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10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464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41.
皖南逍遥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皖南绩溪县逍遥岩体侵位于新元古界南华系、震旦系和下古生界海相沉积盖层中,岩性为花岗闪长岩。测得该岩体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加权平均值年龄为(149.3±2.3)和(148.6±1.9)Ma,表明:岩体侵位于晚侏罗世。逍遥花岗闪长岩体的电子探针分析显示其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过铝质,属于I型花岗岩;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富集轻稀土而亏损重稀土元素,富集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综合地质、年代学、电子探针和岩石主微量元素分析,逍遥岩体形成于晚侏罗世,其岩浆来源于有幔源物质加入的下地壳,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较强的部分熔融作用,该岩体具有火山弧花岗岩特点。  相似文献   
442.
新疆维宝矽卡岩铜铅锌矿床维西矿段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宝矽卡岩铜铅锌矿床位于新疆与青海两省交界处,大地构造位置属祁漫塔格造山带东段,可以分为维东、主矿段和维西三个矿段。主矿段和维东矿段以铅锌矿化为主,铜矿化很少,而维西矿段铜、铅、锌矿化均较发育。本次我们选取维西矿段的矽卡岩和矿石样品,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研究。根据矿物共生组合、矿石组构以及脉体的穿插关系,可以将维西矿段成矿过程分为4个阶段,即早期矽卡岩阶段、晚期矽卡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硫化物阶段是主要的成矿阶段。矽卡岩矿物主要为石榴子石、辉石、绿帘石和角闪石等,硫化物主要为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等。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石榴子石成分以钙铁榴石分子(And=59.00%~97.70%)和钙铝榴石分子(Gro=1.92%~40.42%)为主,为钙铁—钙铝系列石榴子石;辉石主要由透辉石分子(Di=45%~91%)和钙铁辉石分子(Hd=8%~53%)组成,表现在矿物上以透辉石为主,而钙铁辉石数量很少;角闪石成分变化范围比较大,但总体上为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综合矿物组合和化学成分特征表明维宝矿床维西矿段矽卡岩为钙矽卡岩。此外,具有环带结构的石榴子石从核部到边部,化学成分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Al2O3含量先上升后下降,FeOT含量则先下降后上升。这表明随着交代作用的进行,成矿流体的pH值不断发生变化,由最初的弱酸性—碱性条件转变为近中性条件,最终又恢复到弱酸性—碱性条件。维西矿段硫化物的金属原子与硫原子的比值大部分都大于理论值,表明它们形成于硫逸度较高的环境。此外,闪锌矿中Fe、Zn含量变化范围比较大,Zn=54.50%~64.75%,Fe=1.15%~10.16%,这种大范围变化指示成矿过程中温度和硫逸度可能发生波动。  相似文献   
443.
晶质铀矿和沥青铀矿是热液铀矿床的主要工业铀矿物,在研究热液铀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攀枝花大田地区是我国混合岩型热液铀矿分布区,已发现粗粒特富铀矿滚石(铀含量10%)及较富基岩矿石(铀含量为0.1%~2%),主要铀矿物为晶质铀矿,对两种晶质铀矿成分及形成时代的研究对该区混合岩型热液铀矿成矿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通过对大田地区滚石中的晶质铀矿和基岩矿石中的晶质铀矿进行矿物学及电子探针分析,研究了晶质铀矿的成分及形成时代。结果表明:(1)大田地区滚石和基岩矿石中的晶质铀矿除铅之外化学成分较为相似,两类矿石晶质铀矿中UO_2含量为77.36%~84.04%,ThO_2含量为0.98%~5.59%,PbO含量为1.79%~8.8%,其中滚石晶质铀矿中的铅含量低于基岩晶质铀矿,钍含量高于基岩晶质铀矿;(2)电子探针化学定年结果表明,基岩矿石晶质铀矿的形成时代为774.9~785.5 Ma,滚石晶质铀矿的形成时代为783.7 Ma,与传统同位素测年结果(775~777.6 Ma)非常一致,一方面说明滚石晶质铀矿和基岩晶质铀矿为同一时代的产物,另一方面说明电子探针原位测年方法是可靠的;(3)在后期的热液蚀变中,晶质铀矿先后发生了硅化、碳酸盐化及赤铁矿化,蚀变发生的时间分别为730.6Ma、699.8 Ma和664.0 Ma。此结论对研究攀枝花大田地区热液铀矿成矿时代及成矿作用过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44.
电气石在成岩、成矿作用中具有重要的示踪意义,利用电气石化学组成特征可有效指示其形成的成岩、成矿环境,也是一种有用的找矿标志。我国华南、西部等地区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找矿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华北地台区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尚未取得找矿突破,亟待开展系统而深入的地质找矿工作。河北曲阳县中佐伟晶岩脉中分布有大量的灰黑色自形电气石,适合开展系统的矿物学研究。本文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系统采集研究样品,结合镜下鉴定,采用粉晶X射线衍射和电子探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河北曲阳县中佐伟晶岩脉中电气石的化学成分进行测试,以查明电气石的类型及其成岩、成矿环境。粉晶X射线衍射和电子探针分析结果均显示中佐伟晶岩脉中电气石属镁电气石(但接近于铁电气石),而电气石化学成分Ca-Fe-Mg三角图解显示电气石成岩环境为贫Ca变质泥质岩、变质砂屑岩和石英-电气石岩。电气石化学成分常与围岩岩石类型存在明显关联,认为中佐伟晶岩脉中的镁电气石是在较高温度(700~600℃,早期结晶的伟晶岩)条件下,岩浆熔体与高温流体和围岩发生同化混染的过程中形成的,围岩中Mg、Fe等物质成分为电气石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来源。中佐伟晶岩脉中电气石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为我国地台区伟晶岩矿床的找矿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45.
