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607篇
海洋学   242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徐州贾汪地区中—上寒武统藻礁,风暴层与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彭阳  乔秀夫 《地质论评》1999,45(2):193-207
笔者详细研究了徐州贾汪地区中-上寒武统的二郎山等剖面,将张夏组-凤山组划分为3个各具特色的三级层序,根据各层序内副层序的堆叠形式进一上划分出海侵体系域(TST)凝缩段(CS)及高位体系域(HST)其中张夏层序的藻礁为中-晚寒武世期间发育的最大规模碳酸盐岩缓坡藻礁,崮山层序凝胶缩代表中-晚寒武世最大海泛(海侵)期沉积,长山-凤山层序顶部白云岩代表中-晚寒武世最小海平面(海退)时期的沉积。  相似文献   
972.
陆架沉积层序的地层模式受控于构造沉降速率及其区域模式,处于活动构造背景和处于被动大陆边缘背景中的盆地具有极不相同的区域沉降模式。因此,要对基本层序地层模型进行修正。在缓坡前陆盆地中,构造活动一侧与被动边缘相比具有相反的沉降模式,即沉降速度向海方向降低。  相似文献   
973.
IODP313航次的勘探目标是获取具有古内陆架相的现代大陆边缘硅质碎屑序列的井下测井数据和连续岩心,设计的3个钻探站位(MAT-1~3)对于辨认沉积物建造的规模和检验相模式提供了极佳的场所(图1),取心的目的是:  相似文献   
974.
石岛致密白云岩-铁白云岩发现6年,再研究聚焦于岩相学特征。针对西科1井致密白云岩层段完成最新采样,开展系统常规岩石薄片磨制和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鉴定,提供了系列照片和鉴定分析的认识。确定偏光显微镜下深层白云岩岩相学显微特征,揭示了微晶-细晶-凝块泥晶白云石构成致密藻礁白云岩的特征,它们发育粉晶-细晶、凝块、生物结构。细晶白云石自形-半自形,雾心亮边,0.05~0.25 mm,多世代特征;生物碎屑是珊瑚藻和仙掌藻白云岩,2~3 mm,部分3~5 mm,少部分5~10 mm,生物体内部白云石多粉晶,生长或充填于生屑孔隙,藻体中白云石不规则状,0.3~0.5 mm,星散状、镶嵌状白云石包体,涉不透明矿物;发现块状、不规则状凝块泥晶白云石,部分凝块聚集在一起,凝块内部主要充填泥晶白云石和少量有机质,发育隐晶结构。多个深度白云石含量90%~95%或95%~100%,镜下无色,有时呈浑浊的灰色,闪突起显著,完全解理,高级白干涉色;部分含5%~10%细晶方解石,半自形,0.05~0.25 mm,星散状分布在白云石之间;粉晶方解石自形-半自形粒状,0.01~0.05 mm,镶嵌状分布于生屑边部或充填在生屑内部孔隙中;扫描电镜系统分析主要是针对致密白云岩样品进行,选取典型照片分析了白云石颗粒特征和充填特征,发现2类不同的充填样式,一种是细晶白云石间孔缝中的泥晶类充填露头,另一类是细晶白云石上泥晶类面积覆盖。  相似文献   
975.
运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电离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和逐级化学提取试验研究了贵州织金煤矿区上二叠统含煤岩系30号煤层中伴生元素的含量、赋存状态和矿物特征。结果表明,煤层中有高含量的脉状石英(9.4%),其δ^30Si、δ^18O值分别为0.6%。和15.4‰,表明脉状石英来源于硅质低温热液流体;脉状石英是煤中高含量Fe(2.31%)、Cu(356μg/g)、U(8μg/g)、Pd(2.1μg/g)、Pt(2.43μg/g)和Ir(0.006μg/g)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976.
