主要成分CO2、CH4及其混合物的水溶液在不同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的拉曼光谱进行探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常温低压下CO2水溶液的Fermi双峰分别位于1 384.9 cm-1和1 278.3 cm-1处,CH4的水溶液拉曼峰υ1位于2 912.1 cm-1处,均比其气相的拉曼频移小;常温下CO2和CH4水溶液的拉曼特征峰随压力(≤40 MPa)的变化均不明显;在40 MPa的压力下随着温度的升高(≤350℃),CO2水溶液的Fermi双峰分别向高波数区移动了约3.4 cm-1和7.0 cm-1,而CH4水溶液的拉曼峰υ1向低波数区移动了约3.1cm-1;混合后升温过程中CO2的双峰分别向高波数区移动了约4.3 cm-1和3.8 cm-1,CH4的特征峰υ1向低波数区移动了4.5 cm-1。说明在室温到350℃范围内温度的变化对CO2和CH4水溶液拉曼频移有影响,频移量与温度线性相关,而压力在≤40 MPa范围内的改变对拉曼频移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6.
缓冲区生成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缓冲区分析是GIS的核心空间分析功能之一,缓冲区生成在GIS软件开发中亦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对缓冲区生成的研究主要着重于平面坐标系下点、线、面及复合目标缓冲区的生成方法。本文从生成算法、应用需求、实现技术等角度探讨了缓冲区生成的基本问题与目前的研究现状,从算法特点、性能、适用性等方面评述了近年来提出的算法,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难点,在此基础上对缓冲区生成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认为以下内容是缓冲区生成研究方面有待加强的方向:面向海量空间数据和网络应用的高性能缓冲区生成算法研究;基于地球椭球体表面、基于网络距离等非平面空间参考系下的缓冲区生成方法。  相似文献   
127.
海洋环境中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除了合适的温压条件外,还必须有充分的甲烷供给.本文介绍了甲烷-水体系的甲烷饱和溶解度、水合物体系中甲烷水合物溶解度计算方法.在气-液二相平衡甲烷饱和溶解度计算中,关键在于状态方程的选择和合适的混合规则的运用,Duan的计算模型在温度、压力和盐度变化上都具有很大的适用性,且易于应用.在含水合物的相平衡体系中,在已知组分和假定可能存在相的前提下,可利用模拟退火算法优化总吉布斯自由能,确定是二相还是三相体系,并求解甲烷水合物溶解度.在海水环境下盐的存在使平衡发生移动,利用德拜—休克尔理论或Pitzer电解质溶液理论校正盐度对于海水活度的影响,求解海水环境中甲烷水合物溶解度.基于气-液二相平衡理论的K-K方程,在临近水合物生成条件下实验或计算确定亨利常数等参数后,可计算三相平衡甲烷水合物溶解度,且简单易用.  相似文献   
128.
封闭系统中多孔介质甲烷水合物的CT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在封闭系统中的查理模型,建立了利用查理定律计算分析甲烷水合物生成和分解的方法。通过实验,对封闭系统中不同含水量多孔介质甲烷水合物生成、发育和分解的实验方法、相平衡条件、生成量关系等进行了探讨。在一定温度差的介质里,水分克服重力向冷端迁移并生成水合物。实验中利用查理数的改变计算水合物的生成量变化,连通性好的含水多孔介质有很好的水—气结合条件,达到平衡条件后迅速生成水合物,在240分钟内完成,含水量线性地影响甲烷水合物的生成量。同时,利用CT扫描方法直接观测含水粗砂在低温—高压环境下的甲烷水合物生成和分解过程,并可以利用CT图像数据计算出多孔介质中水分迁移、区域密度改变和砂体的移动、及分解后介质密度分布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9.
古新世—始新世最热事件(PETM, Paleocene Eocene Thermal Maximum)是发生在古新世—始新世交界时的一次全球性的气候突变事件。它造成了大洋环流模式的突然倒转和海水盐度、大气湿度的迅速上升。海洋表层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迅速上升,许多属种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生活范围向高纬区扩大;大洋底栖微生物发生集群灭绝。现代哺乳动物的主要属种(灵长类、奇蹄类及偶蹄类)产生,哺乳动物演化进程发生重大改变。地球表层碳循环系统发生不同程度的碳同位素负偏移,全球碳循环系统发生大规模搅动。对于PETM的触发机制,主流的观点认为是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突然释放造成巨量甲烷迅速进入表层系统引发的碳循环系统内部反馈。而对于甲烷释放的原因,又存在着减压释放和热释放两种解释;此外还有科学家用岩浆作用和地外星体撞击来解释PETM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0.
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生成过程中的垂直耦合过程及其机制,是一项隐含在TC生成关键因子——弱的水平风垂直切变条件下的,重要但尚未被解答的基础科学难题.文章通过实例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对这一问题开展了针对性研究,主要结论如下:即使是发生在正压环境下的TC生成过程,仍然存在TC胚胎区的对流层中低层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