熔体包裹体研究不仅广泛应用于火山岩和部分侵入岩系统,而且因其具有可以保存岩浆初始挥发分和金属组成的优势,近来也逐步应用于矿床学领域.在介绍熔体包裹体形成机制和捕获后成分改造的基础上,简要归纳了目前常用的熔体包裹体分析方法,以斑岩型Cu-(Mo-Au)和斑岩型Mo成矿系统为例,重点介绍熔体包裹体在矿床学领域的应用,包括成矿金属和挥发分含量的测定,以及熔体-流体分配系数测定等方面.然而,熔体包裹体在捕获后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成分改造,且对于大多数造岩矿物内的熔体包裹体,其成分改造的具体机制仍不明了,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对其组成进行具体分析和甄别.随着分析技术的改善和提高,熔体包裹体捕获后具体成分改造机制有待进一步查明,进而推动熔体包裹体的应用.现阶段熔体包裹体在斑岩型Cu-(Mo-Au)和斑岩型Mo成矿岩浆系统的成功应用表明,相比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熔体包裹体已成为研究成矿岩浆体系内成矿金属和挥发分演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46.
通过可见一紫外及红外光谱与电子探针分析,对旅大金伯利岩中不同颜色镁铝榴石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Cr^3 和Fe^3 的吸收带及Fe^3 离子的电荷转移吸收带对镁铝榴石颜色的影响最大;Fe^2 和Ti^3 r 吸收带对橙红色系列镁铝榴石的颜色也起较大作用.同时还发现晶体场参数(△o、B值).红外光谱对镁铝榴石都具有从橙红色系列→紫红色系列→绿色系列逐渐变化的特点.可用于指示他们的形成环境.  相似文献   
447.
孙学通  姚慧 《新疆地质》2005,23(1):50-54
湖南新晃县应溪重晶石矿床赋存于贡溪复式向斜的早寒武世牛蹄塘组黑色页岩中,该向斜断层复杂.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矿石与围岩都含有钡长石.矿石与围岩的微量元素研究表明:Mo、V、Pb等微量元素强烈富集而大离子与高场强元素含量很低;矿石样品中U/Th比值大于1;矿床围岩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正Eu异常.这些特征揭示该矿床是热水沉积型矿床.研究结果表明:断层为成矿热液提供了上涌通道;上升热液为矿床提供了钡离子,海水提供了硫酸根离子.在氧化条件下,钡离子与硫酸盐离子结合形成了重晶石矿床.  相似文献   
448.
甘肃阳山金矿独居石Th—U—Pb化学年龄及其地质和成矿意义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阳山金矿是西秦岭地区新发现的超大型金矿,作者运用电子探针测定了含矿花岗斑岩脉的独居石 Y-Th-U-Pb含量,采用 ChemAge 软件计算了各测点的表面年龄,各测点表面年龄落入3个组。第一组包括9个数据,来自独居石的核心部位,表面年龄变化于297-251 Ma,等时线年龄为268±4Ma(MWSD=0.24),记录了勉略洋俯冲引发的晚古生代弧岩浆活动。第二组包括12个数据,表面年龄变化于237~207Ma,等时线年龄为220±3Ma(MWSD=0.20),属花岗斑岩侵入结晶年龄,与西秦岭碰撞型花岗岩开始大规模发育的时间一致。第三组包括7件位于独居石边缘的测点,表面年龄变化于200~179Ma,等时线年龄为190±3Ma(MSWD=0.15),属阳山金矿的成矿时间。因此,阳山金矿成矿时间与西秦岭中生代陆陆碰撞体制的大规模流体成矿事件一致,是陆陆碰撞体制流体成矿作用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449.
京北云蒙山变质核杂岩南东侧剥离断层带的构造热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云蒙山变质核杂岩东侧的河防口低角度正断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矿物(黑云母)的变形特征和形成环境分析,获得了该断层带上的构造热演化环境:温度为780~860℃,压力约为7.3×108~8.6×108Pa.提出云蒙山变质核杂岩的成因机制是,在区域伸展背景下,处于半固结状态的云蒙山花岗岩在东南侧卷入河防口-水峪伸展型韧性剪切带,使花岗岩发生中高温条件的韧性变形;之后,该韧性剪切带在隆升过程中不断向浅层次过渡,形成了一些浅层次的脆性伸展变形构造.  相似文献   
450.
为了解缅甸第三纪断陷盆地中的次生油青种翡翠的形成机理,利用ICP-MS分析、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对缅甸次生翡翠矿床的油青色带及原生区部位的元素和矿物分布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利用成因矿物学原理推测出断陷盆地未抬升前的埋藏深度在1.2km~2.4km;与原生翡翠相比,次生油青色带中的微量元素Fe,Mg,Co,Mn,Ni,Ca,Ag,Sr,Ce,Y,Ag明显增多、Na,Al,Mo的明显减少;研究表明,翡翠砾石的油青色带形成于原生翡翠砾石被深埋于断陷盆地之后,形成油青色带所需要的铁族元素主要来自于一同深埋入断陷盆地中的超基性碎屑物质提供;断陷盆地中形成的流体经历了酸性阶段和晚期的碱性阶段,在从早期的酸性流体对深埋于其中的原生翡翠砾石进行溶蚀,并携带铁、镁等元素进入翡翠的颗粒间隙和裂隙中,后期,即深埋期流体性质变为碱性流体阶段,此阶段翡翠颗粒间隙中的Fe,Mg等元素发生沉淀形成绿泥石,从而形成了次生的油青种翡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