南海曾母暗沙点礁的形成和发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金森 《中国岩溶》1989,8(1):70-75
根据珊瑚礁类型,南海曾母暗沙实际上是一水深21m的点礁。点礁作NNW—SSE展布,长2385m,宽1380m,其围区(邻近)陆架为碳酸盐陆架。曾母暗沙地处南挤北张的聚敛型的南海南部陆缘。全新世礁的成长率(造礁率)为4.5—8m/yr,造礁珊瑚有34种。笔者认为南海古点礁具有很好的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977.
钙质砂颗粒具有形状不规则、多孔隙、强度低、易破碎等特点,较硅质砂表现出更为复杂的液化变形特性.本文对相同级配的钙质砂和硅质砂进行了物性试验、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轻型动力触探试验,研究两种砂在物理性质、抗液化能力和贯入阻力三方面的差异,分析实验结果得到结论如下:(1)钙质砂比硅质砂具有更大的孔隙比和内摩擦角,这与钙质砂颗...  相似文献   
978.
海绵动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由于海绵动物分布广泛、容易采集,并能合成出许多化学结构不同的天然产物,因此它已经成为具有生物活性海洋天然产物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有关海绵动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研究进展。1 抗肿瘤(细胞毒)物质20世纪50年代,Bergmann及其同事从加勒比海海绵Cryptotebiacrypta中分离出一系列的阿拉伯糖核苷酸,这是潜在的肿瘤抑制剂。这个发现导致了一系列新的阿拉伯糖核苷的合成研究。其中阿糖胞苷(ara-C)在体内具有潜在的抗白血病的活性。阿糖胞苷通过转化成阿拉伯糖胞嘧啶三磷酸,掺入到细胞中DNA,并进一步抑制DNA聚合酶…  相似文献   
979.
三亚蜈支洲岛珊瑚礁-沙质底复合区棘皮动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以海南省三亚市蜈支洲岛典型珊瑚礁区为研究区域,于2018年8月和11月、2019年1月和4月采用样带法调查浅水区和深水区棘皮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不同季节和深度对棘皮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并依此指示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受干扰程度。结果显示,共发现15种棘皮动物,其中优势种有8种,分别为黑海参Holothuriaatra、红腹海参Holothuriaedulis、黄疣海参Holothuria hilla、绿刺参Stichopus chloronotus、刺冠海胆Diadema setosum、许氏大羽花Comanthina schlegeli、本氏海齿花Comanthus bennetti和吕宋棘海星Echiaster luzohicus。春季棘皮动物种类最多,棘皮动物栖息密度呈现出春夏高、秋冬低的规律。不同水深区域棘皮动物种类组成大致相同,深水区棘皮动物栖息密度高于浅水区,但差异不显著。全年棘皮动物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2±0.10、2.5±0.12和0.66±0.040。对比研究表明,蜈支洲岛海域棘皮动物种类远多于三亚其他海域,但稍低于南海岛礁(如渚碧礁)海域。根据Shannon-Wiener指数分级评价标准,蜈支洲岛海域棘皮动物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5,介于2与3之间,属于轻度的人为干扰。综上所述,蜈支洲岛海域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80.
杨默远  刘昌明  潘兴瑶  梁康 《地理学报》2020,75(9):1831-1844
海绵城市建设的本质是城市水系统的重构,明晰海绵城市系统所涉及的水循环过程是海绵城市研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以海绵城市建设区为研究对象,本文定义了海绵城市系统的内涵,明确海绵城市系统的输入项与输出项,探讨了基于海绵城市系统的城市水循环过程,即海绵城市建设区“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管网水—地下水”转化过程。分别从明确海绵城市建设区的降水与污染物输入、掌握典型海绵设施的径流及污染物转化过程、重视排水管网径流监测与汇流特征参数确定、准确分析海绵城市建设区的径流及污染物外排过程、综合评估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与地下水回补效益共5个方面,系统梳理了海绵城市系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研究要点,以期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启发和帮助,促进中国城镇化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