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6篇
  免费   1436篇
  国内免费   1794篇
测绘学   717篇
大气科学   372篇
地球物理   868篇
地质学   5262篇
海洋学   795篇
天文学   117篇
综合类   434篇
自然地理   501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348篇
  2022年   464篇
  2021年   520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390篇
  2018年   293篇
  2017年   313篇
  2016年   285篇
  2015年   306篇
  2014年   428篇
  2013年   335篇
  2012年   396篇
  2011年   347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299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326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76篇
  1996年   163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41.
本文运用流体包裹体方法,基于薄片观察和岩矿学研究,探讨了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大型气田的气源。首先对包裹体的生源属性、多期捕获和后生变化进行了精细的鉴别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成岩自生矿物微量元素、包裹体相组成、均一温度、初熔温度等参数鉴别多期演化的油气充注。通过烃类包裹体化学成分初步鉴别出煤成气和油型气。根据烃类包裹体的相组成鉴别有机质可能来源于腐泥型源岩还是腐殖型源岩。最后根据同期包裹体生物标志物确定某一期次的油气所对应的烃源层。结果表明研究成果符合地质实际,为传统的油气源追踪对比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42.
天然含钒金红石样品经过1273K加热、淬火和高能电子辐照处理后性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XRD谱峰显示处理前后样品没有发生物相变化,显微IR图谱证明原样、加热、淬火样品的表面有少量吸附水存在,而辐射样品的显微IR图谱上没有检测到吸附水的吸收峰。用XPS分析比较了处理前后样品表面主要元素Ti、O和V的价态及含量,结果表明,原样经过处理后表面钒和氧的原子百分含量增加,其中淬火样品表面吸附水和钒的含量相对于原样增加最为明显,光催化活性相应较高;加热样品表面的吸附水和钒的含量比原样稍有增加,光催化活性与原样相当;电子辐射样品表面钒的原子百分含量相对原样增加不明显,而对水的吸附能力相对原样较低,光催化效率也略低。  相似文献   
143.
秦岭北界岩石圈组成及结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位于北秦岭及华北块体交界处的明港地区发育有中基性火山角砾岩岩体群, 侵位时代为178.31± 3.77 Ma, 火山岩为亚碱性系列安山玄武岩, 火山角砾岩中含有丰富的下地壳和地幔的深源捕虏体, 是揭示秦岭造山带边界岩石圈组成和结构的理想地点. 对捕虏体岩套研究的结果表明, 其中的镁铁质麻粒岩、榴辉岩、变辉长岩在微量元素及Pb同位素特征等方面与南秦岭块体的相似, 代表了南秦岭俯冲至华北克拉通的下地壳下部的组成; 滑石化的橄榄岩为上覆的华北块体的地幔楔物质, 遭受了下覆南秦岭地壳释放的酸性熔/流体的交代. 该区的深部模型为晚古生代以后, 南秦岭岩石圈向北拆离俯冲, 它的上部垫置于北秦岭之下; 下部继续向北俯冲于华北块体之下. 中生代早期北秦岭向北仰冲, 华北块体呈鳄鱼状向南楔入到秦岭造山带.  相似文献   
144.
湘东北钠质煌斑岩地幔源区特征及成岩构造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湘东北中生代陆内拉张带中发现了一组特殊的钠质煌斑岩. 在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 Nd同位素等与常见钾质煌斑岩具有明显差异. 岩石以富Na2O高TiO2和Nb, Ta, Nd, LREE弱富集及不出现负铕异常为特征. 微量元素和Sr, Nd同位素组成具有洋岛玄武岩(OIB) 地幔源区性质, 87Sr/86Sr初始比值平均为0.705332, 143Nd/144Nd初始比值平均为0.512650, ε Nd(t)为+3.5~+3.9, 构成特殊的钠质煌斑岩地幔源区, 其形成主要是来自软流圈含挥发分的流体/熔体交代岩石圈底部原始地幔. 测得钠质煌斑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36.61 Ma, 代表湘东北燕山晚期由挤压到拉张的构造转换时期. 钠质煌斑岩形成于大陆内部软流圈地幔上涌的地幔热点式构造环境. 软流圈地幔上涌是导致钠质煌斑岩形成和制约湘东北燕山晚期陆内拉张的主要地球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145.
黄骅坳陷含油储层包裹体中幔源氦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试了黄骅坳陷孔西潜山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含油储层包裹体氦同位素值, 并通过与鄂尔多斯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包裹体氦同位素对比, 探讨了氦的来源和地质意义. 研究表明, 孔西潜山带孔古3井和孔古7井储层包裹体均不同程度地具有幔源氦的介入, 其中, 孔古7井储层包裹体3He/4He和R/Ra平均值分别高达2.54×10-6(3)和1.82(3), 幔源氦份额平均高达23.0%(3); 孔西潜山带幔源氦侵入时期应为晚三叠世或早第三纪. 孔西潜山带幔源氦的发现表明, 该区存在深部壳幔相互作用和深大断裂活动, 大地热流值较高, 具有幔源无机成因气成藏的可能性. 含油储层幔源氦的发现为研究幔源物质活动及其相关地质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6.
兰州地区冬季非尘暴降尘通量初步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黄土高原上冬季非尘暴条件下的大气粉尘,主要由来自黄土物源区的远源粉尘和黄土高原本身的近源粉尘共同组成。它们各自的贡献如何,以往的研究均未做过明确的讨论。由于前者的浓度及其相应的降尘通量在较小空间内的分布是比较均匀的,而后者则往往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因此可以通过对某个小区域内不同地点降尘通量的比较和分析来推断其贡献的大小。若各点的通量均很接近,则当地的大气粉尘应以远源输入为主,而来源于本地的近源粉尘贡献很小,或者近源的大气粉尘在空间上的分布也是很均匀的;若各点的通量相差悬殊,则表明本地来源的粉尘对总降尘通量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且,由各观测点中的最小降尘通量还可以近似了解远源.  相似文献   
147.
在分析了成矿预测的特点并在对澜沧江南段铜多金属的成矿规律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MORPAS系统抽取构置了来自地质异常场、成矿异常场和矿化异常场等多源信息的16个预测变量;把研究区划分为2.5 km×2.5 km大小的1334个统计单元,利用证据权重法的数学模型对研究区铜多金属矿产进行预测;圈定了3级成矿远景区;研究表明证据权法用于成矿预测方法简单,结果可靠性较高;利用MORPAS系统进行成矿预测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精确度.  相似文献   
148.
山东夏甸金矿床成因一直有变质热液、岩浆热液和天水之争。经研究表明:尚有幔源流体加入成矿,其主要判别标志有:(ⅰ)深大断裂标志;(ⅱ)基性脉岩与矿脉交切和相伴标志;(ⅲ)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标志;(ⅳ)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标志;(ⅴ)幔源流体多层循环沟通标志。针对幔源流体总体循环系统特征与岩浆热液和天水的有机联系,将含矿流体划分3个子循环系统:(ⅰ)地幔富C,H,O,CO_2流体循环子系统;(ⅱ)中-下部地壳富硅流体循环子系统;(ⅲ)浅-表部富硫流体循环子系统。各自成矿功能主要受制于构造动力背景。  相似文献   
149.
根据北票 (金-羊 )盆地中生界砂岩碎屑组分分析,综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盆地沉积充填序列及砾岩特征,对盆地中生代物源及构造演化进行了示踪 :晚三叠世为盆地构造活化的起始阶段,盆地物源应主要来自周缘隆升蚀源区的前中生代碎屑沉积物;早侏罗世辽西地区发生了明显的差异升降,北票 (金-羊 )盆地相对伸展陷落,盆地范围有所扩大;晚侏罗世北西-南东向逆冲推覆作用成为盆地的主要控制因素,北票 (金-羊 )盆地具有明显前陆盆地特征,盆地西缘太古代变质岩系出露剥蚀而成为盆地的主要物源之一;早白垩世辽西地区发生构造反转,北票 (金-羊 )盆地相对萎缩。Dickinson模型并不完全适用于辽西地区。  相似文献   
150.
冲绳海槽南部沉积层序的粒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军  高抒  孙有斌  曾志刚 《沉积学报》2003,21(3):461-466
对取自冲绳海槽南部的A2 3孔经前处理后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测试,探讨了陆源沉积层序的粒度特征。沉积物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峰态等粒度参数的变化显示出A2 3孔的沉积层序以 4 0 0cm为界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各参数稳定,代表了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的沉积环境;上段则波动较大,小规模浊流沉积频繁发育,暗示了不稳定的沉积环境。浊流层内粗粒与细粒组分含量及粒度分布的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通过分析A2 3孔陆源沉积层序的各沉积参数特征,认为冲绳海槽南部的沉积环境和动力在时间尺度上有较大的变化,东海陆架物质向南部海槽的输运可能是以峡谷为通道的重力作用引起的床底沉积作用为主。另外,对陆源碎屑和全样粒度结果的对比,显示了前处理方法对于海洋沉积物粒度分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